★封丘县温县济源县





  【陈桥驿】

  在河南封丘县东南陈桥镇,是赵匡胤发动兵变的地方。赵匡胤佐后周世宗柴荣有战功,被授为殿前都点检,统帅禁军。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柴荣死后,其子柴宗训继位,年仅七岁。赵匡胤便乘机与胞弟赵光义等密谋夺权。次年初,辽与北汉合兵南侵,赵匡胤统军北上,行至陈桥驿,赵光义、赵普策动兵变,将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簇拥为帝。赵匡胤回师开封,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王朝。陈桥驿的“宋太祖黄袍加身殿”,原为五代时的东岳庙,早毁,清代重建,雕梁画栋,红墙绿瓦,滚龙盘脊,金碧辉煌。有古槐一株,树围5.4米,传赵匡胤曾在此系马,故名“系马槐”。树前有“系马碑”,右侧有“宋太祖黄袍加身处”碑。

  【温县盟誓遗址】

  在河南温县东北武德镇西张计村。1980年对盟誓遗址考古发掘,发现盟书七千多片,羊骨架坑三十多个。该盟书属宗盟类,其字体书法、体例与山西侯马盟书相近。遗址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70米,过去是个高土台子,因修沁河大堤用上,已夷为平地。在西张计村西发现一座古城遗址,经勘察甫北长约1.400米,东西宽约1,300米,面积约182万平方米。据《史记》记载,当为春秋时晋国的州城城址。盟誓遗址在古城东城墙北壁的外侧,与古城有密切关系。盟誓遗址属春秋时期,它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也是研究春秋时期盟誓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慈胜寺】

  在河南温县西北大吴村。刨建于五代。原有主殿五座。现存的大雄殿、天王殿为元至元五年(1339年)重建。大雄殿结构精巧严密,上覆彩色琉璃瓦,光彩夺目。殿内残存的壁画,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天王殿西壁的四大天王图,人物目光炯炯,线条质感生动,是研究我国元代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大雄殿前的石刻经幢,共十三节,高5米,为五代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建,刻工精湛。大雄殿的匾额,造型古朴大方,书法遒劲,素有“银钩铁画”之称。寺内保存有明天顺五年(1461年)大铁钟一口,重达500多公斤。

  【大明寺】

  在河南济源县城南6公里的积城镇。据明碑记载,该寺前身为汉代帜侯焚修香院,北宋时改建为寺院,历代多有修葺。现存建筑布局为三进院落,有山门、前佛殿、中佛殿、后佛殿、左右配殿,多为明代建筑。唯中佛殿建于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为单檐歇山式木构建筑。殿身呈方形,斗栱五铺作,草袱梁架减柱造,均具元代木构建筑的特点。殿前有巨大的梭罗树,枝叶蔽日,为河南现存梭罗树中最为繁茂的一株。

  【工僵山】

  在河南济源县城西北45公里。据说山有三重,丘陵环抱,谷深洞幽,其状若王者之屋,故名。山势巍峨,山径险峻,宫观庙宇,星罗棋布,有“天下第一洞天”之称。主峰有坛,相传四千余年前轩辕设坛于此,祈天求雨,故名天坛山,耸立万山丛中,为太行之脊。天坛两翼,东有日精峰,西有月华峰。天坛西崖下有太乙池,亦名沈水,潜流地下,至龙潭复出,为济水西源。山上气候异常,晦明变幻,风雨无常,白云缭绕,蔚为奇观。主峰周围峰峦突兀。沟壑纵横,山林繁茂,溪水索绕,道观映辉,景色宜人。《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的故事相传发生在此。王屋山南麓有愚公村、愚公洞、愚公井等胜迹。村东南有一大山口,传为愚公移山处。

  【阳台宫】

  在河南济源县城西南45公里天坛山南麓。唐代道人司马承祯修真于此。宫内现存三重檐的琉璃玉皇阁,高近20米,规模宏伟,气势磅礴。二十根明代石檐柱上雕阳台宫玉皇阁刻的山水、人物、花鸟、云龙,栩栩如生。阁内明代的八根大柱,径粗两围,高约16米。三层檐下的清代龙头斗栱层层相迭,与阁顶黄绿琉璃瓦相映生辉,颇为壮观。阁前的大罗三境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寺庙殿宇,还留有宋元建筑特点。此殿方形石柱上雕的云龙纹饰,刻工精细,形态生动。殿内用小斗栱层层相迭,制作成精巧玲珑的藻井。前有梭罗树一株,枝时尚茂。另有千年桧柏六株,虬枝垂伸,引人人胜。

  【延庆寺舍利塔】

  在河南济源具城西北2公里延庆寺内。北宋景祐三年(1034年)建。塔门南向,平面六角形,为七层密檐式砖塔,高约28米。塔外各层壁面嵌砌佛像雕砖或辟设圭形塔门。塔檐由简单的叠涩砖层组成,塔身轮廓略呈抛物线形,巍峨挺拔,优美壮观。内为六角形塔心室,室内有《济源县龙潭延庆禅院新修舍利塔记》宋碑一通,书法道美。塔的北面附设—入口处,有梯级可登至第二层。二层以上构有叠涩砖层承受本质楼板,现楼板已毁。此结构盛行于北魏、隋、唐,至宋代已不多见。塔西有喷泉,汇聚成潭,名龙潭,为济水西源。潭水莹澈,夜间潭光塔影,相映如画,有“龙潭夜月”之称。

  【奉仙观】

  又称荆梁观。在河南济源县城西北1公里。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建。现存山门、玉皇殿、三清大殿等建筑。三清大殿建于金代初期,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造,檐柱为粗大的八角形石材,檐下有硕大的斗栱。殿内采用减柱造,仅用内柱两根,屋顶重量大部分集中于此二柱上,手法豪放,运思奇特,为他处少见。当地人谓此殿用荆木梁、桑木柱,柿木梁、枣木柱筑成梁柱框架,故有荆梁观之称。梁柱上今仍悬有荆木、柿木为梁,桑本、枣木为柱的标牌。观内有唐太上老君石像碑,系创建时刻立,为李审几撰,沮渠智烈书。近人叶昌炽所撰《语石》,誉此文章宏瞻,书笔遒美,为唐代道家碑碣之冠。

  【济渎庙】

  在河南济源县城西北2公里许的庙街。为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济读为济水之源,是我国江(长江)、河(黄河)、淮、济、古四读之一。由于济水下游早被黄河侵夺,已不能独流入海,济水尚在。庙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现存四组建筑群,计殿宇六十余间,占地100余亩。以宋初歇山式建筑寝宫最为重要。明代建筑清源洞府门、龙亭及有元代构造的临渊门,均是研究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庙后有池名小北海,即为济水东源。池周围有亨阁多座,风景甚佳。庙内古柏参天,尤以将军柏最高大,庙内碑刻数十通。

  【盘谷寺】

  在河南济源县城北15公里。此地东有磨脐山,西有陡崖山,巍峨相峙,悬崖绝壁,形似环城,故名盘谷。寺建于南朝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寺前有古老的梭罗树。寺内有山门、后佛殿、东西廊房、接官亭、钟鼓楼、秋时池,多为清代建筑。寺后有明代砖塔。寺前御碑亭内有清乾隆帝御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和步韩愈韵七言诗。寺后高达300多米的茶壶龛上,刻有乾隆帝御书《盘谷考证》。寺南2公里许有李愿墓。谷内产盘石,宜雕石砚,称盘砚,为我国名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