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县桑植县





  【不二门】

  在湖南永顺县城南1.5公里许,猛峒河岸。方圆约4平方公里。这里有宛似斧斫神劈的“不二门”,貌似大佛的观音岩,怪石林立的八阵图,壁石如斋的万卷书岩,岚雾束腰七级青石培英塔,四季可浴的温泉等风景点。石壁上历代文人题咏、诗词镌刻百余处。观音岩前后,环绕具有明清风格的地藏庵、嵩山堂、水府阁等建筑物。奇石嵯峨,清流淙淙,古木参天,幽雅深奥,据《永顺县志》记载,为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修辟,成为“一郡之胜”,是一可堪称为小而全的旅游佳境。

  【老司城】

  又名旧司城。在湖南永顺县城东15公里。群山环抱,溪水潆绕,林木参天,环境幽静,为历代土家族土司玉治所。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彭师晏筑下溪城于会溪坪,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彭福石迁建于华盖山,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城始废。古城遗址附近有观音阁、祖师殿等古代建筑和从无至清历代土家族官吏古墓群。

  【祖师殿】

  在湖南永顺县老司城东南1公里的山腰间。西向,临溪,是土家族现存最早古代建筑,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明代重建,主要建筑为正殿、后殿和玉皇阁。据清《永顺府志》载,祖师殿为明嘉靖时永顺宣慰使彭翼南建。

  【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在湖南永顺县城东北39公里的塔卧。

  1934年12月,贺龙、任弼时、萧克、关向应等率领红二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后,在此建立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包括省委、省政府,红二、六军团司令部,随营学校、兵工厂、医院等,都保存完整,许多革命标语至今仍清晰注目,当年指战员使用过的武器、军事地图、通讯工具等实物资料在旧址陈列展出,庄重而朴实的湘鄂川黔革命烈士纪念碑耸立在附近的山峦上。

  【溪州铜柱】

  原在湖南永顺县野鸡坨下,西水河岸。1971年因建凤滩水库而迁至距原址约10公里的王村花果山上,并建有保护亭。铜住是五代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史彭士愁一次战后的罢兵盟约。住高4米,重2.500公斤,中空八面体,柱上铭刻《复溪州铜柱记》,二千多字,楷书,字体秀丽,是研究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实物史料。

  【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

  在湖南桑植县北纬29°40′和东经109°40′的交会处。是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的坐标轴心,呈东西走向,一般山峦在海拔1.000米左右。植物种类达三千种以上,如被国外誉称为“中国鸽子树”的珙桐,地球上濒于灭绝的“活化石”香果树,以及毛红椿、红花玉兰等,均为世界稀有。动物多于百种,其中有珍贵动物金鸡、苏门羚、华南虎、娃娃鱼等,大、小熊猫也有发现。

  【洞庭湖】

  在湖南省北部,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面积2.820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洞庭”,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素有“鱼米之乡”的誉称。《湘妃庙纪略》云:“洞庭益神仙洞府之意”。屈原名作《离骚》中有“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可知战国时已有洞庭之称。洞庭湖烟波浩森,港汊纵横,淆清沙白,芳草如茵,千百年的名胜岳阳楼、慈氏塔、鲁肃墓、二妃墓、君山、柳毅井等散布在湖畔,泛舟湖上可饱览“衔远山,吞长江,浩洁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景色,举目东望,岳阳楼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金碧辉煌,光艳夺目;回首西眺,秀丽君山在万顷银波中昔沉若浮:乘舟南去,极目潇湘,天水一色,心旷神怕。环顾湖际,道道防洪大堤坚如铁壁,条条防护林带宛似绿色长城。

  【衡山】

  古称“南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在湖南中部,山势雄伟,盘纡数百里,大小山峰七十二座,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廖五峰为最著。主峰祝融峰海拔衡山游览图1.290米,可俯瞰群山,观赏月出。相传舜南巡和禹治水都到过这里,其后除汉武帝以衡山道远而迁祀安徽潜山(大柱山)外,历代帝王祀典,南岳相沿不变。山上文物古迹、历代碑石甚多。有大庙、祝圣寺、藏经殿、方广寺、上封寺、祝融殿、南台寺、福严寺等建筑。而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为南岳“四绝”。南岳与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佛教交往史中也相当重要。南岳风景绚丽多彩,古木参夭,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郁香。珍贵植物种类繁多,红花油茶,日本樱花,金毛皂荚,猕猴桃尤为有名。现建有植物园、环山公路和宾馆等。

  【南天门】

  在衡山芙蓉峰上,距南岳镇9公里。从南岳镇远望,南天门为最高处,到南天门才能见祝融峰。南天门还有祖师殿和卧龙碑,后山路上,有一高大的石牌坊,上刻有“南天门”三个大字。

  【雨岳大庙】

  在衡山南岳镇。是我国五岳庙中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由棂星门、盘龙亭、正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官、后门、东西便门和四角楼所组成,占地面积为98.000平方米,与泰安岱庙、登封中岳庙并称于世,在国内外均有很大影响。据《南岳志》载:唐初建司天霍王庙,开元十二年(公元725年)建南岳真君祠,宋祥符五年(1012年)建后殿。以后历经重建和扩建,现大殿为请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其结构为重檐歇山顶,高22米,正面七间,有石柱七十二根,象征南岳七十二峰,柱头木雕斗栱,檐下镂雕等极为精美,台基四周栏板浮雕花鸟、走兽,栩栩如生。其中嘉应门、御碑亭和寝南岳大庙宫等,尚保存有来、明时代的建筑构件,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总体布局和大组建筑群的重要实物例证。

  【祝圣寺】

  在衡山南岳镇东街。距甫岳大庙半里。为南岳较大的寺庙之一。相传建于唐代,现寺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重建,主要建筑有关圣殿、大佛殿、药师殿、说法堂、方丈室、观岸堂、罗汉堂和山门等。罗汉堂内有寺僧心月刻的五百罗汉像嵌左右壁,有一定艺术价值。

  【黄庭观】

  在衡山集贤峰下,距南岳大庙约1公里。据宋陈田夫《南岳总胜集》载,观“在天柱峰下,唐建。”时名魏阁,以祀晋代魏夫人。清乾隆年间移建于此。山门额题“山不在高”,右侧为“憩足仙关”。有正殿、过殿、左厢房等,都为清代砖木结构。门外有飞仙石(又名魏夫人飞升石)。魏夫人,名华存,山东任城(今济宁市)人,晋司徒魏舒之女,志慕神仙,相传在南岳静修十六年,得《太上黄庭内景经》,于东晋咸和九年(公元334年)托剑化形而去,世称南岳夫人。由南岳镇至此,公路平坦,林木婆姿,风景颇佳。

  【藏经殿】

  在衡山祥光峰下。旧名小般若掸林。相传为南朝陈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僧慧思所建,陈后主妃曾到此避乱,拜慧思为师。明太祖送来大《藏经》一部,因此名殿。《藏经》早已失散。以后历经修葺,现殿为1931年重建。殿为歇山顶,绿色琉璃瓦,素色石台基,白石柱。四周林壑幽深,古树参天,故历有“藏经殿之秀”的誉称,为南岳四绝之一。

  【方广寺】

  在衡山莲花峰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唐时改为方广圣寿寺。宋初又赐额“方广崇禅寺”,明崇祯年间重修。清初,寺毁于火,后又经修葺,寺右有纪念朱熹、张拭而建的二贤祠,为清代木构建筑。寺前有“洗衲”、“啸台”、“恋响”等石刻。方广寺地处深壑,附近泉石、树木、峰峦均美。有“不游方广,不知南岳之深”之说,为南岳“四绝”之一。

  【上封寺】

  在衡山祝融峰下。旧名光天观。隋大业年间易为寺。历经重修,现仅存后殿。前殿已改建为山上招待所,是登山观日出者的宿地。寺后山顶有望日台,山上有树龄在五百年以上的古木,枝干密接,粗实茁壮。

  【祝融峰】

  为衡山七十二峰中的最高峰,海拔1.290米,相传上古祝融氏葬此,故名。从峰顶俯视,众山罗列,景物雄奇,游人以祝融之高为南岳“四绝”之一。峰上建有一殿,名祝融殿(又名老圣殿)。明万历年间建开元祠,以把祝融火神。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建为殿,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用石墙铁瓦建成。山顶上有“天半祝融”、“一日千里”、“山耸天止”、“乾坤胜览”等石刻及观日出处。

  【半山亭】

  在衡山上,位于南岳镇至祝融峰之间。南朝齐梁时代修建。

  清光绪四年(1878年)改亭为观。故又名玄部观,解放后,将观改为半山亭招待所。

  【南台寺】

  在衡山掷钵峰下,福严寺附近。据《南岳志》载,“寺为梁天监中创建”。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僧希迁(又名石头和尚)居此,辟为道场。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希迁在此著《草庵歌》、《参同契》。日本僧梅晓送来日本印藏经一部,1911年《日本僧藏经记》碑文中,称日本僧六休为石头(僧希迁)四十二代孙,日本佛教曹洞宗视南台寺为祖庭。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三十二年时重建。除关圣殿、大佛殿、说法堂和两侧祖堂、禅堂、客堂及山门外,还有宋人石曼卿写的“释迦文佛”石刻以及“见相塔”,即希迁墓。

  【福严寺】

  在衡山掷钵峰下,距磨镜台约0.5公里,据《南岳志》载。

  寺为南朝陈光大无年(公元567年)创建,初名般若寺,北宋太平兴国年问改称福严寺。现寺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依山势而建,砖木结构,硬山顶,有僧房、藏经阁、大雄宝殿、岳神殿、山门和过殿等。山门横额石刻:“天下法院”,两旁石刻联:“六朝古刹,七祖道场”。寺后拜经台岩上刻“极高明”三字,传为唐李泌所书,寺右古银杏一株,腰围逾5米,迄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寺前里许有“三生塔”,即慧思禅师墓。

  【螂侯书院】

  在衡山烟霞峰下。为纪念唐代李泌之处。李泌(722—789)字长源,京兆(治今陕西西安)人。曾筑室南岳隐居读书,德宗时官至宰相,封邺侯。李泌好藏书,唐韩愈诗有“邺侯家多书,扦架三万轴。”原书院在福严寺“极高明”石刻下,名端居室,又称明道山房。后李泌子李繁建书院在南岳庙左。名南岳书院,宋代移至集贤峰下,改称螂侯书院。元、明两代均经重修,现存建筑为1922年重建,石墙筒瓦,仅一明间二次间。门前石住上刻联,“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从古烟霞。”

  【铁佛寺】

  在衡山上螂侯书院附近。寺规模甚小,仅正殿及杂屋三问,殿原供铁佛一尊,传为明代铸制,《南岳志》载有明王在晋咏铁佛庵诗,可资参证。1938年12月初,周恩来、郭沫若等都曾到此游览。寺外右旁有古老枫、松树林,中有玉兰花树,虬枝巨干,花开时,香飘数里。

  【水帘洞】

  在衡山紫盖峰下。旧名朱陵洞。距南岳庙约4公里。水源来自峰顶,流经山涧,汇入石池,水满溢出,垂直下倾,高二十余丈。每年春夏之交,山泉迸泻,有如跳珠喷玉,雪溅雷鸣,蔚为奇观,为南岳“四绝”之一。水帘洞周围,古代题刻很多,有唐代李商隐书“南岳第一泉”,章誉题的“冲退醉石”,明人计宗道书“天下第一泉”,湛若水题的“水帘洞诗”,清人李元度书“夏雪晴雷”等。

  【忠烈祠】

  在衡山上。1942年为纪念抗日阵亡的将士而建,仿南京中山陵形制。下有“七·七”纪念碑,中有过厅,经三百余石阶可达正殿,建筑宽敞高大,后殿在其上,四周绕以石栏,碑、踏步和各厅的外墙全由乳白色花岗石砌成,翠绿色的琉璃瓦屋面和苍郁葱葱的松杉相映,柔和明快而恬静。

  【张家界】

  在湖南大庸、桑植、慈利三市县交界处,距大庸市区34公里。海拔800余米,最高处为1.300米,总面积十六万九千亩。全境奇峰连绵,怪石高耸,沟壑幽深,溪水潺潺,为湘西一重要风景区。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十分繁多。其中以黄狮寨和金鞭岩的自然风光,为其他各地所罕见。登黄狮寨,可以俯瞰群山。金鞭岩形状呈菱形,高300余米,每当夕阳西下时,金光烟熠,璀璨夺目,蔚为奇观。相传秦始皇在此赶山填海,龙王惊慌失措,派龙女佯与始皇成亲,龙女趁机用假鞭换走了秦始皇的赶山鞭。翌日,始皇用鞭赶山不动,怒扔鞭子,成了金鞭岩。

  【昭山】

  在湖南湘潭市东北20公里的湘江东岸。为长沙、湘潭、株洲三市交界处。相传周昭王南征至此,故名。清乾隆《长沙府志》载:“秀起湘岸,挺然耸翠,怪石异水,匼匝掩蔽,微露岩萼,而势若飞动,舟过其下,往往见岩牖石窗,窥攀莫及。”原山顶有朝阳寺等建筑物,红檐碧瓦,古木参天,下为昭潭,深不可测。明末王夫之《昭山孤翠词》也有“日落天低湘岸杳,迎目茏葱,独立苍峰小,道是昭王南狩道,空潭流怨波光袅”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