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县新兴县德庆县封开县





  【风洞】

  在广东怀集县城西南49公里,为燕岩之姐妹洞。大暑天时,洞口凉风习习,故名。是石灰岩溶侗,洞口宽50厘米,高1.5米,为一隙道。内迸为洞穴,近人铺石作路,可抬级而下,内石柱、石幔、钟乳构成奇景。再进为洞厅,前出10米。又至一小厅,其中钟乳、石笋似玉树,如冰花,若华表,小巧玲咙,美不胜收。其左为通大洞,可仰观云彩霞光,洞口下有乱石坡地,地上丛草灌卞苍翠欲滴。顺坡道而上,至极尽处左面为裂隙侗,内有一石笋,为多次脉状石灰水流沉积而成,再进可见钟乳林,岩回洞转,游程约达1.200多米。

  【燕岩】

  在广东怀集县城西南48公里。为风洞之姐妹洞。每年春分后,栖息在海岛崖穴的金丝燕(当地称石燕),成千上万远飞而来,作巢于崖穴,繁衍后代:仲秋时节,老燕借雏燕又飞归海岛。是石灰岩溶洞,高42米,宽15米,长600多米,面积约38.000多平方米,游览路程约1.000多米。岩洞宽广,气势宏伟,石乳、石笋、石柱比比皆是。千姿百态的怪石,如人物、花卉,似飞禽走兽,形象逼真、神态动人。每逢盛夏,游人特来避暑乘凉,观看捕燕。岩有一河穿腹而流,曲径通幽。岩西面有条“十二侗房”的石廊。深逢异常洞前开旷,象一个广场。可容纳万余人。

  【国恩寺】

  在广东新兴县城南12公里的尤山脚。山形蜿蜒似龙,故又称龙山寺。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638—71t3)亲将其故居改建而成,故又称禅宗祖庭。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赐名国恩寺。开元元年(713年)慧能驻锡于寺,建成报恩塔,后在寺内圆寂。寺宇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整体有半山亭、镜池、山门牌坊(牌额有一幅龙虎斗,是清代佛山石湾瓷雕),中轴线上有大殿、天王殿、六祖殿、均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内的荷花瓣石在础是唐代遗物,两旁佛堂禅房栉比。寺右有唐中宗赐额慧能手葬的六祖父母坟,寺左有报恩塔遗址、慧能手植的荔枝树,及慧能浴盆等遗迹。周围峰环峦绕,古木参天。寺大门口有古门联、‘百城烟水无双地,六代风幡自一天”。登山入寺,半山亭前有龙山温泉,占地50余亩,水温74℃,对外开放。

  【三元塔】

  在广东德庆县德城镇东4公里的白沙山上,与郁南县的南江口隔西江相望。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9年)。八角九层,砖造,塔脚八个方位的八个石雕托塔力士,姿态各异。塔内从底向上观望。各层的组合图案、几何线条精致多采。整个建筑,技法与艺术水平较高,有独特风格。据传说,塔身全部用银硃灰涂抹,有”只新不旧”之说,至今尚鲜艳如昔。

  【三洲岩】

  在广东德庆县九市。处西江岸边,高约50米。岩洞幽胜,取蓬莱第三洲之义得名。岩洞内多石钟乳,滴泉甘洌,又名玉乳岩。岩内空洞广阔,可客千人,由水成岩构成各种胜景,有酷似丹灶、砚池、仙羊窝、巨鳖、金猫、白象、云柱等形象,其中有观音倒像,尤其奇异,至今尚姿态依然,很易辨认。宋以来历代题刻甚多,据说有苏轼、李纲题词,今已不可见。

  【华表石】

  又名锦石山、锦裹石、和尚石。在广东德庆县回龙西江岸边。分两层,下层为馒头状土山,上层为60多丈高的圆柱形石山,乘船从西江而望,石山犹如巨大华表,直插云天。船随江转,石形随转而变,一时似和尚盘膝打坐,一时又似和尚起来打包袱,为西江一奇景。相传秦未汉初,赵伦割据南越称帝,汉文帝派陆贾出使南越,陆贾从桂岭取道,路经此石山,向山祷告,许愿若能使赵佗归汉,当以锦披山石,以酬山神。后赵佗去帝号,受汉封,与陆贾泛舟西江石山下,陆贾以锦裹石,锦不足,遍山植花卉代锦,因以为其名,石山上书有“华表石”三字,为明代广东最大的石刻之一。

  【德庆学宫大成殿】

  在广东德庆县德城镇。旧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元丰四年(1081年)迁至今址,元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虽经历代修茸,但仍保留无代木构建筑的特色。殿面阔、进深各五开问,重檐歇山顶。不论从外观艺术造型或内部梁架结构的设计建造上,都继承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优良传统。是广东元代建筑的重要遗迹。

  【黄岩洞】

  在广东封开县城东北约60公里的狮子山麓。是古文化遗址。

  从1961年开始,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石器一批和人的头骨化石两个,以及炭屑、灰烬、烧土、烧骨、螺、蚌、舰壳等人类生活遗迹。经鉴定,这两个头骨化石属现代人类型,距今一万年左右。此外,还发现猕猴、猩猩、狞猪、大熊猫、犀牛、剑齿象、亚洲象、巨獏、鹿、麂、牛、羊、猪等动物的牙齿化石。这个石灰岩洞,洞口深处有一穴,下通洞厅。厅高15米,宽8米,南面一层平台延伸而出,象楼房阳台,可见洞口阳光。东、西、北三面各有支侗,象厅堂、套间、内室,层层迭迭,洞内钟乳石绚丽多姿,冬暖夏凉,幽静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