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政纲石刻】
“十大政纲”即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刻于四川剑阁县顺城街城墙石壁上。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途中,红三十军一个师曾在剑阁县城驻孔一月,政纲即当时书写镌刻。全幅总长11.4米,宽1.7米,字径约18厘米;共十条一百四十五字,阴刻楷书,字体工整,后款刻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当年4月上旬,红军离去,群众为保护石刻,曾以右灰泥填涂。1952年中央老根据地访问团来县,始予洗揭露布。
【剑门关】
或称剑门。在四川剑阁县北25公里的剑门山,扼川陕公路,为古蜀道要隘。剑门山即大剑山,古称梁山、高梁山。山脉东西横亘100余公里,六十二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高连霄汉。峭壁中断处,两山相峙如门,故名剑门。晋人张载《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们,穷地之险,极路之峻。”杜甫《剑门》诗有“惟天有没险,剑门天下壮。”三国时诸葛亮相蜀,曾设官戍守。关巅有姜维城,为姜维屯兵抗钟会处,遗址至今犹存,今有剑门关石碑一座立于山口。
【觉苑寺壁画】
在四川剑阁武连驿西里许。重修觉苑寺碑记载,寺创建于唐,宋赐名觉苑寺,元末寺废,明天顺初重建殿字。今觉苑寺除大雄殿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增建。大雄殿为单檐歇山式造,彩绘藻井鲜艳夺目。中供佛像三尊,左右塑二侍者像,两边为二十四诸天。壁画十幅,绘释逸年谱画,各幅画像皆庄严美妙,栩栩如生。楼台亭阁,壮丽辉煌。为川中明代壁画之佳作。
【鹤鸣山道教造像】
在四川剑阁县城郊。鹤呜山又名东山,道教始祖张道陵学道于此。山上有造像数十尊,一尊露天,余皆刻于龛内。露天一尊为圆雕立体像,头上有髻,面颐丰满,形象古朴。造像以天尊像为代表作,足穿道靴,身着宽领大袖道袍,神态肃穆,为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造。另有浮雕甲胃武士像多组,每组五、六身,两眼圆睁,姿态雄伟。山上古有重阳亭建于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后圯,为后人修复,今石壁间有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碑,碑测有明剑州知州李壁跋,简述重立此碑之经过。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石刻,为明万历年间重刻。
【文昌宫】
一称大庙。在四川梓渲县城北10公里六曲山,紧傍川陕公路。相传为晋人张亚子祀庙,殿内有塑像。《明史·礼志》载,张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没。人为立庙。唐未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号为帝君。传说文昌帝君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寺庙在唐以前即已创建,后皆废。今存建筑为明清以来陆续修建。主要殿宇有桂香殿、天尊殿、关圣殿、家庆堂、文昌殿、大悲楼等十余处。建筑依山取势,高低错落,布局有序。周围古柏苍翠,红墙碧瓦处在绿荫丛中,环境幽雅静谧,游人四时不绝。
【西崖寺】
在四川梓潼县城西2公里的长卿山上。寺已废。崖间有造像三龛,上龛镌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顶刻飞天,有唐贞无二十年(公元804年)造像记;下龛镌佛像一尊坐莲台;左龛镌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崖上有南宋端平年间题字及明人题《仇储碑记》等。
【李业阙】
在梓潼南门外李节士祠,仅存阙身,形似碑蝎,高2.5米,宽约1米。上镌隶书“汉侍御史李公之阙”,为后代增刻。下有道光末年题记,为记述周树棠发现此阙移置词内之经过。《后汉书·独行传》、《华阳国志》均载:李业,梓潼人,西汉末年举明经,除为郎。新莽时举孝廉方正,不就。公孙述据蜀,业抗拒不从,为述所鸩。建武十二年灭述,旌表其闾,故阙亦当建于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为现存汉阙年代之最早者。对研究阙的历史有重大价值。
【卧龙山千佛崖】
在四川梓潼县城西15公里的卧尤山顶。有三窟四十余龛,大小佛像三百六十八躯,除一龛为明末重刻外,均系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所凿造。传诸葛亮在此安营扎寨,曾赞美此山犹如南阳卧龙岗,故名卧龙山。千佛崖有“唐贞观八年七月十四日”题署的《阿弥陀佛并五十二菩萨传》碑刻造像题记一通,记述了佛教东传的史实和造像缘由、数目及造像人姓名等。千佛崖造像,造型优美,雕技精工。
【梓潼汉阙】
分布在四川梓潼县城附近。共有四处。即李业阙、贾公阙、杨公阙、边孝先阙。李业阙,为现存汉阙年代最早者(参见该条)。贾公阙,在县城南门外,为双阙,东西相距17米。《金石苑》载为贾夜字闷。《梓潼县志》记:“蜀汉邓芝墓,县西南五里有二石阙,芝高阳人,仕蜀为车骑将军。”其述方位距离,适与此阙相当,故传为蜀汉邓芝墓阙。杨公阙,在县城北门外,仅存单阙,阙身刻“蜀故侍中回公之阙”,为后人斩刻。边孝先阙,在县城西门外,仅存一阙,县志载为边口韶阙。阙风化严重,以现有形制及斗栱等观之,当亦东汉末年所建。
【云台观】
在四川三台县城甫约50公里云台山上。始建于宋,重建于明,清亦有修建。今观为明、清建造。计有三皇观、回龙阁、长廊亭、券洞门、十殿、城隍庙、天王殿、九间房、灵官殿、拱宸楼、钟鼓楼、正殿等。楼台殿宇,翠柏参天,绵亘1公里。其中券洞门为明万历年间建,门用巨砖砌成,上施砖制斗栱,望之俨若一道官阙。门额题”乾元侗天”。楹联云,“乾元福地人间少;茅屋云台天下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