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溪寺】
在贵州遵义市西郊,距城5公里。桃溪,本为水名,元代以地名呼之。明以后,播州杨氏土司置有庄园,遂称桃溪庄。崇祯末,佛事渐盛,于此兴建延禧禅院,清代重修并易今名。现存建筑,分正殿、前殿、左右厢房,联成一四合院。山门外另辟荷池半亩。寺院后面是大片丛林,竹卉杂生,古树参天,有杨氏宋元墓葬分布其间。联结丛林的广大丘陵地带,原为荒山,解放后置千亩果园。桃溪河近年经过疏浚,水域为之扩大,晶莹清澈甚于往昔。游览桃溪者,或漫步林荫,或荡舟江面,或为诗酒之会,或寻渔钓之乐,无不流连忘返。若登高远眺,对岸阡陌纵横,山村点点,又是另一番风光。
【湘山寺】
在贵州遵义市城边。山上怪石鳞峋,古树虬结。中有元大德年间兴建的护国寺,后毁。清代重修,名湘山寺。分前、中,后三殿,并有左右厢房及回廊。山门两侧矗立七级浮屠五座,宏伟壮观。结构大体相同,风格因时而异,各具特色。三官祠后面绿草如茵,翠竹成林;旁有鱼池、响洞和游亭。伫立山门,四顾群峰拱卫,青接眉睫:眼底湘水汤汤,万室鳞鳞。名城胜迹,历历可数。
【遵义会议会址】
在贵州遵义市老城子尹路。原为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学官邸。是一座砖木结构曲尺形洋房。一楼一底,楼上四周有走廊相通,楼下正门矗立一高大的牌坊。占地面积520平方米。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遵义会议会址到达遵义后,总司令部驻此。中共中央于15日至17日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并在组织上作了一些调整。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随后,中央又对最高领导进行了更换,并成立了毛泽东等三人军事领导小组。从而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正确领导。为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奠定了基础。解放后建有纪念馆。七十年代末,又完成会址复原陈列。
【中共中央负责人遵义寓所】
在遵义新城古式巷,是一幢一楼一底的三十年代洋房,距遵义会议会址1公里。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的部分负责人在这里住宿和办公。楼上三间自左至右是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住室,楼下右边一间是博古的住室,其他几间住医务人员和警卫人员。1964年由遵义会议纪念馆进行复原布置,并对外开放。
【杨粲墓】
在贵州遵义龙坪永安乡县皇坟嘴。北距遵义市约10公里。四周群山拱卫,一水环绕,松篁茂密、风景绮丽。原系宋代白锦堡治,后为播州(治今遵义)杨氏墓地。史称冉家林,因杨粲墓规模宏大为境内所未见,时人称之为皇坟嘴。墓建于南宋淳祐年间。1957年清理发掘。墓室全用白砂岩条石砌筑,无灰砂粘合痕迹。平面布局为南北两室并列,占地实际面积共50平方米。每室包括墓门、前室和后室三个部分,后室有过道相通,两室南北壁和后室后壁的雕刻装饰,相互对称,结构严整。棺床置于后室中间,四角垫有圆雕龙柱,两侧为交股的龙身及龙尾。墓底各有圆形腰坑,内藏铜鼓一面。墓内外的二十八尊人物造像(武士高达1.54米),栩栩如生。反映了宋代的官服制度。众多的花草动物装饰,构图新颖,刀法娴熟,线条流畅,生意盎然。其中双狮戏球、凤穿葡萄、野鹿衔芝、侍女启门等图案,是具有宋代艺术特点的杰作。杨家自唐末至明代万历中,世袭统治播州,在元、明两代是西南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土司之一。杨粲在南宋嘉泰年间袭播州沿边安抚使,官终武翼大夫,据说杨粲执掌播事之日,治政宽简,留意艺文,标榜忠孝,崇尚儒术,在元程钜夫的《忠烈庙碑》、明宋濂的《杨氏家传》中对此均有翔实在记载。
【禹门山】
在贵州遵义县。山上林木茂密,地势平坦。乐安江流经其下,蜿蜒曲折,碧波澄潭,风景秀丽。明万历初黎朝邦父子于此创沙滩寺。清初改称龙兴禅院。顺治年间西蜀高僧破山弟子丈雪避乱来居,旋开道场,易名禹门寺,广建禅院及藏经楼。同治中,黔北农民起义势成燎原,黎兆祺等在此筑砦“自保”,使昙花、贝叶尽成壁垒烽烟。光绪二十年(1894年)黎庶昌重修。梵宇琳宫,崇楼杰阁,名闻遐迩。河边古树参天,洞壑幽曲,有贵州文化名人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的篆、隶、真三体题词摩崖。字随岩石高下凸凹为之,或连上下,或贯左右,古朴疏落,雄浑苍劲,为书法家所珍重。山前平远桥,结构宏伟,堤柳依依,横跨江上,长虹倒影,为禹门六景之一。桥头大悲阁,建于明万历年间,庄严肃穆,内祀三国蜀汉寿亭侯关羽。山右沙滩系黎氏故里,原有锄经堂、蛉石斋、近溪山房、葑烟亭、藏诗坞、梦耕草堂和拙尊园等。对面的子午山、青田山、渔塘三处、遥遥相望,作品字形,是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坟墓所在地。
【娄山夫】
一称娄关、太平关。在贵州遵义县大娄山中。是由川入黔的交通孔道,有川黔公路经过。此处万峰插天、中通一线,地势极为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清咸丰、同治年间的黔北农民起义,都以全力占领此关。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娄山关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军两个团,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毛泽东填有《忆秦娥·娄山关》词一首,描写红军指战员英勇廖战的壮烈情景。现以行草手书体放大镌于高14米,宽25米的大理石碑上,益增雄关声色。
【海龙囤】
一名龙岩囤。在贵州遵义县太平乡龙岩山东。海龙囤居群山之巅,四面陡绝,左右环溪,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仅山后厌径一线可以攀登。播州土司杨应龙的祖先利用地形,在宽广约5公里的山顶上围筑土城、月城三重;建楼房、仓库、水牢于其间;囤前设铜柱、铁柱、飞龙、飞凤、飞虎、朝天、万安等九关,各关之间有护墙相连,随山势绵延十余里,别有一番气象。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明廷自三月十二日发数省兵二十余万,分八道破重关以进。五月中旬把杨应龙围困于海龙囤上,设云梯轮番仰攻。六月初六日凌晨破囤,杨应龙自缢死。从此结束了杨家自唐末入播州历二十九世、七百余年的世袭统治。遂以其地置遵义、平越二府。海龙囤上的建筑物,除房屋只存基础外,围墙、敌楼、卡门及碑刻无甚损毁。囤上有杨应龙于万历二十四年立的示禁碑,内容丰富,叙事详尽,是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关隘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