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金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大方县





  【织金东山】

  在贵州织金县城东0.5公里。海拔1394.8米,面积15.386平方米。悬崖百丈,凌空特起。有上、中、下三层岩洞。中层一洞宽敞,为昔日僧侣练武之地,俗名打拳洞;另一洞为穿洞,系大理石岩洞,东西相通。由山麓沿石阶蜿蜒而上,护栏均雕飞龙,共一百零八节,长58.5米山上古藤虬结,攒木千章,多从岩隙间长出。“山空无俗染,洞僻有云浮。”古往今来,睹此仙源幽境者,莫不闲情物外,逸兴顿生。

  【草海】

  在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附郭。是天然淡水湖。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周约70公里,水域面积达45平方公里,蓄水量为一亿零四千立方米。据方忘记载,原有东西南北四海,后成陆地。至清咸丰七年(1857年)春夏间,霪雨为灾,山洪暴发,潜流水道淤塞,西郊平原的汪汪积水无从排出,遂使这海拔2.000米的盆地形成高原海子。后以湖内多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故名草海。出产的威宁细鱼,长1—2厘米,质嫩味鲜,驰名全国。并产长尾雉、白腹锦鸡、鹭鸶、大雁、野鸭等数十种涉禽、游禽。也是丹顶鹤、黑颈鹤和白鹳的栖息之所。人工饲养的海狸鼠、猞鼠、水貂、银狐之属,繁殖率高。草海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四时佳景,晴雨皆宜。登上城郊观海楼,周围层峦迭嶂,阡陌纵横,山村依稀。湖中碧波万顷,水天一色,渔舟点点。有一蓬莱小岛,孤立湖心,林木郁郁,翠阁玲珑,蛱蝶穿花,人称水上公园。

  【大渡河桥】

  在贵州大方县城东南35公里的大渡河上。明万历年间水西彝族土司安邦修建。为五孔石拱桥,长70米,高14米,宽7米。桥面无栏杆,北侧加筑水沟一道。桥西立彝文、汉文石碑各一,汉文碑居右,记建桥经过,并有多处涉及安邦家世及其本人事迹。贵州宣慰使安国亨撰文。碑高2.81米,宽0.91米,自右而左,直书,17行,共681字。彝文碑居左,基本完好,自左而右,直书,24行,共1923字,字迹清晰。内容除记建桥经过外,还涉及水西彝族历史和彝族先民在慕俄格(大方)的武功、政绩、疆土、风尚、文化等问题,为研究古代彝文和水西交通情况,保存了可贵的实物资料。是彝族地区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的桥梁。

  【千岁衢】

  在贵州大方县城西南20公里的白布河右岸。这一带地势陡峻,多巉岸绝壁。羊肠一径,如登悬梯。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贵州宣慰使安万铨捐银三百两,横山凿栈道一条,次年竣工,全长2.083米,宽6.7米。由是行旅称便,咸祝修路人长寿,因名千岁衢。易琲《千岁衢碑记》镌于道旁岩壁上。碑文,正书十四行,每行二十七字。背面有彝文六行及督工服役诸人名。至今字迹清晰。彝文部分已收入《爨文丛刊》甲编。序言特别指出,这是“倮文最古的文献,希望有人注意,另拓佳本,以供考究。”是著名的彝族古迹。

  【奢香坟】

  在贵州大方县城边雾笼坡上。是她的后代为了祭祀而修建的。土封石围,规模很小。奢香,彝族人,明洪武初年,代夫霭翠袭贵州宣慰使职,识大局,有贤名。云南甫告平定,贵州都指挥使马晔企图“郡县其地”。于是制造借口,辱挞奢香以激变。当四十八部土司要求“扫境以反”时,她坚决拒绝。乃亲赴京师,自陈家世及马晔罪状。朱元璋出于政治需要,将马晔处死。奢香回到贵州,宣扬了朝廷威德;并开辟一条从东到西横贯全省以达川滇边境的交通要道,还通过朝觐、输赋、进贡等活动,使贵州和中央王朝的关系更加密切。洪武十九年(1386年),奢香死,明王朝曾派遣专使参加葬礼。遗体接彝族传统实行火葬。水西实行改土归流后,凡在大定、黔西任职的流官,也按汉族风俗,于清明前后登雾笼坡扫墓,对加强彝汉人民团结有良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