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游县岐山县扶风县眉县





  【九成宫遗址】

  在陕西麟游县城西2.5公里。本为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至十五年营造的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年)扩建,更名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官寺。永徽二年(651年〕改名万寿宫,后又恢复旧名。唐太宗每年来此避暑,唐高宗也常来居住。宫宇早已圮毁。现仅存贞观六年秘书监魏徵撰的《九成宫醴泉铭》碑,书法家欧阳询书,为历代学书者的楷模。并有永徽五年唐高宗御撰御书的《万年官序铭》碑一通,碑侧刻有当时三品以上及学士自书的名位,亦颇珍贵。

  【千佛院摩崖造像】

  在陕西麟游县城西南约20公里的百尺崖。山势如一座高大的石屏风,陡削悬绝,奇伟壮观。崖面雕凿像龛、佛、菩萨、大王、力士及罗汉等像,躯体高大,壮丽魂玮。根据其造型风格、衣纹、装饰以及麟游县志记载,系唐初雕凿,与慈善寺石窟年代基本相同。原有木梯石蹬和铁索可以攀登,已毁,只能从山后绕道迂回而上。山顶平圆,状似帽形,俗称喇嘛帽山。

  【玉女潭】

  在陕西麟游县城南约10公里的鱼塘峡。其地两面高山夹涧,峰岭直似刀削,四面怪石似狮蹲、虎踞,险若坠落,潭为长方形,广约半亩,绿波荡漾,水声轰鸣,百尺狂澜,从半山飞泻而下,十分壮观。相传隋文帝驻跸仁寿官,常在这里宴饮观涛。唐武则天幸万年宫,曾在此洗浴。自唐以来,很多诗人对潭给以赞美,如杜甫写有:“绝谷空山玉女泉,深源滚滚出青莲,冲开巨峡千年石,泻入成龙百尺澜。惊浪翻空蟾恍若,雄声震地鼓填然,翠华当日时游幸,几度临流奏管弦。”

  【仙游观】

  在陕西麟游县城北郊约0.5公里处。传为道教赤脚仙曾游此,故名。初唐王勃《仙游观赠道士诗》曾写有“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金明昌年间改名演教观。明代增建有永阳园,现有五间大殿一座,原来梁檩上均书有五代、宋、金、元、明、清重修的年月,但已粉刷涂抹难辨。只在一尊泥塑佛像身内的十字木架上,书有唐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的字样。据此可推知此殿建于唐代,因历代多次翻修,已失去唐代风格。

  【慈善寺石窟】

  在陕西麟游县城西南约2.5公里。共有两个洞窟五个摩崖佛龛。两窟高5.6米。南窟深2.6米,窟顶较平,内雕立佛一尊,高4.6米,其北壁有尖拱形佛龛一个,每边1.25米,龛内雕一佛二菩萨,南壁亦有同样佛龛一个,内雕一佛二弟子。北窟深6米,窟顶略呈弧形,雕造高3.5米佛像三尊,窟壁亦有两个佛龛,仅一龛有一立佛像。窟外五个摩崖佛龛,均呈方形,有的内雕一佛,有的则雕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造像基本完好,根据其造型特征及县志载,系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开凿。其风格与千佛院摩崖造像,当为同一时期的艺术作品。

  【太平寺宋塔】

  在陕西岐山县城内西街,为八角八层楼阎式砖塔,高30余米。自第二层起,每层都隐出假窗及栏杆。每层檐下,均饰以五铺作出双抄的斗供。除第二层塔身下设有平座,以上各层都只有假平座。平座下所施斗洪,较檐下斗栱每面增加两朵。由于整个塔身斗栱繁密,显得特别秀丽。塔建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历代虽有修葺,原貌并未改变。塔原建于宋太平寺内,现划入小学校范围。

  【五丈原】

  在陕西歧山县城南约20公里处。高120余米,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两接麦里河,东界石头河,南临棋盘山。北据渭水。形势险要,可攻可守,为占代行军布阵之地。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驻乒于此。北端建有诸葛武侯祠,祠内有明、清楹联匾额,诗词碑碣多块,献殿墙壁嵌有清刻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石碣四十方。

  【周公庙】

  在陕西歧山县城北7.5公里。

  三面环山,北有凤凰山,东为凤凰堆,相传是《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冈”之地。南面是谷口,《诗经》“有卷者阿”即指此。庙建于唐代,由山门、序廊、戏台、献殿、寝殿等组成。内有唐、宋以来的历代碑刻数十通,其中以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敕赐润德泉答诏和凤翔节度使崔琪奏状、谢表刻石和韩愈、苏拭题诗为最佳,庙周有楸、柏、槐、杨等高大树木,有的相传是汉、唐所植。

  【马援墓】

  在陕西扶风县城西约3.5公里伏波村。墓为圆椎形夯上堆,高约10米,直径10米,墓前有清刻“汉伏波将军墓”碑一通。马援(公元前14一后49年)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陵人。新莽未为新城大尹,后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继归刘秀,参加攻隗嚣的战争。建武十七年(41年)任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在进击武陵“五溪蛮”时,病死军中。

  【法门寺】

  在陕西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乡。寺内有护国真身塔,内藏唐宪宗令人迎来的释迦佛指骨一节。“王公庶士,奔走舍施。”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的臂而求供养者”(《旧唐书·韩愈传》)。法门寺便成了当时著名的寺院。有佛殿五间,两侧为钟、鼓楼,正北为大雄宝殿,殿前墙头镶有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浴室灵巽记刻石,并竖有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修法门寺碑等。寺内有明万历七年(1579年)修建的砖塔一座,高45米左右,十三层,雕檐刻拱。1981年秋,因淫雨塔身半面倒毁。

  【清真观】

  在陕西扶风县东北5公里的任鲁村。观内玉清殿保存较完好,为无代建筑,俗称老君庵大殿。为三间单体高台建筑,其平面、立面及梁架斗栱构件,都具有典型的元代特点和风格。在建筑法式和制度上比较接近宋代。据观内《大元重修清真观记》和《大明重修清真观记》两通石碑记载,始建于元中统元年(1260年)至五年,系在宋代故址上建成的。元至正八年(1348年)、明万历十年(1582年)重修。

  【太白山】

  在陕西眉县城南20公里,南界洋县,东接佛坪,西南与留坝、凤县相连。为汉江、渭水之间和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山顶海拔3.767米,是关中最高山峰。李白《登太白峰》诗,“西上太自峰,夕阳穷登攀。大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山高气冷,”背阴处终年积雪,故有“太白积雪六月天”的谚语。为长安八景之一。

  【太白三池】

  又称太白湫泉。在太白山巅的山峰间。共三池,大太白池,在山北,面积1.5公顷,为黑河源头;二太白池在山南,面积2公顷,亦为黑河源头:三太白池亦在山南,面积7公顷,为石头河源头。三池上下鼎列,他水清可鉴发,深不见底。唐韩愈曾以“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脱时,欲堕鸟惊救。争衔弯环飞,投叶急哺鷇”诗句来描绘这里的情景。相传唐贞观年间天大旱,京兆尹韩皋曾取这里的水,祈雨巧应,此后便遗留下祈雨必取大白湫之水的风习。

  【凤凰泉】

  俗称汤峪泉。在太白山北麓的汤峪口。泉水出自太白山缝石岩,受死火山岩浆热力的影响,水温接近沸点,加之水中含有大量硫黄等矿物质,可治疗皮肤病和风湿病,因有神泉之称。这里泉眼很多,大者如拳,小者如珠,其中主要的三个泉口,相距5—15米左右。现已修成天然的浴他。为游览、疗养胜地。

  【张横渠墓祠】

  在陕西眉县城东南30公里的大振村迷糊岭下,北依凤凰原,南对养麦山,封土高5米,底径约10米,墓前有碑楼一座,墓地懈树成林,景色清幽。碑文略述张横渠生平事迹。张横渠名载字子厚,北宋哲学家,眉县横渠镇人。长期在家乡从事讲学著述,因讲学于关中,故其学派称“关学”。著有《张子全书》。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张横渠,还在横渠镇上修建了一座张子祠,祠内有正殿五间,献殿、过庭、后殿各三间,颇显壮观。据祠内碑载,祠于元延佑七年(1320年)重修,可知祠的建立是元延祐以前。明、清以来,重修过多次。祠门前竖立“张子故里”碑石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