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民乐县





  【大佛寺】

  旧名迦叶如来寺,又名宏仁寺,俗称卧佛寺。在甘肃张掖市内。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明清屡有修缮。现存大佛殿、藏经阁、土塔为清乾隆年间重建。殿楼两层,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49米,进深七间24米,总面积1,370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正中塑释迦牟尼涅槃像,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木胎泥塑,金装彩绘,造像姿态自然,线条柔和丰满,比例匀称适度。像前两侧塑优婆夷、优婆塞。南北两侧塑十八罗汉,或喜或怒,形态各异。满壁绘画,除金刚外,多为道教题材,有天女、西游记故事。楼壁绘西方极乐世界。是甘肃省境内最大的西夏建筑遗存。

  【本塔】

  在甘肃张掖市第一中学内。据《甘镇志》和《重修万寿寺石碑》记载,万寿寺(又名木塔寺)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唐贞观十二年、明永乐元年、清康熙二十六年重修。清末木塔毁于大风,现存为1926年重建。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平面呈八角形,台基为正方形,20米见方。共九层,高32.8米,一至七层为砖砌塔壁,外檐有仿木结构砖雕斗栱,外檐为木构,空心,不能登临、面阔与高度自下而上逐层缩小,各层门窗互异,第一层东西辟门,人可进入;第二层东西假门,南北假窗;第三层四面辟门,开月窗;第五层东西辟门,南北假窗;第六层四面辟门;第七层无门,南北开月窗;八九层均无墙壁。假窗之上雕有花饰,门上都有横额题字,第一层东门额书“登极乐夭”,西门上书“入三摩地”。塔前立重修万寿寺石碑一通。

  【西来寺】

  在甘肃张掖市内西南隅,据《张掖县志》记载:“西来寺明建,有落星石,清雍正十年喇嘛刘劳藏募资重修。”现存观音殿为明代建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三间8.6米。殿内顶部为圆形藻井,天花板满绘各种图案,色彩斑斓。

  【鼓楼】

  又名钟楼,曾称靖远楼。在甘肃张掖市中心。据《重修甘州吊侨及靖远楼记》碑刻,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重建和修葺。共两层,建于台上,重檐四面坡,攒尖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底宽16米,自上层至顶部面阔逐渐向里收进。台平面呈方形,每边长32米,高9米,东西南北中轴辟门,贯通四条大街。门额东为“旭升”,西为“贾城”,南为“迎薰”,北门字迹残蚀,已不可辨。鼓楼上有铜钟,体高1.3米,直径1.1米,上窄下粗,略呈喇叭形。经鉴定为唐钟。

  【黑水国汉墓群】

  又名黑水锅汉墓群。在甘肃张掖市西北15公里。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2.5公里,地势平坦,贫瘠荒漠。兰新公路从中穿行。墓葬密集,砖室,封上风蚀残高在半米下,多数与地平,地面暴露汉代子母砖、灰陶片和绳纹粗细陶片,比比皆是。曾发掘出土大量陶壶、罐、鼎、豆、奁、仓、屋、井、灶和五铢钱。对研究丝绸之路的沿革有重要价值。墓群内有城堡村落遗址四处。

  【黑水国城堡遗址】

  又名黑水锅城堡。在甘肃张掖市西北约15公里汉墓群中。当地俗称黑水国或老甘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南北两城堡对峙,相距2公里。兰新公路从两城间穿行。南城平面呈方形,黄土夯筑,厚4.8米,夯层0.15米,东西长248米,南北宽222米,东西正中开门,筑瓮城,门宽7米,墙四角上筑土台,台上似有角楼。城池内一片废墟,街衢巷道,建筑布局依稀可见。地面呈现残砖断瓦、瓷片、石磨。流沙堆积与北墙等高。北城形制与南城相似,东西长245米,南北宽220米,门开在南面,门宽4米,墙垣西南角筑有土台,正方形,每边宽9.5米,西南角城垣被流沙埋没。黑水国之名,不见史书记载,传说海子边有黑水国,居民为黑奴。另一说,黑水河流经附近,即唐僧取经路经的地方,故名。确切年代待考。

  【八卦营墓群】

  在甘肃民乐县城东南15公里处。东为山丹霍城故址,西为背背山、簸箕凹山、直岭岭山、麓沟山、乱疙瘩山等五个丘陵,布满古墓。沿山脚为上穴墓,少数是子母砖室墓和埋葬儿童的瓮棺葬。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券顶、单室。出土彩绘木器有车、牛、塔、案,陶器有罐、耳杯、鼎,铜器有弩机、箭头、长矛、弓箭等兵器及五钵钱。文物保存较好。墓葬多为汉代官兵,相传是霍去病屯兵之地。墓地西北有紫英城和古代屯兵的营盘遗迹。地处祁连雪山北麓,经险隘可通青海,古代为一军事要地。相传从山头城堡入洞口,前行数十里,有洞口可出,当是古代地道;曾发现甲胃武士遗体,犹倚长矛。

  【元通寺塔】

  在甘肃民乐县城北25公里六坝城堡内。寺毁于解放前,塔为寺内建筑,平面呈方形,每边8.7米,通高23.35米,土砖结构。两层须弥座上四角各有小塔,覆钵四面开龛,内置铜佛、菩萨共20身,密宗题材。相轮上圆形刹盘,悬挂铁铃,精巧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