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特干邀址】
在新疆和田县城西约10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文化层被掩盖在厚3—6米的洪积层下,只在泉水所经流的渠沟里,发现陶器、兽骨、金饰、玉料等。陶器质细,多饰兽面、人面或人的形象,造型优美。也发现有剪轮五铢和开元通宝等货币。据考证属于公元三至八世纪时古代于阗国的一处重要遗址,也有认为是古于阗国都。尚待进一步发掘。
【玛利克瓦特古城】
在新疆和田市南25公里的王龙喀什河西岸。当地人称之为什斯比尔。遗址上散布许多高大的土堆和建筑用的柱础,还有陶窖堆积等。地面散布有许多红、灰色陶器残片。城南二里许,有土堆一圈。附近有一土台,方形,高约3米,周约百余步,似为古代建筑遗迹。附近红色陶片甚多。往南10余里,有石塔,周约60米,高6米许,系以石垒砌而成,已倾圮。四周散布有不少泥塑残件。附近有房舍遗址,为沙所掩,在此曾发现泥塑佛头,上有金叶,制作精美,据认为即《法显传》中所述之瞿摩帝大寺。1978年冬,在一处寺院遗址里发现汉代钱窖一处,出土大量五铢钱。
【尼雅遗址】
在新疆民丰县北尼雅河下游地区。为汉精绝国故址,东汉初属鄯善。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房舍废墟分布于干涸的尼雅河两岸,三至五幢集中一起。地基一般用麦草、牛粪等合泥铺墁,墙壁多为红柳编成再外墁泥土。室内建有炉灶和贮藏窖。出土有木制用具,丝、麻、毛织品及五铢钱等。还发现有麦、青棵、糜谷、蔓青、羊肉、羊蹄、雁爪等食物。1959年在此发现一颗覆瓦纽炭精刻“司禾府印”印范,说明东汉在此亦开辟了屯田。此外还出土大量汉文、佉卢文木简、木牍,是极为珍贵的史料。房舍北约二公里有墓葬区,一般均无墓室,棺木大多为独木凿成,埋于沙下,破坏严重。遗址附近尚有一汉代冶铁遗址,曾发现有矿石、烧结铁、矿渣、石凿、石球、砺石及残铁铲等。房舍内也有铲、镰等铁制工具,其形制类今日陕西中部地区所使用者。
【民丰东汉墓】
在尼雅遗址墓葬区内。为东汉时期一夫妇合葬墓。棺木形制较为特殊,为一胡杨木做成的木箱,并有四条短木腿,棺外铺满红柳枝,外面再涂一层黄泥,类似椁室。墓主己成干尸,有民族特点。所着锦袍,图案华丽,织有“万世如意”、“延年益寿宜子孙”等隶书字样,为汉代风格衣服形制具有特殊的民族样式。随葬器物有“君宜高官”铜镜、藤奁,木梳、陶器、木杯、木碗和弓、箭等。其中两块蓝色蜡染印花棉布残片,是我国迄今见到的最早棉织物。
【唐兰城镇遗址】
在新疆民丰县安迪尔牧场西南25公里。建于唐代。城垣呈圆形,直径约200余米,残高3—4米,有城门一,面向东南,两扇木制城门尚残存,一开一闭,仍完整无缺,城内房屋整然排列,街衢犹清晰可辨。城中心有一巨室,坐北朝南,墙垣及房顶仍保存相当完好。在此曾发现一只镶有宝石的戒指和一只金耳环。城中出土有毛布、棉布、棉花、毡片、纺轮、纺锭、木器、耳环、戒指、玉片、铜环、铁块、坩埚、麦穗、糜子等。传为唐代西域毗沙都督府所属的兰城镇遗址。
【策勒古杨】
在新疆策勒县奴日乡内。传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树身为银白色,上面有许多很深的裂痕,根部直径为6.21米,树围有4米多,高25米,是目前新疆发现的最大银白杨。在四面为沙漠所环绕的绿洲中极为罕见。
【伯什托胡拉克古城遗址】
在新疆于田县博斯堂草滩西南约10公里。传即唐贾耽《道里记》中的兰城守捉或古扜弥城。城垣有一段残存,长约60米,高约2米,土坯筑,周约1,104米,中间有子墙一道。城北有二土墩,附近散布有不少陶片。东面有不少高大土阜,似为当时建筑遗址。再往东,临东西大道又有一较大土墩,道旁有古代沟渠。
【喀拉墩古城】
在新疆于田县北300多公里沙漠中,居克里雅河末端。
喀拉墩,意为黑色的丘阜。因古城所在有两座高大黑色沙丘,故名。古城堡方形,边长60米。土墙现高8米,基底宽20米,顶宽8米。城墙系用一层树枝、一层泥土交相垒筑,极耐风蚀。东城墙偏北段有门道。古城西南、东北有六区建筑群及一处古窑址。曾发现较多夹沙陶片,也有汉五铢钱。解放后在这里的古墓发掘到南北朝时期的蓝白印花棉布和褡裢布。南郊有小铁刀、箭镞、铁剑等。从出土文物看,古城活动主要在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是当时于阗国境内“小城数十”中的城堡之一。以后逐渐沦入沙漠。遗址距现在绿洲居民点300公里以外,由此可推知沙漠南侵及绿洲变迁情况,受到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