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8期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作者:许菁频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虽以第三人称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但实际应是陶渊明自我的写照,是一篇自传文。其产生的时间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其青年时所作。《晋书·陶渊明传》中说:“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四百多年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仿效该作,创作了《醉吟先生传》一文。
  白居易早年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晚年退居洛阳,意志消沉,诗酒自纵,独善其身。唐文宗开成三年(八三八),六十七岁的白居易创作了自传《醉吟先生传》,此时,距离他五十八岁借病东归过半隐居生活正好满十年。白居易一生在仕途与著作上均有不菲的收获,但其自传——《醉吟先生传》,只在开头对自己的仕宦经历一语带过,其余篇幅详尽描述了自己闲居洛阳十年放情诗酒的隐逸生活。开首一段中的“性嗜酒,耽琴,淫诗”一句,既写出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状态,又点明了“醉吟先生”的题意。正因如此,人们常常将此自传与陶渊明描绘自己隐逸生活的《五柳先生传》相提并论,而二者在创作上也有明显的承袭印记。正如《旧唐书·白居易传》所记载:“初,居易罢杭州,归洛阳。于履道里得故散骑常侍杨凭宅,竹木池馆,有林泉之致。家妓樊素、蛮子者,能歌善舞。居易既以尹正罢归,每独酌赋咏于舟中。……又效陶潜《五柳先生传》,作《醉吟先生传》以自况。文章旷达,皆此类也。”
  不仅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在写作手法上,《醉吟先生传》也有明显的模仿《五柳先生传》的痕迹。特别是开头一句对自己的介绍:“醉吟先生者,忘其姓字、乡里、官爵,忽忽不知为谁也。”无疑是《五柳先生传》中“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的翻版。作者以忘记这些社会要素来宣告自己对山水田园的钟情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完全放弃官场的陶渊明不同,在洛阳的白居易担任着太子宾客的闲职,但从他内心而言,他认为自己已过着一种隐居生活了,这可以从他在《醉吟先生传》开头的“退居洛下”一语中看出。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醉吟先生传》与《五柳先生传》在创作上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首先,从内容上看,两篇自传所传写的生活方式还是有着较大的落差。正如苏轼所云:“茅屋归元亮,霓裳醉乐天。”(《至真州再和二首》之二)晚年的白居易闲职在身,有着优厚的俸禄,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自传第一段中所提到的“家虽贫,不至寒馁”显然是自谦之词)。自传的第二段具体地描述了传主潜心佛学、放情山水、听歌吟诗的生活,所谓“放情自娱,酩酊而后已”。这显然与“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陶渊明的生活状态有着极大的差异。同样是交友,《五柳先生传》中的是乡间野老,而《醉吟先生传》中的却是僧侣、士大夫。值得一提的是,对自己的生活方式,白居易在自传的第三段中加以辩护,认为自己沉迷于醉吟是“幸甚,幸甚”。这与其早年积极创作讽喻诗干预朝政有着天壤之别。究其原因,既是晚年白居易受佛道思想影响所致,也是他被贬江州司马后思想渐趋消极的结果。其次,从叙事手法上看,《醉吟先生传》比《五柳先生传》叙事更详尽,开合有度,颇有六朝小品文的风致。例如,对所住屋舍的细腻的描绘:“所居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具体而微”,这就为下文传主津津乐道的山野林泉之乐营造了极浓的氛围。通读全篇,《醉吟先生传》中传主“醉吟”的形象是深刻而鲜明的,但隐藏其间的失落与苦闷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才是完整的晚年白居易的形象特征。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许菁频,浙江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