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心灵的独步——四首唐诗的解析
作者:周丁力
在中国古代,历代的诗人们曾经以他们对生命独特的体验和充盈的激情、开阔的想象,写下过不少心灵独步式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对一些或浩茫或深沉或孤傲或纤巧的思绪的把握与凝结,建构出一些美丽的心境,启迪着我们后来者的心智与情感。在这些作品里,作者将自己的心灵毫无遮拦地袒露在某个特定的意境里,以最切近的方式感悟着自然与历史;感悟着文化与生命。在种种追问之中,让自己贮满情感与思考的心灵,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在无边的时空中行走,引导我们读者,以一种生命的融合,一步步逼近蕴含在天地万物世道人心之中的某种强有力的真实。通过这些作品,前人的生命与想象向我们后人,呈现出一种人类思想情感的丰富多彩与幽长深邃。我想,如果历史是我们身后的一连串数不清的黑夜,那么这些诗歌就是一粒粒永远闪耀的星星。亮在历史之中,也亮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和心灵中。
从诗经开始,中国古代诗歌以一种气韵生动与体察入微,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中注入一种想象的力量与情感的充盈。千百年来,这些诗歌,以一种心灵与天地万物的契合,情与景的交融,成为一粒粒人类情感与想象的结晶体,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在茫茫人海之中贮藏着,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心灵宝库的一个组成部分,随时供有心人去探访,去感受,去追随一种心灵的独步,从而获取一种精神的力量。
本文拟从这个意义上对几首著名的唐诗作一种解读与赏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于作者随建安王武攸征讨契丹途经幽州时。当时的陈子昂“忠而见弃”,郁郁不得志,登上幽州台这个传说中燕昭王为求贤而筑的黄金台,一颗激动不已的心灵,仿佛脱窍而出,独步于天地之悠悠与时间的浩瀚之间,有感于一千多年前乐毅受燕昭王知遇的故事,抚今追昔,遥望不可企及的将来,不禁热泪纵横,于是,千古名句脱口而出:前世悠悠,那些古代的圣贤呵我已经无法见到,来日茫茫,那未来的英豪我也无缘结识了。登高远眺,时间无始无终宇宙茫茫,孤独的我止不住流泪悲伤。作者在诗中除了表达一种知遇无门,功名难就的长叹以外,还以一种独步古今的姿态,将自己那颗吊古伤今的心灵,置于永恒的时空之中,以一种慷慨悲凉的独自徘徊,在古往今来之间,在一种阔大的境界的氛围中,为我们展示了生命的伟大与局限。陈子昂是不幸的,因为以他的才干本可以为大唐王朝建功,为自己立业,却因未逢知遇,生命蹉跎;陈子昂也是有幸的,当他在面临人生中巨大的挫折和逆境时,一颗强大而充盈的心灵发而为诗,用力透纸背的文字,为我们锁定了一次超越古今的心灵独步,为古今的末路英雄们铸就了一扇通往永恒的窗口,高擎起一只宣泄心中块垒的酒杯。
人生难免险阻,难免挫折,人生需要顽强与坚韧。柳宗元的《江雪》又是另一种景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与“万径”还有“寒江雪”烘托出的竟然是一位笑傲冰雪的瘦弱老者,蕴含其中的沉毅与坚强会立即抓住了我们。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心灵独步式的作品。诗中的语句翻译过来是这样:千山万岭看不到一只飞鸟,大路小道行人的踪迹断绝。孤舟上有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独自寒江垂钓顶风冒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瘦弱老翁会于一个冰雪严寒的日子,驾一叶孤舟去江上独自垂钓。诗中的景象完全可能只是一幅极富象征意义的心中的图画。——作者用充满激情的心绪画成,又还原于读者的心中。这与姜子牙在渭水河上直钩垂钓一样,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是一种充满寓意的描画。这个老者,实际上就是作者自己不屈的精神象征。虽然周围是满天冰雪,一片沉寂,但渔翁兀自傲然独立。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写的,那时的他在永贞革新失败后“以谪而出”。那老者寒江独钓的形象,使我们看到了他“至死不服"的顽强性格和独立严寒的精神风貌。只要我们稍作凝目,我们就不难发现,出现在我们凝视之中的那个以满天风雪作为背景的老者,已经超越了现实,成为一个由顽强生命点燃的亮点;使人认识到,人的心灵是强大的,它可以去到人的躯体不能达到的时间与空间,并充分展示出生命的伟大与庄严。
一个人是否能够通过地理的高度,平常生活的高度,达到一个思想与情感的高度,决定着他人生境界的大小。杜甫诗《望岳》,是一首极其独特的登山诗。诗中的作者并未实地登山,而是远远地站立在泰山脚下,在一种深情的眺望之中,让自己的心灵以矫健的步履,攀援于泰山的上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诗中,杜甫首先用设问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赞叹泰山的博大与雄伟:五岳之首的泰山是何等景象呢?请看吧,泰山苍翠的峰峦从齐国到鲁地连绵不断。一处处姿态壮美的山峰凝聚着天地间的神奇,山峰对峙,高耸入云,南峰北峰明暗不同。山中升起的层层云雾激荡着眺望者的胸怀,如果瞪大眼睛你还可以发现归巢的飞鸟。最后的两句是神来之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想象自己总有一天会站在泰山顶上,向下环视四周,众山显得那样低矮而渺小。从而在一种神妙的心灵独步之中,完成了一种阔大的人生境界的揭示,并且使我们感到,杜甫攀登的不仅仅是泰山,他攀登的也是自然与社会,历史与人生,令人心灵为之一振,豁然开朗。即使你没有攀登过泰山,读了这首诗,你也就跟随杜甫做了一次神游,经历了一次奇妙无比的使自己心神旺健的心灵独步。
人生的境界有阔大也就有幽微,心灵的走向是多方面的。人的心灵既需要壮怀激烈也需要细腻与安详。朱自清先生曾说,人既需要群居也需要独处,既需要热闹也需要安静。王维的《竹里馆》开辟的是另一种天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生命与禅意的一种相互观照,也是心灵在沉静中的一次舒展: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手中弹琴口中吟唱。竹林深处无人干扰,只有一轮明月来悄悄相伴。虽然我们并不能肯定,王维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在夜半三更去竹林里弹过琴,并且兀自在那里吟诗或歌唱。但透过这首美妙的诗歌,我们仿佛看见,退隐辋川的王维,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以轻缓的步履走出房门,凝神眺望着那一片月光朗照下的竹林,沉静地伫立良久。我们可以肯定,此时,他那颗澄澈的心灵一定随着他的目光,沿着月光中的小径,穿越波光粼粼的小溪,在竹林里与澄澈的月光、安详的竹林、沉寂的山野融成一片;实现着一种沉稳而美妙的契合。读这首诗,就是让我们的心灵也在想象中与他一起,进入那美丽的月光下,进入那幽静的竹林,在一种充满哲理的自我面对中,作一次短暂的休止与空灵,使我们的生命在其中,获得一种美妙的沉淀与慰藉。
从根本上说,人最终要独自面对世界。生命无大小,贵在有自我。无论天地多么阔大,时间多么悠长,都是通过个体的生命与整个人类对话,并通过这种对话相互观照与印证,从而揭示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相互关系,烘托出人类生命的伟大和心灵的美丽。上述四首诗歌,所表现的具体人生况味虽然有所不同,给予我们的启迪也是多方面的,但蕴含在其中的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与感悟是一致的,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它们带领我们在一种神奇心灵的独步中,获得一种丰盈与真实,并在这些非同平常的心之历程中,让我们的心灵完成各种生命的体验,接受一次次博大而庄严的洗礼。
心灵的天地是无穷的。愿我们的心灵能随着那些伟大智者的作品,一次次从有限的时空,从庸常的生活中不断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