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陆游的人文环保观初探
作者:宫红英
关键词:陆游环保意识人文观念仁爱戒杀尚廉修身养生齐家治国
环保工作早已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生态平衡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而环保意识的提高,有待于公民人文观念的增强。因此,在宣传环保法规时,必须正本清源?熏大力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的人文传统,即源于先秦以来的以儒家为代表的“仁爱”观和“养生之道”。
生活在八百年前动荡时代的陆游,既是儒家“仁爱”观的宣传者,又是实践者,更是履行“养生之道”的楷模。他认为后世之人“暴殄万物”的原因在于“德化弗行”。他在《剑南诗稿》中,涉及环保、养生及人文观的诗在百首以上,他认为“暴殄万物”源于贪婪奢侈,而贪侈必然危及身心家国。他以“仁爱”之心出发,惠及万物,阐述了养生之道。难能可贵的是他还躬亲劳动、放生施药、弘扬仁爱,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我们从他的人文环保观中可以窥见我们民族悠悠传统中的一斑。
一、痛斥滥杀
放翁认为,生存于天地之间的万物,本应各安其生。由于远古洪荒时代,洪水过后,禽兽危及人类生存,人类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制造网罟捕杀它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人类已成万物灵长之后,再去滥捕残杀,不仅有伤禽兽物性,也有悖于人的初衷。他认为即使接物待客,也应以素食为主,不应以滥杀为快。在他看来,有了仁爱之心,才能戒杀;有了仁爱之心,就会想到,野兽害人,也是因为饥饿所迫。他感到惨不忍睹的滥杀,刀刃好像施加在自己身上一样。他更进一步分析说,人类之所以狂捕滥杀,是人类“各私六尺躯”所致。可谓一语破的。联系现实,使我们为之肃然起敬。请看:
盖先生盛时,山泽有虞,川林有衡,渔猎有时,数罟有禁。洋洋乎、浩浩乎,物各随其生养之宜……至于后世,德化弗行,厉禁弗施,广杀厚味,暴殄万物,放而不知止,舍耒耜而事网罟者,日以益众。……于是有以“放生”名池……所以广圣泽之余。
物生天地间,同此一太虚。林林各自植,但坐形骸拘。日夜相残杀,曾不置斯须。皮毛备裘褐,膏血资甘腴。鸡鹜羊彘辈,尚食稗与刍。飞潜何预汝?祸乃及禽鱼。豺虎之害人,亦为饥所驱。汝顾不自省,何暇议彼欤?又于人类中,各私六尺躯,方其忿怒时,流血视若无。我欲反其源,默爱受气初。挺刃之所加,惨若在我肤。
郊居去市远,猪羊稀入馔,既蓄鸡鹜群,复利鱼蟹贱。暴殄非所安,击鲜况亲见。那得屠杀业,为客美肴膳?……岂无园中蔬,敬奉君子前?
二、推恩放生
陆游不仅对滥杀反复痛斥,而且泽及禽兽,更可贵的是施恩于人。
他由将烹之鱼,想到了“疲民”,这和传统中商汤王“网开一面”的思想一脉相承。他在《示小厮》中,对家佣忙里偷闲给予宽恕,只谆谆告诫他们“临池莫钓放生鱼”。在《迁鸡棚歌》中写到,因初生的小孙子害怕雄鸡鸣叫,家里人要把它卖掉或杀死,他表示反对,然后迁移鸡棚,让它“朝暮有余粒”可吃,“有清泉”可饮,他说“鸟穷必啄奴岂惮?买鸡将烹吾所怜。贵人贱畜虽古训,物理宁不思两全?”他同情冬季找不到粮食的鸿雁,同情毛羽被摧伤的喜鹊,甚至于连咬坏书籍的老鼠也不怪罪,认为这是主仆“惰偷”所致,这不正是古人推恩于禽兽的思想的反映吗?
他的施恩于人的思想见解尤应值得一提。他认为人们应该“交相爱”、“如春温”一样对待家里佣人,不可动辄施加鞭朴。他以治家之道治事,多所“平反”,宁可被上司认为“软弱”而治罪也在所不惜。他还亲自入山采药、施药于穷民。他还认为孔老都能以仁爱之心对待夷人,更应平等待之。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朴素的“民主”“民生”思想吧。这方面的诗是很多的,请看:
小鱼谁取置道侧,细柳穿颊危将烹。欣然买放寄吾意,草莱无地苏疲氓。
驴肩每带药囊行,村老欢欣夹道迎。共说向来曾话我,生儿多以陆为名。
我幼事父师,熟闻忠厚言。治身接物间,可使如春温。鞭朴不可驰,此语实少恩。但能交相爱,余亦何足论?……出仕推此心,所乐在平反。宁坐软弱废,促归驾丘园,吾老死无日,作诗遗子孙。
孔欲居九夷,老亦适流沙,忠信之所覃,岂间夷与华?况我州闾间,相视等一家?老稚各自力,勉蹈思无邪!
三、戒欲尚廉关系到身心家国
唐太宗在魏征作古后,感叹地说: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综观古今,凡暴殄万物者必然是贪心无厌;而贪心无厌者,必然暴殄万物,历史上因贪婪奢侈而覆家祸国者每代皆有。也正如李商隐所说: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陆游这个“三朝旧史官”更是深解其中三昧的。他在百余首咏史怀古诗中,多次批评了夏、殷、楚、六朝、隋炀帝、唐明皇的奢靡误国,声讨了魏晋士大夫(如石崇、王恺、王济等)令人发指的糜烂生活。他追慕汉朝疏广弟兄终身不积财的高标风韵,他崇尚前贤的淳朴遗风。因为他认为“弊端常向盛时生”,并且他因为反对地方官向朝廷进献珍玩而被罢官(见《宋史》本传),他还以鸟喻人,在《鸱鸦》中劝其改变残杀的本性。
由于他站在史学家的高度,把戒欲尚廉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认识问题,这就加深了人们对暴殄、奢靡的认识,这种人文观真可谓千古独步。
平生爱枯谈,老病未免肉。杀戒若难持,贪境则易熟。鄙夫五鼎少,达士一瓢足。纷纷刀几间,断者岂复续?习闻谓当然,乍见可痛哭。长安多贵人,得此试一读。
堪笑江左王谢辈,唾壶麈尾事儿戏。
种枯为篱草结庐,人间知足更谁如?涧深松老忘荣谢,天阔云闲任卷舒。门冷并无残客迹,家贫常读绝编书。有金可散还关念,多事从来笑汉疏(疏广)。
齐民困衣食,如疲马思秣……有司或苛取,兼并亦豪夺。正如横江网,一举孰能脱?政本在养民,此论岂迂阔?……吾君不可负,愿治甚饥渴。
四、养生之道
陆游的环保人文观最终表现在他的养生之道上。他爱己及人及物。他把戒欲和养生完美地结合起来。人类的衣食所安,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温饱、发展。他认为养生不是消极地戒欲。要想解决戒除贪欲、奢侈,必须从积极方面入手,要用自己的劳动改善生存条件,要在思想上“养气”,就像培育植物一样,先培其本。他重视稼穑、种花、植树、种蔬菜,还学习嫁接、甘当老圃。自称“桑蒟翁”。修改茶经,勤读汜胜的《农书》,还写了《天彭牡丹谱》①。他坚持以素为主,对孟子的“老人食肉”之说提出微词。即使食肉,也不应陷于饕餮之域。他同意孟子的观点,如果“万钟”之赐有妨于道德,也应该辞受。他虽然多次谈养生之道,但不认可老庄的虚无之谈,更不雷同于后世道学炼丹服药,他认为这是有害于身心的。
好庄生《齐物》之说,乐而忘忧;读嵇康《养生》之篇,慨然有志。
肉食养老人(《孟子·梁惠王上》),古虽有是说。修身以待终,何至陷饕餮?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秋毫失固守,金丹亦奚为?
学道先养气,吾闻三住章。屏除金鼎药,糠玉函方。凛凛春冰履,兢兢拱璧藏。高谈忘力守,此病最膏肓。
五、思想源渊——以“仁”为核心,兼容并包
陆游的环保人文观,有其悠久的思想源渊。既有儒家思想核心的“仁”,又不认可儒家的某些观点;既排抵佛老的思想体系,又汲取了其中戒欲的养生理论。
五经四书是儒家学说的代表著作,也是中华民族人文传统的渊源。如在《尚书·无逸》告诫执政者当知“稼穑之艰难”,在《康诰》中又提醒君王勿“康好逸豫”。《春秋》《诗经》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为了实现“仁”的思想,他提出了“恕”的原则,要求执政者严于责己,宽于待人,要“节用而爱人”“泛爱众而亲仁”,要节用,也就必然要节制人的欲望。
孟子进一步提出“仁政”“王道”理想,提醒执政者不仅要恩及禽兽,而且要泽及于民,而不能“网民”。实现王道政治,首先要做到“斧斤以时入山林”,即不乱砍伐;要“数罟不入氵夸池”,即不滥捕,民生有望,然后“中之以孝悌之义”。要实施王道,执政者还要有“不忍人之心”,即恻隐之心,这就需要“养气”,而“养心莫善于寡欲”,即节欲。
陆游更多次提及老庄哲学中批刺奢欲,归真养生,无为安贫的论述。
属于杂家的《淮南子》、法家的《韩非子》也有节欲的论述。如《淮南子·主术训》中主张“畋不掩群,不取蒠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些观点都在陆游诗文中有所表现。陆游对先贤的理论并不墨守,如上文提到的对孟子“老人食肉"之说(《梁惠王上》)就不认同。对后世道学家炼丹服药之举也给予批判等等。
总之,陆游一方面“万家屏尽独穷经”,一方面又“案有诗书但老庄”。
这好像是他世界观矛盾的表现,其实主要是他“兼容并包”观念的证明,凡是符合“仁爱”养生原则的,就汲取,否则,就舍弃。比如他既认可韩愈排佛老,又对其“火其书,庐其居”表示非议。宋代理学的盛行,他含蓄地指出“古学陵夷失本原”并教育后人应学真正的经典,即领会经典的精神实质。有诗可证:
学问参千古,工夫始一经。
心安自由足,身贵为无求。
古学陵夷失本源,读书万卷误元元。
吾读黄老书,掩卷每三叹。
譬如尊六经,百乐尽当黜。
昔虽学养生,所遇少硕师……唯有《养生》篇 ,可信端不疑。
总之,陆游的环保人文观是高远的。通过学习陆游的人文环保观,我们可以加深对中华民族光荣传统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