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权力扭曲下的心灵悲剧

作者:许丙泉




  巨大的打击反而使要强的玉米更加坚强起来,她更清楚地认清了这个权力支配一切的社会现实,认识到社会的残酷无情。她对有庆家的说:“我不会死,我倒要看看——”看什么呢?在权力肆虐的社会中,惟有掌握着权力才能生存下去,才能成为弱肉强食中的强者,才能出人头地。
  然而对于自己的爱情,对于那些美丽的憧憬,玉米还是难以忘却,这曾是她生活的依托,是她的生命存在的意义之所在。可是现实容不得一点幻想的存在,那些美丽的梦在现实面前只能土崩瓦解。一切都已过去了,已经不再是可以做梦的时候了。玉米要现实地面对这个世界,以自己的肉体去与权力做交换,换来权力的庇护,换来在世上的生存。她沦落到了和她曾经唾弃鄙视的那些和父亲睡觉的女人一样的地步了。这个世界变得那么简单,只是权力和肉欲横行的时代。所以她对父亲直呼其名,要求王连方给自己找个男人,而且“不管什么样的,只有一条,手里要有权。要不然,我宁可不嫁”。
  玉米从一个高傲的公主变成了一个追求权力以求生存的弱者,从一个满怀美好向往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待价而沽的权力筹码,从一个人人尊敬羡慕能干而又有心计的善良少女变成了一个不能把握自己命运,只能听凭别人摆布挑选的物品了。作者写玉米来到县城里相亲,心气已经大不如前,但是,却比以前更坚决,更犟。但我们知道,这时的玉米的“更坚决、更犟”也正说明了玉米对权力的渴望和依赖,说明了玉米绝望中的一丝幻想,仿佛海面上绝望的落水者要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当玉米在招待所里被男人压在身下时,玉米终于“成功”了,找到了作为靠山的权力,然而她也就彻底地在权力面前堕落了,彻底地从一个善良的对未来充满美好向往的农村少女变成了一个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的人了。她要重振家声,怎样才能重振家声呢?只有凭借自己用肉体换来的权力,要凭借权力来生存,凭借权力来获得社会地位,获得对别人的支配,获得生命的光辉与荣耀。而这只会使权力获得更多的市场,产生更大的欲望,进一步膨胀权力的淫威,而社会也将进一步扭曲变态。玉米的那些有心计、能吃苦、勇敢坚强等优秀的品质如果用在了追求权力运用权力等方面,那后果又会怎样呢?不敢想象,扭曲肆虐的权力把好人变成了坏人,而这些变成了坏人的好人可能会使社会中的恶得到更大的蔓延,社会将加速恶性循环,人性将变得更加扭曲,整个民族、国家将没有一点希望。哀莫大于心死,而这颗善良的心不只是死了,更要变成恶了,这又将是怎样大的悲哀呢。
  “玉米的身子在被窝里疯狂地颠簸。郭家兴说:‘好。’” 作者以这样的描写结束了玉米的故事。这不是表现快感,而是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一边是玉米身心的破碎,承受着巨大的绝望和痛苦,一边是掌权者欲望满足后的心满意得。权力总是在支配和压迫他人的过程中显示自己,获得利益。同时它更加强化着现存的秩序,强化着被支配者的屈辱和服从。
  也许有人会说,玉米的父亲王连方的倒台,只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如果王连方下不了台,玉米也许就会和彭国梁结合,过上幸福的生活,不会遭到这一系列的打击,结局不会这么悲惨。然而我们可以断定,如果王连方侥幸没有因为“破坏军婚”这个事下台,也会因其他事下台,因为过分膨胀的权力已经使他失去了理性,已经不再是一个正常的人了,他的栽跟头是早晚的事。再者,即使他不下台,那么玉米的结局就会是幸福的喜剧吗?即使父亲仍是村支书,那样的生活她会满意吗?生活一定将仍然是那个她不满和反抗的样子。因为在一个人们所有的生活都被权力所控制的时候,她也将没有其他的选择,反抗权力将不会成功,纵容权力将违反她善良的心地,世界将变得更加不合理。而且她的不满和反抗将是那么无力,她仍然会不得不屈从于社会的规则,仍然无法对抗肆虐的权力,仍然要从一个善良坚强的少女成为一个丧失自我随波逐流的人。玉米的悲剧是注定了的,因为她生活在那个悲剧的时代,玉米这朵初开的白莲必然要在昏天黑地的污浊社会中变了颜色,或者沉沦于泥淖,或者成为散发着恶臭的毒草。但我们还是不忍心看到这朵美丽纯洁的花儿被玷污了,不忍心看到一个善良正直的心灵变质和腐败,不忍心看到这个社会这个民族自我戕害和没有希望。鲁迅曾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读这篇小说,我们觉得仿佛是我们的心灵被撕裂了,在流着血。玉米惨痛的心灵悲剧震撼着我们,而我们精神境界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产生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力量,以更高的热情去追求美好。这正是悲剧的魅力所在。
  
  作者简介:许丙泉(1970- ),山东泰安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3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