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一个非常时代的病例标本
作者:姚丽芳
在作品中,玉米是这个世界中的一个典型的个案。这个生命力极强的鲜活女子,很多人是把她当作完美的女子去喜欢的,毕飞宇在做客新浪聊天室时,有人就提出类似的问题:玉米是你心目中的理想女性么?毕飞宇说:“很难回答。首先,从生活的角度来讲,所谓完美的女性形象是不存在的。”②其实在另外的场合,毕飞宇说过大意如下的话:现实中他对玉米的态度应是礼貌、客气、得体的,但又说他是有些怕玉米的。这种既敬又怕的情感从何而来?以我的看法,敬的可能是玉米身上的韧性,那种无力回天时的挣扎、不甘;但玉米身上有冷酷的东西,有压抑之下导致的病态的心理和破坏力,这可能正是作者怕的,也是作者最有兴趣挖掘的。正因为这一点,我们得以在作品中看到作者对他怕的东西给予的充分的社会背景展示和人物心理剖析。在做到人物个性鲜明的同时,又充满了那个时代共有的气息,展示了那个年代人们的愚昧不幸和挣扎抗争,以及人们屈辱的生存状态和扭曲的心灵世界。
作品中,作者将玉米置身于一个龌龊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父亲霸道无耻,母亲懒惰、无能,行为丑陋,玉米一直在父母的吵骂和重男轻女的压力和提示下长大,长期的压抑使她病态地要强。而王家庄在他父亲这个恶霸的统治下早已成为一个不知道什么是法律和个人权利的地方,想保持个人的自尊和独立只能是妄想,有的只是愚昧、弱肉强食、相互倾轧和报复,甚至明目张胆的阴谋和谋杀。玉米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一步步沉下去,成为这个病态的世界中较为疯狂的一个,她的心灵的触角犹如重石压迫下的秧苗在黑暗中悄悄疯长,并带有几分精神疾患的特征。
首先,表现为过分的敏感和防卫心理,顽固的斗争习性和欲望。“被人瞧不起都是自找的”,任何事在她这里反应都是激烈的,提防一切人。与自家的妹妹和父亲斗争也是有滋有味的,而且斗起来路线分明,内外有别;有策略,有方法。对被父亲占有的那些不幸的女人也不放过,而且软硬不吃,有庆家的理解和友善也不能感动她,真的有点“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其乐无穷”的时代精神。毕飞宇惟一给母爱留下一点情面,但这里的母亲是个无能的、可有可无的角色,实际上母爱也就不存在实际价值了。
其次,表现为恨起来才华横溢,爱起来平庸无能。每次写玉米的复仇与泄恨行为时,玉米表现得那么坚定,无师自通,富于创造力,她惩罚那些与父亲私通的女人得心应手,整治妹妹玉秀时手段圆滑,步步为营。恨还可以使玉米轻易投身进去,毁掉或卖掉自己,嫁给郭家兴是那么草率和迅速。爱起来玉米却一向是低调的,委婉的,扭捏的,不识很多字的条件也无法使她把爱表达得完整而透彻。“在恨面前,我们都是天才,而到了爱的跟前,我们都是如此平庸。”③玉米的这个特征是那个时代很多人的共性,因为我们缺少正确对待爱和恨的文化准备和心理准备,这种毛病至今还有余迹。有人把玉米和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相比较,我觉得在毁灭和驾驭他人生活的疯狂方面十分相像,玉米后来一步步控制玉秀和曹七巧以疯子般的审慎和机智破坏女儿长安的婚事,二者有相同之处。
再次,表现为病态地压抑和掩饰自己。除了上述才能,玉米还有一个显著的长处就是善于压抑和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欲望,不动声色,人前一定要装个模样,这是大多数人在那个时代所擅长的。对爱和美的向往,还有性的欲望,可以轻易地压抑回去,或自己解决,达到几乎变态的程度。对飞行员的爱恋,对有庆家的送来的衣服的喜爱,还有夜深人静中伸向自己的手,这些矛盾心态和软弱之处都可以自己解决并最终战胜自己,最终服从于家族的利益以及斗争的需要,压抑自己的才能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然后以更大的反弹力发泄在别人身上或事情上。
探索人的心灵世界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尤其当这个形象具有典型性的时候。玉米是那个时代中国农村青年女性的一个缩影,也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影子。在那个疯狂的环境中,很难产生健全的人格,从玉米这个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自身的扭曲,玉米的形象从反面给我们提出了问题。从曹七巧到玉米,尽管时间流逝,但悲剧一直重演,这足以让人触目惊心。毕飞宇说:“所谓玉米,她是一个人物,同时也连带着那个时代。如果你判断当今这个世界没有玉米了,只说明你很幸福,我也很幸福,果真是这样就太好了。我有点怀疑,对这个朋友良好的愿望,我也愿意和你一起有良好的愿望,但是要真正走出玉米的大环境还要待以时日。玉米这样的人可能冷不丁就冒出来,她未必在农田,她也许就在你的旁边,也许在麦当劳、也许在你卖口红柜台的对面,完全有可能。”④玉米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说,《玉米》小说即使仅仅做到这一点,它也是有价值的和成功的。
作者简介:姚丽芳,辽东学院基础部副教授。
①②出自两性视野网站《“我们是一条船上的”——毕飞宇访谈》。
③④出自新浪网《毕飞宇做客新浪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