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1期


池莉小说对人性的关注

作者:张立新




  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很多作品在集中展现人物性格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同时却常常忽略了对人性的深入挖掘。新写实派当红女作家池莉突破窠臼明确指出:“作家要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性。”然而人性是一个很难把握的东西,因为它既不等同于原始的冲动和未净化的情欲,也不能仅理解为与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相对立的心理力量,人性并非非善即恶,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这个人的“人性”逐渐被物的“物性”遮蔽的世界上,池莉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普通人的人性和他们的精神世界。
  池莉的作品,如被称为人生三部曲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分别以男性和女性为视角的《有了快感你就喊》和《看麦娘》, 以及反映知识分子题材的《一夜盛开如玫瑰》等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不管他或她是干什么的,他们都有一份深藏于心的爱的需要,或是一种婚外情,或是尘封多年的初恋,或是人物心灵的呼喊,或是发自内心的女性光辉,作家并不探讨这种感情该与不该,仅仅是客观冷静地叙述人物种种真实的感情需要,我认为这恰恰正是作家对人性的关注与挖掘。
  作家对人性的关注有以下四种情形:
  第一,普通人萌发的一时幻想。“君子之交淡如水”,平淡不一定不好,但平淡而且伴有矛盾的夫妻关系,往往是某种幻想滋生的温床。《烦恼人生》中主人公印家厚,现代化钢板厂的现代化操作工,经过了日本专家的严格培训,他对工作充满自豪感,他的精神状态极好。但是低层次的文化现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不断地袭击他,使他成为生活的被动者。房子狭小,夫妻纠纷,乘车拥挤,儿子的教育问题,评奖的不公等等。“仅仅只过了四个钟头,印家厚的自信就完全被自卑所代替了。”但酷似知青女友聂玲,他儿子幼儿园阿姨肖晓芬鲜润饱满的唇,花瓣一般开在印家厚的目光下,印家厚不由自主地靠近了一步,他却忘记一切地“头脑里嗡嗡乱响,一种渴念,像气球一般吹得胀胀的。他似乎看见,那唇迎着他缓缓上举……”“明白了自己的心是永远属于那失去了的姑娘的,只有她才能真正激动他。除她之外,所有女人他都能镇静地理智对待。”可是“突然他好像猛地被人拍了一下,清醒了。没等姑娘睁开眼睛,印家厚掉头出了幼儿园”。在感情与理性的冲突中,选择了理性,但却真实地反映了他丰富而真实的感情世界。同样,《不谈爱情》中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庄建非义无反顾地娶了花楼街出身的高中文化水平的吉玲,结婚半年就遭遇了由普通纠纷升级的家庭、事业双危机,不由得想起了温文尔雅的初恋情人王珞,还想起了风韵犹存、经验丰富、谙于世故的梅莹大姐,但王珞不能面对脸上有雀斑的现实,梅莹不能抛弃好丈夫、好儿子、好媳妇也是事实。更重要的是庄建非不能放弃争取去美国学习的机会,所以他必须厚着脸皮去求母亲接回吉玲,他的妹妹讽刺他没有爱情,是的,物欲掩盖了情欲,他也就索性不谈爱情,可他毕竟不是没情。《太阳出世》中的赵胜天在与老婆李小兰吵架后遇到了下海经商的初恋情人洪丽丽,在洪丽丽提出给他月薪1000元,请他到海南去当保镖的诱惑下,他有些头晕目眩了,因为他早就想到沿海闯一闯了,他头晕目眩到明知洪丽丽旧情复发,明知那意味着抛家弃妻还是有些动心了,但当洪丽丽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后,他清醒了,“对不起。我离不开我亲爱的老婆孩子亲爱的破武汉。况且一只他妈的破鞋有什么镖保”。然后愤然离去。这里,池莉为我们展示的同样是人物真实的心路历程,为了钱,为了男人所谓的事业,产生了告别惹他烦恼的妻子而与旧日恋人重修旧好的幻想,但最起码的自尊他保留了,真实!!
  第二,事业有成者的寂寞孤独。《一夜盛开如玫瑰》中的苏素怀是某大学化学系教授,一位很有名气很有地位的正在奔向诺贝尔和平奖的楷模。她的脸上表现的是一种智慧与冷峻的颜色和线条。“这些颜色和线条实质上是由肾虚、经淤和内火所导致的色素斑、粉刺头以及皮肤皱纹所组成,只是大家都不愿意从表面看待苏素怀而已。一个女人的内涵要比外表重要得多。许多有阅历的人都这么认识问题,苏素怀自然也是这么认识问题的,苏素怀更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苏素怀不火热地打扮,也不随便地说笑。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苏素怀永远是智慧与冷峻的。”可是就在一个偶然开会开得很晚了的夜晚,她很是悲凉地窃问自己:这么晚回家,居然没有人主动陪她;为什么在她离婚之后就再没有男人追求她?难道她是一个又老又丑的女人吗?苏素怀摇晃着头,暗自笑了笑,兀自地发出了声音:“不!”于是她大胆地戴上了一直没有勇气戴的出国访问时购买的宽大鲜艳的苏格兰披肩,鬼使神差地偏离了回家的路,于是被一位身着黑色皮夹克的、谦恭而不失霸气的出租车司机自信的态度击昏了,司机调侃的语言更是令她心旌荡漾。“这是一个充满了雄性气息的男人,它的言谈举止和动物一样勇猛果断,可爱的莽撞里处处暗藏着机智。这才是男人呢!苏素怀再一次地暗自感慨。这种男人与苏素怀身边所有的男人都不一样,几乎所有的男人一遇到她就内敛和谦让,只有这个司机,见面伊始就对苏素怀进行了无声的扩张和侵略。女人在某一状态下是希望被扩张和侵略的,今夜的苏素怀就坠入了这种状态。”所以当司机扭头注视苏素怀的时候,她用一种崭新的大胆的目光迎接了他,当司机载着她冲关的时候,她简直飞起来一般,燃烧起来一样,当下车时司机把她拥到怀里的时候,她被动了一刻后立即感到冰雪融化了,他们进行了热烈的长吻和交颈。司机非常认真地说:“其实我平时不是这样的,我平时是一个非常谨慎守旧的人,是你让我张扬了一次,非常快乐。”苏素怀满怀感动地说:“其实我也是。”可是分别的时候彼此都没留下自己真实的姓名和电话。这个故事是阳光下的苏素怀们所不齿的,然而像梦是心头想一样,真实地为我们展示了苏素怀的寂寞以及内心和普通女人一样的渴求:爱与被爱。平时无论如何谨慎守旧的人,无论地位多么高贵荣耀的人,都是希望享受普通人情与爱的呀。世界经典影片《罗马假日》中的公主不正是这种普通女人心性的回归吗?
  第三:小人物的爆发与呼喊。最典型的是《有了快感你就喊》。写的是一个叫卞容大的男人。他从小丧母,父亲把他拉扯大,并且教育他积极向上,建功立业;成绩优异,口才雄辩;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睡如弓;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流血流汗不流泪。因此他养成了一种沉默寡言但坚强的性格。他十三岁那年,故意用蜡烛烫伤了自己的左掌心,剧烈的疼痛使他头昏眼花,心跳紊乱,甚至最后双手发抖,蜡烛散落一地。值得骄傲的是,他没有呻吟,没有叫喊,成功地保持了高贵的沉默。所以长大以后,他左手常常握成拳头,以保持在痛苦或快感中高贵的沉默。他也是这样战胜父亲自行为他矫正牙齿的痛苦的。
  他是一个积极向上但平凡的男人。他小有才华,念的大学是荆州师范学院,不太理想,分配时未能回到武汉,是未婚妻家一手为他进行的调动,并且进入了省科协,所以尽管婚前对妻子就不太满意,但他无法拒绝了。在省科协工作初期可谓春风得意,当他还算满足生活的时候,他的妻子已经看不起他了,因为时代已经发展到“市场经济”,人们的价值观不再是名,而是利了。夫妻经济收入的不平衡也造成了他心理的失衡。更不幸的是不到四十一岁时,他失业了。经过几天的反思之后,他决定再找工作,可谈何容易,毕竟四十多岁了。正当他无奈之时,歪打正着,被欧家宝化妆品公司录用了,是去西藏工作,要克服高原反应和远离家人的困难,但工资很高,月薪八千,还有一千元补助,是工资太诱人了,也是他想离开武汉,离开这个使他不快的武汉。小说写他临行前,本该与妻子温存但因看一部名叫《黑鹰计划》的电影而错过了。看完电影后,情绪亢奋一时无法入睡的他,进入卫生间插好卫生间的房门,坐在马桶盖上,开始抚摸自己。最后一刻,当他差点控制不住,要发出叫唤的时候,他又握紧了左手。他成功地保持了高贵的沉默。可就是在这一刻,他厌恶了自己所谓高贵的沉默。明天他再也不想这样了 。明天他也不会再这样了。结尾:“前路是莫测的,他不知道自己去西藏会怎么样。但他知道,那并不重要,卞容大变了。卞容大已经暗暗地转换成另外的状态了。卞容大将留下从前的卞容大,一个真实的卞容大即将远行。远行是男人永远的诱惑,没有什么能够拴住他们的心。卞容大恐怕再也回不来了。卞容大在心里问自己:‘肯定回不来了吗?’卞容大听见自己坚定地回答了一个字:‘嗯。’”他最后那一声“嗯”不正反映的是小人物卞容大内心的爆发和呐喊吗?鲁迅说:“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卞容大在沉默中获得了新生。
  最后,对美好人性的讴歌与赞美。小说《看麦娘》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了一个从事生物制品研究的名叫易明莉的女人。易明莉与上官瑞芳是小学同学,朋友,一起到父亲的试验田玩耍,俗称狗尾巴草的看麦娘以自己美丽柔韧温顺的女性特质打动了时为少女的易明莉和上官瑞芳,并且留下了很深的记忆。上官瑞芳因为生病,未能上高中,上的是师范,毕业后当老师,没毕业前,结交了郑建勋,很快陷入情网,结婚,但不久丈夫便对她失去了兴趣,恰巧她的一位姓金的男学生爱上了她,一天郑建勋抓住了私通的他们,学生在与丈夫的厮打中竟然变成了同性恋者,上官瑞方知道时已经怀孕了,后来他们三人同床共枕的荒唐和羞耻让上官瑞芳的精神崩溃了,她的半岁的女儿被尚未结婚的善良的易明莉毅然收养了,易明莉毫无顾忌地承担起了做母亲的责任,让她六岁学跳水,十二岁进京。可这个艺名上官容容的女孩后来当了模特,且一心想当明星或世界名模。当整整三个月没有容容消息的时候,易明莉再也不能等了,她不顾一切地去北京大海捞针一样地去寻找这个女儿,而且在她的心目中,寻找容容对她来说是天经地义的,那是近似生命的母性一样珍贵的关怀和发自灵魂深处的自我的感觉。所以在这篇小说中,作家直接关注和讴歌的正是女人的这种善良美好难以用道理说得清的美好感觉。
  总之,池莉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来反映她对人性的关注和理解。广义上讲,人性是人内心的真实存在,哪怕它多少超越了社会的道德规范,只要它还保留起码的理性。普通人的一时幻想也好,事业有成者的寂寞空虚也罢,较之影视流行的第三者插足,偷情野合,其实更接近大多数人生活的原生状态;同样,小人物的爆发与呐喊,缺少温情理性压抑下感性的呼唤,无不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因为所有这些,并非能用善与恶进行简单评判的,而它们反映的是人性——大多数人都可能存在的问题。
  
  作者简介:张立新,文学硕士,大连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