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有意义的可贵探索

作者:孙 政




  摘要:本文从历史题材的独特把握、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电视连续剧的风格与类型等审美形式的探索三个方面,全面评价了电视连续剧《大宋提刑官》所取得的成就,分析该剧在思想艺术方面着意探索的意义和价值;指出这是一部值得总结并能够给我们今后的电视剧创作带来很多启示的作品。
  关键词:题材把握 形象塑造 审美形式探索
  
  电视连续剧《大宋提刑官》已经播出一些时日了,尽管有让人遗憾的瑕疵,但总体来讲, 这部电视剧在对历史题材的独特把握、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特别是在电视连续剧的风格、类型及其多种艺术表现元素的交叉与融汇方面所作的可贵探索与大胆尝试,还是颇有意义并值得总结的。
  首先,《大宋提刑官》对历史题材的独特把握,是它切入历史角度的别具新意。这就是它选择了以往电视剧创作中从未涉及的古代刑狱审勘为表现对象,通过对南宋法医学家宋慈一生审勘断案的过人才智和求实精神的生动描写,全面展示了我们民族一千年前在这一领域所表现出的高度智慧和所达到的勘验刑命的专业水准,同时也凸显了宋慈作为世界法医学鼻祖在审断各种悬疑命案过程中面对各方压力“不唯权、不唯上、只唯实”的人格境界和“人命关天,岂能儿戏”的悲悯情怀。但是,电视剧尤为值得称道的还不仅此,因为这部电视剧在极力开拓古代刑狱审勘这一题材本身内涵与价值的同时,它又没有陷入以往这类剧仅靠悬疑、探案、缉拿真凶构成其扑朔迷离情节,因而往往流于只见事而不见人、只见环境或大致背景而不见对社会、历史作深刻揭示的常见模式,而是在充分展示该题材独特魅力并借此塑造好人物的基础上,将整个南宋时期的广阔社会生活及世间百态都纳入到了剧作表现的审美视野,并给予了较深刻的描写与生动的刻绘:这里有围绕着每一个案情进展而渐次展开的错综社会矛盾、复杂人际纠葛;有为了金钱与美色铤而走险的利令智昏、弑夫夺妻;有“朝中有人好做官”的上下串通、行贿受贿;有“天高皇帝远”而在当地有恃无恐的欺压乡里、鱼肉百姓;有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沆瀣一气;有工于心计、陷害无辜、终成大错;有屈打成招、累及家人;有气节不保、众叛亲离。总之,上至朝廷、下至民间、皇宫内院、州府县衙、市井里巷、勾栏瓦舍、青楼红粉、黎民百姓……作品都无一不涉笔,无一不给予尽情描绘,因此电视剧在牢牢吸引观众关注整个剧情发展的同时,也从一个广阔的视角,如同“清明上河图”一样逐一展示了南宋时期的宫廷政治、内外矛盾、百姓生活、经济状貌、民情世相,这无疑使这类电视剧的内在容量和反映生活的深度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加强,无形中也深化了整部剧作的思想意蕴。例如该剧的“袁通判盗取银库案”,虽然从故事表层看,它只是讲述了一个州府通判如何“一箭三雕”,既监守自盗库银二十万,从而用这笔钱为自己升迁买通朝中要员,又借机搞掉影响自己升迁的知州范方,同时还嫁祸于人──除掉阻碍其盗取官银的库监公孙健。按理说,这一情节在剧中如编排得好,是可以使剧情盘根错节、悬念迭生、引人入胜,同时还可就此刻画出宋慈在断案审勘中重凭据实、思维缜密、智慧超群。从创作的层面讲,这类剧如此这般描写,也就够了。但该剧偏不“浅尝辄止”,而是作更深入开掘,着重从袁通判出身寒苦、为官清廉、志存高远一变而为冷酷、无耻的小人入手,通过现实描写、往事回叙和人物自白,在不回避袁个人原因、咎由自取外,还联系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深入揭示了南宋封建社会的诸多弊端,如朝廷的用人失察、忠奸不辨以及还有社会的丑恶和官场的腐败等等,从而使整个作品融入了更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提升了这类剧作的创作档次和思想境界,同时作为某种“暗合" ——它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现实也有着比较深刻的警示意义。
  当然,《大宋提刑官》对这类以悬疑、探案为基本定位的电视剧的突破,更精彩、更有深刻寓意的,还当属剧作最后几集,即“如意苑庄主要挟京城高官案",而且这几集在整个全剧进展中还可说是“点睛之笔”、“生花之笔”——因为看过之后,联系到前边的一些剧情,它既让人感慨,同时又令人深长思之!其实,涉及这几集的案情并不十分复杂,但应当说它环环相扣,最后引出了曾被宋慈揭发而丢官的知县刁光斗。此人之所以在京城能呼风唤雨,左右局势,并且各级官员都惧怕他,但又不能不奉承他,主要在于他心狠手辣,手中握有这些官员贪赃枉法的把柄,而刁正是利用这些不时要挟他们,甚至就连刚直不阿、胆大心细、前去办案的宋慈也险些遭他暗算。剧作最有意味的是当宋慈冲破种种阻力和压力,掌握了刁光斗为幕后元凶并以此带出京城各位高官见不得阳光的真凭实据而面呈皇上时,宋皇竟然“难得糊涂”,不仅借故支走了宋慈,而且最后还谎称皇宫不慎失火,八口大箱里所藏的物证全都焚毁,于是众位高官额手称庆、皆大欢喜,而宋慈大失所望,愤而辞官还乡——正可谓这最后极具深意并饱含辛辣讽刺的一笔,不仅使剧作前面的很多对社会、对历史的描写,到此有了一个形象的“画龙点睛”的归结,并使该剧由此超越了这一类以悬疑、探案为主,更重故事性、消遣性、娱乐性的创作层面,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而且应当说也正是通过这些描写,剧作准确而又一针见血地点透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的本质,让人不由不感慨系之!
  其次,《大宋提刑官》对人物形象的鲜明塑造,也是本剧值得一提的看点之一。因为一般来说,这类剧由于把笔墨都更多给了悬疑、探案乃至扑朔迷离的情节编织方面,所以人物在情节当中往往容易被淹没,不是性格不够鲜明,就是形象单薄。而《大宋提刑官》恰恰在这一类电视剧较重故事、重情节、重悬念的类型化叙事层面,走出了一条既兼顾叙事、注重推理、制造悬念以增强情节的吸引力,同时又能够在这其中恰到好处地依托相关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从多方面巧妙而又深入刻画人物性格的成功的路子。而最能够说明问题的,自然是剧作对主人公宋慈形象的刻画。宋慈这一形象,其刻画应当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不仅是因为宋慈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同时还因为这部剧它又是一部类型特点比较突出、即如上所说主要是靠悬疑、探案来博取观众欣赏注意力的电视剧,因此如何在史实与想象之间、历史与虚构之间、重情节与重人物之间达到一种平衡,这的确是一个分寸很难把握的大问题。但该剧通过巧妙构思、合理想象和多种描写,在这方面却获得了极大成功,从而使宋慈这一形象在剧中塑造得生动鲜明又血肉丰满(当然这离不开演员较出色的表演)。宋慈形象的鲜活,原因大致离不开以下三点:一是全剧虽然由十一个基本互不相关的命案串联而成,但编导并没有因此而随意排列这些故事,而是依循着宋慈作为一个常人性格发展的逻辑和剧中人物总体刻画的需要来有机组合上述命案,这样,随着这些充满悬念、诡谲惊异的命案的逐一告破,宋慈在剧中由最初的刑狱审勘上的“喜爱”“痴迷”,到父亲死后的“悲恸”“决绝”,再到后来的“诚惶诚恐”“不敢懈怠”,一直到最后“愤而辞官”——这样一个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也即人物情感与心路演变的历程,便非常自然地历历呈现在观众面前,看了之后既让人信服,同时又感人至深,人物形象当然由此也得以逐渐清晰、饱满。二是《大宋提刑官》还充分利用十一个命案中所牵涉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特别是编导在这其中有意安排与巧妙设计的一些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来展开对宋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性格的多侧面描写,例如,通过与薛庭松的翁婿关系,主要是表现宋慈的刚正不阿、不徇私情;通过与玉贞的夫妻关系,主要是表现宋慈的忠厚善良、有情有义;通过与史文俊等周围大臣的关系,主要是表现宋慈的不计前嫌、公私分明;通过与刁光斗等社会泼皮的关系,主要是表现宋慈的嫉恶如仇、凛然正气……而作品正是通过上述这些描写,使宋慈这一形象棱角分明,富于生命。三是这出剧虽然正像上面所说的是以扑朔迷离的情节取胜,但作品并没有忽略整个剧情进展当中的关键之处的细节描写,因为这些细节不但对情节表现,同时在人物塑造上,也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功用。像剧作中多次出现的宋慈遇到棘手的案子一筹莫展时的洗脚,还有他查勘作案现场及观察事物时的目光犀利、胆大细心等等,在宋慈的形象塑造中,也都起到了虽不经意但绝对缺之不可的作用。总之,宋慈这一形象是近年来国内荧屏一个比较独特的且光彩夺目的形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