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变为恶棍的英雄

作者:崔秀杰 李云华




  纵观麦克白的全部生活活动和性格发展,不难看出,莎士比亚从人文主义立场出发,力图写出麦克白性格中善与恶的交战,为国立功的雄心和为己篡位的野心的交战;而善与恶、雄心与野心的交战,又无时无刻不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反映社会阶级特征。在当时文艺复兴的个性大解放时代,按个人德才评价人的标准已经产生,但由出身门第、财产、世袭权决定人地位高低的旧观念依然大有地盘,不受金钱、权势控制的人的尊严依旧是有名无实的幻想。由此看来,麦克白的夺权乃是个性高度觉醒的表现。麦克白认为凭他的功勋与德才,只有王位才符合他的理想,只有登上王位,才能干出一番伟业,野心便随之滋长起来。也正因此,才使得宽容的读者对他抱以理解和同情。但麦克白内心交战的结果,恶战胜了善,野心战胜了雄心,导致了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毁灭,从一个本性善良、才干超群、本可以造福人民的英雄,堕落为一个祸国殃民的专制暴君。这不能不令人为他惋惜。
  从整个剧情看,莎翁并不反对麦克白继承王位的要求,因为这完全符合按德才和贡献大小评价人的人文主义的标准,莎翁只是对麦克白达到要求的手段深恶痛绝,但又以极为清醒的现实主义笔法写出:除过犯罪外,麦克白没有合理的途径可循。这无形中就使麦克白的弑君行为具有了反传统世袭制的叛逆精神;而激励麦克白弑君的动力是称帝的野心,或者叫“恶”,或者叫“魔性”。有人认为,正是这种恶“显示了反叛者独具的个性光彩”,正是这种魔性构成了麦克白“冒险进取的性格之力,发展到后世就成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意志力”。所以,在感情上,人们对麦克白产生了矛盾的心情,不知是应该责难他,还是同情他,甚至赞扬他。但是抛开感情,从结局上看,麦克白为了夺权保位而不断杀人毕竟是血淋淋的事实:他大批地屠戮无辜,以致“每个新的黎明都听得见新孀的寡妇在哭泣,新失父母的孤儿在号啕”,把大好的苏格兰变成了一座“坟墓”,造成了全国规模的白色恐怖。他血债累累,死有余辜。在他的身上以及麦克白夫人身上,融合着封建主的残暴专横和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他的悲剧揭示了野心、权欲对人的腐蚀毒化作用,它不仅折磨、毁灭一个人,而且危害国家和人民。把麦克白送进坟墓,合民心,顺民意。
  但是,人们在痛定思痛之余,还是要为他惋惜,比如,会自然地提出这样的假设:
  如果当初没有女巫的诱惑,如果当初没有妻子的怂恿,如果当初邓肯不搞家天下,麦克白会犯罪吗?
  这确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认为,造成麦克白的犯罪,既有主观原因:个人野心的膨胀;也有客观原因:女巫的诱惑、妻子的怂恿、邓肯的立子嗣位。野心固然是麦克白由好变坏的根据,但如果没有客观条件的催化,主人公也可能有另一种结局。因为,麦克白天性善良,野心并非他生性中的主要东西,只是由于种种际遇,才使野心逐渐膨胀起来。首先,是荒野上三个女巫的祝词(“祝福你,葛莱密斯爵士!” “祝福你,考特爵士!”“万福,未来的君王!” )燃起了麦克白潜藏的权欲。因为,麦克白早已晋封为葛莱密斯爵士,女巫讲的“历史”事实是准确的;原考特爵士因叛国罪被判处死刑,邓肯将其爵位转赠给了麦克白,女巫讲的“当前”事实也是准确的;而“未来的君王”能否成为事实,怎样成为事实,这便像一把火燃起了麦克白心中炽烈的权欲野心。不过此时的麦克白尚寄希望于合法的取得王冠:“要是命运将会使我成为君王,那么命运也许会替我加上王冠,用不着我自己费力。”(一幕三场)这无非是说,等到邓肯寿终正寝,麦克白就可顺理成章地被推举为王。不料邓肯突然宣布,立王子马尔康为“肯勃南亲王,他将来要继承我的王位”(一幕四场)。这就使麦克白的侥幸心理化为泡影,他只好采用非法手段了。邓肯为了稳住麦克白,决定驾幸臣子城堡以示恩宠,这就把大好的时机亲自送上门来。但事到临头,麦克白却迟疑动摇,提出“我们还是不要进行这一件事情吧”,并担心“假如我们失败了”的时候,是麦克白夫人用激将法坚定了丈夫的意志:
  
  难道你把自己沉浸在里面的那种希望,只是醉后的妄想吗?……从这一刻起,我要把你的爱情看作同样靠不住的东西。你不敢让你在行为和勇气上跟你的欲望一致吗?你宁愿像一头畏首畏尾的猫儿,顾全你所认为生命的装饰品的名誉,不惜让你在自己眼中成为一个懦夫,让“我不敢”永远跟随在“我想要”的后面吗?
  ……是男子汉就应当敢作敢为;要是你敢做一个比你更伟大的人物,那才更是一个男子汉。(一幕七场)
  
  接着又给麦克白出谋划策:杀死熟睡的国王,嫁祸于两个沉醉的侍卫。可以说,麦克白走上犯罪的道路,他的夫人不仅是同谋者,而且是鼓动者、教唆者,她是悲剧中的第四个女巫。这是一个野心勃勃、具有蛇蝎心肠的女人,她一心渴求麦克白当国王,她当王后。为达目的,她甚至会不惜把怀抱中正在吸奶的婴儿的脑袋砸碎。正是她催发了麦克白性格中“恶”的恶性膨胀,直到弑君夺位。她是造成麦克毁灭的罪魁祸首!当初如果不是她的极力怂恿,麦克白也可能会中止弑君的暴行。
  人们对麦克白欲恨不能,还在于,麦克白毕竟与理查三世不同,理查三世是个天生的恶棍,没有良心,不受任何道德约束,以作恶为乐,受害者越痛苦他越高兴,他灭绝人性,令人发指,而麦克白却大不相同,他天性善良,因受不了巨大的诱惑(王冠)而犯罪,一件暗杀招致了一连串的屠杀,但事前事后都经受着天理与人欲、良心与野心的激烈交战,始终感到内疚悔恨,巴望有一天会终止这种痛苦。这说明麦克白的悲剧绝不是单一的“恶行的悲剧”“痛苦的悲剧”“灭亡的悲剧”,而是性格的悲剧。莎士比亚正是通过揭示麦克白性格中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和冲突,为我们活画出了一个有灵有肉的、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野心家形象的野心家——麦克白形象来。我想,麦克白这一形象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吧!
  
  作者简介:崔秀杰,女,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副教授;李云华,女,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副教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