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一首新鲜的恋歌

作者:邓筱菊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完成于一九三四年。文本讲述的是一个少男少女的恋爱故事。少女翠翠自小和外祖父老船工相依为命,偶然的机会和当地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相识,两人一见钟情。过后,傩送的哥哥天保也认识了翠翠,被翠翠的美丽和纯朴所打动,央求父亲顺顺请人上门求亲,傩送向哥哥吐露了心事,天保负气下行,货船失事被淹死,由此造成顺顺父子对老船夫的误会。老船夫满怀心事,在一个雷雨夜去世了,只剩下翠翠在渡口等待不知归期的傩送。
  这是一个寻常的恋爱故事,自古以来无数少男少女重复上演,也是无数作家重复咀嚼的恋爱母题。《边城》有何独特的魅力,使之成为经典,让无数读者百看不厌,耐人寻味?沈从文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或者可以见一点端倪:“相反的一个动力,即如懂画的布局颜色,懂音乐的节奏美,懂其他许许多多不相干的什么事事物物常识常语,却又能共同促进那个先天的敏感禀赋,和后天获得的文字运用组合,在意想不到启发中,形成许多结构新巧感人灵魂的大小篇章。特别重要即是在相同人物相同故事中,却能写出格外生动神奇的故事。”《边城》正是沈从文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文学天赋相结合,打造出来的经典之作。下面从塑造人物,组织情节两方面来解析。
  1.塑造人物
  《边城》里的人物不多,整个文本出场的人物不过十几个,主要人物六个,作家并没有用浓墨重彩去描绘这些人物, 而始终用淡淡的笔调娓娓诉说着,这些人物却格外鲜活地跳跃在文本中。沈从文刻画人物,有他自己的独特之处。他说:“我不懂音乐,可是听到一切有名好曲子,都像是极会用乐章叙事,不仅能写人,也能把人放到一定节令,一定景物背景下,加以解释,雄壮和柔和都有色彩和性格,我从中还可得到种种启发,转用到写作上,因为它们的动人处都有个共同点,只是表现的工具不同而已。”《边城》正是这种启发下创造出来的不朽之作。
  《边城》人物的出场,集中在三个端午节上。第一个端午节,天保出门远行,傩送在河里大展雄姿,恰好祖父回去划船,翠翠一个人孤单地站在码头边等祖父来接,两个人初次相见,情愫暗生。第二个端午,傩送远行青浪滩,天保在水里捉鸭子送给翠翠,对翠翠心生爱慕,翠翠心里却牵挂着他那远行的弟弟。第三个端午,傩送请翠翠祖孙俩去他家看龙船竞赛,两人感情进一步加深,天保却在想法试探老船夫。《边城》三个小儿女的恋情,就是在这样特定的节令下发生的。一方面,由于三个人都要做事,翠翠帮祖父划船,在家里做家务,天保和傩送要在河船上押送货物,见面的机会不是很多,端午节大家休息,才能相逢。另一方面,端午龙舟竞渡,年轻的男儿缠着红头巾,穿着紧身的衣服,威风凛凛地站在船头上,男人的矫健和勇敢体现得淋漓尽致,最能撩起姑娘的爱慕之心。围观的姑娘众多,好坏美丑一眼就很分明。这三个人都是很出众的人才,彼此看中是很自然的事。从认识,到相爱,到求亲,这段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翠翠无法表白,天保和傩送互相竞争,最后一个淹死,一个出行,只有翠翠守在渡口无望地等待。
  《边城》的人物,都置身于一个和他本人非常契合的景物背景下。人物性格的形成,离不开他所生长的环境,茶峒这座小城天然的山山水水,孕育了《边城》的男女老少,他们呼吸着山野带着甜味的空气,从外到里,都渗透着山水的钟灵毓秀。
  翠翠,是自然的女儿。“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这段描写不仅写出了人物健康美丽的外表,还揭示了人物的性格:天真活泼,善良柔弱。翠翠的名字也源于自然,因为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遂为她取了这个名字。翠翠名如其人,她勤劳,懂事,上山拾菌子,下河划渡船,整天忙个不停,到晚上,祖孙俩好不容易歇下来,她陪外祖父唱歌吹笛,给年迈的老人带来无穷的乐趣。少女翠翠和外祖父过着清贫的日子,端午节连粽子也包不起,但是她安贫乐道,和老船夫一样,她坚守着良好的职业道德,因为公家给他们三斗米,七百钱,她没收过渡人一文钱。在爱情上,翠翠纯洁坚贞,当天保来提亲时,她忠于心中的恋人,不肯应允。这个姑娘朴素而纯真,浑身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她是“翠翠”,她的颜色是绿色。
  傩送,是傩神的儿子。他长得很英俊,人称“岳云”,家庭富裕,身强力壮,性子直爽厚道,扶危济困,怜爱老弱,从不仗势欺人。十六岁便和伙计出外行船,甘苦与人相共,干活不计轻重,吃饭不挑细粗,结实如老虎,却和气亲人,备受人的尊敬。傩送初次遇到翠翠,看到翠翠孤独站在码头上,好意邀请翠翠去他家等,翠翠因等祖父等得心焦,又误会了他的意思,骂了他,傩送不但不计较,反而叫人来送她回家,显示了男儿宽广的胸襟。端午竞渡,傩送头上包着红布站定船头摇动小旗指挥进退,英姿飒爽,博得了众人的喝彩,也博得了王团总妻女的欢心,但他拒绝碾坊的陪嫁,而决心选择渡船,又表明了他对爱情的忠贞。之后,哥哥天保走车路上翠翠家求亲,傩送勇敢地向哥哥吐露心曲,两兄弟决定走马路公平竞争,充分证明了湘西男儿血性的一面。傩送,这个搏击风浪,勇往直前的少年,他的颜色是红色。
  《边城》里其他人物,都各有自己的性格,或雄壮,如天保;或柔和,如杨马兵;或木讷,如老船夫;或豁达,如顺顺。无不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2.组织情节
  沈从文曾对一青年记者说:“你欢喜音乐没有?写短篇懂乐曲有好处,有些相通的地方,即组织。音乐和小说同样从过程中产生效果的。政治中讲斗争,乐曲中重和声。斗争为从矛盾中求同,和声则知从不同中求谐和发展。唯其不同,调处得法反而有个一致性,向理想奔赴如恐不及。这才真是艺术!”《边城》的情节,可以印证这段话。
  《边城》这个文本里充满了种种矛盾冲突(即乐曲中的不同),作家又设法调处,使种种冲突得到调和,最后达到艺术的一致,达到理想的境界。文本里的冲突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自我冲突和外部冲突。
  自我冲突主要是翠翠内心的冲突。翠翠是个纯朴无邪的少女,心灵纯净得就像家门前清澈的小溪。在第一个端午节,她初遇傩送,只有十三岁,傩送十五岁,都是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年,情窦初开的时节。当时的她,站在河边的暮色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十分柔弱可怜。傩送从河里胜利归来,手里还提着一只白鸭子,是个凯旋的少年英雄。女的柔弱,男的雄强,正是男女互生爱慕的潜在因素。两人这次巧遇,互相爱恋,但是双方心里都不是很明白,更不可能进行表白。翠翠在心里常常回味着和傩送初次相遇的情景,她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感觉那个端午的事情格外甜而美。她总是温习着,心中又快乐,又惶恐,感觉到这是一种捉摸不定的东西,仿佛很明朗地在眼前,却看不准,抓不住。到第三个端午节,傩送邀请翠翠祖孙俩去他家看龙船,两人的恋情稍稍明朗,翠翠内心的冲突刚刚得到一点调和,天保的求亲又掀起了她心中的波澜。她掩盖着内心巨大的失望,不知道如何去回答外祖父的追问,只是一味沉默,对爱情,她觉得又无法捉摸了。王团总妻女的出现,碾坊的陪嫁,像一座大山压在翠翠心中,傩送不来求亲,来求亲的是他哥哥,年少的翠翠内心的冲突更深了一层。天保和外祖父突然死去,傩送又出门远行,翠翠的冲突只有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平复。
  外部冲突主要是人与人的冲突,人和物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首先表现为天保和傩送两兄弟的冲突。傩送先遇到翠翠,两人已生恋情。天保先向老船夫提亲,使事情变得复杂。两兄弟坚持要渡船,冲突一步步尖锐起来,傩送提出走马路,天保自动退出,冲突暂时得到缓解,然而事不凑巧,天保在河中出事淹死,两兄弟的冲突永远都得不到解决。弟弟怀念哥哥,遂迁怒于老船夫,形成新一层冲突:顺顺父子和老船夫的冲突。老船夫年事已高,自觉来日无多,操心外孙女儿无人照顾,屡次在顺顺父子面前探口气,反被父子俩误解,冲突更深了。年迈的老船夫不堪精神的重负,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悄然死去,随着老船夫的死,这一冲突已经得到消弭。但是新的冲突又来了,翠翠的恋人如今身处辰州,不知何日才能回来。人与物的冲突就是碾坊和渡船的冲突。这个冲突是一次爱情的选择,碾坊代表王团总的女儿,选择碾坊将会带来丰厚的物质。渡船代表的是翠翠,选择渡船就只是光人一个,没有任何物质。这个冲突看起来只与傩送一人有关,实际上牵动文本所有人的心。顺顺赞成儿子选择碾坊,老船夫害怕傩送选择碾坊,周围所有人认为傩送会选择碾坊。选择人还是选择物,这是一个考验,无论对傩送,还是文本中的其他人。老船夫正是被中寨人传播的傩送选择了碾坊这个谎言重重击倒,永远地躺了下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边城》这个文本就是这样波澜起伏,矛盾叠起,作家不断地制造矛盾,又不断地设法调处,在不同中求得种种谐和,情节由此得到发展,从过程中产生了效果。
  
  作者简介:邓筱菊(1971- ),湖南溆浦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别集·龙朱集·从文家书选》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12月版,第5页。
  [2]《沈从文别集·雪晴集·给一个学音乐的》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12月版,第6页。
  [3]《沈从文别集·边城集·边城》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12月版,第100页。
  [4]《沈从文别集·边城集·劫余废邮》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12月版,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