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儿子与情人》中主要人物的原型分析

作者:徐敬珍




  摘要:本文作者用卡尔·荣格的原型分析理论,解析了《儿子与情人》中主要人物梅瑞拉姆、保罗和克拉拉的原型,并揭示了劳伦斯在文中所表达的对占有欲强烈并争强好胜的女性的反感和男性在男女交往中应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同时也揭露了劳伦斯对自己独特的宗教观的宣扬:即以身心统一、和谐完美的性爱为基础的、以男性为主宰的婚姻才是拯救人类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 原型分析 《圣经》 宗教观
  
  英国著名小说家D.H.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是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也是一部吸引了很多评论家关注的作品。有的评论家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论证了小说主人公保罗的恋母情结;有的则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从文本中挖掘出人类文明对人性摧残的本质。本文作者试图用卡尔·荣格的原型分析理论,解析《儿子与情人》中主要人物的原型,并揭示劳伦斯在文中所表达的对那些占有欲强烈并争强好胜的女性的反感和憎恨与男性应在男女交往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同时也揭露了劳伦斯对自己独特的宗教观的宣扬:即只有以身心统一、和谐完美的性爱为基础的、以男性为主宰的婚姻才是拯救人类的唯一途径。
  瑞士著名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卡尔·荣格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将它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称为原始意象,也就是原型。原始意象一词意指一种本言的模型,其他相似的存在是根据这种本原模型而成形。原型批评理论认为,“反复的生活经历会在人们心灵上留下心理残余,即所谓的原始偶像,它们被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世代传承,并在神话、宗教、梦境、个人想象和文学作品里得到描绘,形成各种‘原型’”。这一理论在我国文学批评界日益得到广泛地运用。如罗婷在她的《女性主义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一书中,专门写了“原型批评:劳伦斯笔下的女性形象”一文。其中论述了《儿子与情人》中的母亲莫瑞尔太太,认为其原型为远古神话里的既可怕又可爱、既慈祥温柔又“强悍可怖的‘大母亲’”,这一论证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母亲根深蒂固的爱是主人公保罗不能像正常成年男子一样与异性交往恋爱的根本原因,这是“大母亲”超常控制力的主要表现。同时,罗婷还提到了保罗的第一任女友梅瑞拉姆,认为她像莫瑞尔太太一样,其原型为“大母亲”。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因为梅瑞拉姆像莫瑞尔太太一样有强烈的占有欲,另外,“梅瑞拉姆在希伯莱语中形为Myriam,意为《圣经》中的圣母玛利亚”,因此这一人物无疑具有“大母亲”的特征。但是本人认为这个人物的原型除了“大母亲”之外还有别的原型,这就是《圣经》里摩西和阿伦的妹妹梅瑞拉姆(Miriam)。
  
  一、梅瑞拉姆:争强好胜的姊妹
  
  摩西和阿伦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圣经人物。据《圣经》记载,摩西因其勇敢和善良受到上帝的青睐和保护。按照上帝的意旨,他率领以色列人从埃及人的统治下逃出。阿伦是摩西的哥哥,由于他口齿伶俐而成为不善言辞的摩西的代言人。每逢摩西得到上帝的旨意,他都会告诉阿伦,由他传达给跟随他们的以色列人。此外,为了证明摩西是自己的先知,而且因此拥有无上的法力,上帝把摩西放羊使用的手杖变成了魔杖,由阿伦使用,创造出无数令埃及人瞠目结舌的奇迹。经过艰苦的努力,以色列人在摩西的率领下,成功地逃出了埃及人的掌控。之后,摩西口传上帝的旨意,立下了著名的《摩西法律》,即《旧约》。这是《旧约》中《出埃及记》中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摩西和阿伦都是上帝挑选的宠儿。
  梅瑞拉姆是摩西和阿伦的妹妹,他们同为阿姆拉姆(Amram)的孩子,虽然如此,梅瑞拉姆却是一位鲜为非基督教徒所知的圣经人物。她没有摩西和阿伦那么强的法力,不过也是一位被称为先知的人物。《圣经》记载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后,摩西带领着他们高声赞美上帝。梅瑞拉姆也带领着女人们拿着手鼓,载歌载舞地歌颂上帝的伟大。可见当时她也是活动积极而且受人尊敬的人。后来由于摩西娶了依索比亚女人,梅瑞拉姆和阿伦对他产生了不满。《民数记》一书第十二章第二节记载,梅瑞拉姆对阿伦说:“上帝真的只由摩西代言吗?难道他没让我们代言过吗?” 这些话惹怒了上帝,于是,梅瑞拉姆被他变成了丑陋的麻风病人,而且被关在帐外整整七天。以色列人到达一片叫做金(Zin)的沙漠后,梅瑞拉姆病死并被葬在那里。因为在基督教中,疾病和死亡被认为是上帝对人类的惩罚,所以上帝对梅瑞拉姆的惩罚可谓残忍。但是,犯了同样过错的阿伦,却继续享受人们的爱戴和上帝的垂青,去世时年高寿丰。摩西更是风光无限,福寿延年。上帝对他们截然不同的态度,说明他对男性的偏爱和对女性的歧视。
  《儿子与情人》中的梅瑞拉姆清纯美丽,虔诚地信奉着基督教,并以自己的方式深爱着保罗。她的爱情散发着浓郁的宗教气息,她曾经躺在床上“把头埋在枕头里说:‘上帝,如果您认为我应该爱他,就让我去爱他吧——就像为了人类的灵魂而死的耶稣那样。让我辉煌地爱他吧,因为他是您的儿子’”。可见她把自己当成了拯救人类灵魂的耶稣。这种献身精神没能感动保罗,相反却引发了他的反感,以至于最后他选择了放弃这份爱情。
  其实,梅瑞拉姆并非是居高临下,因为她只不过把自己比作上帝的儿子耶稣,她把保罗肯定为上帝的儿子。可以说她把自己和保罗比作了兄妹。但是尽管如此,这也是保罗不能容忍的。保罗是劳伦斯的代言人,而劳伦斯以常把自己比作耶稣而著称。如怀特在《D. H. 劳伦斯和〈圣经〉》一书中说到:“在战后的岁月里,劳伦斯把自己比作耶稣的频率高得让人觉得可笑。”因此可以说梅瑞拉姆的外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她想与保罗争取平等或超越他的心。
  《圣经》是基督教社会家喻户晓的经典,是整个西方文化的奠基石,它的影响渗透到了人类精神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出身于基督教家庭的劳伦斯对它更可谓是了如指掌、运用自如。怀特认为“梅瑞拉姆变成了信仰的脱谷场,保罗·莫瑞尔在她展示了他所有的信仰”。本人认为,劳伦斯从《圣经》中借用‘梅瑞拉姆’这一代表双重身份的名字,自然说明他笔下的梅瑞拉姆至少具有双重人物的性格特征,即母亲和姊妹,或者说她代表了一类女人。在该人物身上所表达的多种思想中,有劳伦斯受女性吸引时感到的躁动,也有他不能驾驭女性时感到的愤懑,但主要是他对一味占有且争强好胜这一类女人的反感和憎恨。正如梅瑞拉姆在生活中的原型人物,劳伦斯的第一任女友杰希·柴姆博斯(Jessie Chambers)所说的“劳伦斯很难接受女人有自己的思想。在他写的诗中有很多反对女性、反对女性主义者的愤怒、怨恨、恐惧和怜悯”。与此同时,这个人物也表达了劳伦斯的在男女关系中男性应处于统治地位的观点。
  
  二、保罗:虔诚的传教士
  
  这部小说中的保罗是劳伦斯从《圣经》里借用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原型是《新约》里的传教士保罗。
  《新约》里的保罗是耶稣同时代的罗马人,是基督教最强有力、最有影响的传教士。他广泛漫游了小亚细亚、希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为基督教收罗信徒。他对非犹太人的说教却非常成功,人们常说他是“非犹太人的使徒”。他的耶稣神性和唯有信仰才能获得释罪的中心思想一直是基督教思想的基础。基督教由一种犹太派教转变成一种世界宗教,保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要比其他任何人都大,以至于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把他而不是耶稣看作基督教的主要创立人。
  《儿子与情人》中的保罗自出生之日起就散发着强烈的宗教气息。他出生时,他的母亲莫瑞尔太太就已经丧失了对她丈夫的爱,因此她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保罗身上。她曾抱着出生不久的保罗轻轻地叫着:“我的羔羊!”因为在《圣经》里耶稣被称为羔羊,所以可以说莫瑞尔太太把保罗看成了能够拯救自己灵魂、给自己带来幸福的人,就像耶稣拯救人类一样。当看到红红的太阳依傍在对面的山边时,文中写道:“她突然把手里的孩子举起,说:‘看!看!我的好孩子!’她猛地、几乎很欣慰地把孩子伸向那深红色的、跳动着的太阳。她看见孩子举起了他的小拳头,就把孩子抱回到胸前,为自己差一点把他送回到他来的地方而感到羞愧。她心里想:‘如果他能活下去,他会怎么样呢?——他会干什么?’她心里非常着急。突然,她说:‘我叫他保罗’;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