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性追寻的游离与复归
作者:李晓华
可以说,中山和秀的爱情作为现实镜像下世俗爱情的折射,北村在此旗帜鲜明地给予批判,结尾处写到:“一年后秀竟然生下个四胞胎,像猪崽一样满地爬,烦了他们又吵,吵架成了家常便饭”
⑨,反讽的叙述表达了他的立场,对于徜徉于尘世意象而庸庸碌碌的世俗爱情,他以鄙视嘲弄的态度进行解构并以此来反衬神性爱情的价值。但李兰和陈清的爱情对解读文本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这是一种人性之爱,它以“情”为诉求,以“人”为旨归,它出现在周渔和陈清的爱情陷入危机之时,没有李兰的爱,陈清无法拯救已堕落的灵魂,因此可以说,这种爱为陈清自我意识的回归提供了疗救的药方,也为陈清最终获得神的召唤提供了某种契机。而对于李兰,北村也持肯定态度。这位北大核物理的硕士生为了亲情回到父母身边,疑惑地张望着物欲膨胀的世界,也在执拗地寻找着人间的真爱,她对陈清进行了一次人道主义的拯救。“人是有缺陷的,人不可能那么伟大,人是有弱点的,就像我的空虚一样,所以人宝贵的地方是人还能认错、忏悔”
⑩,她用自己执著的爱情让陈清从本我回归到自我,却没有成为陈清最终的归宿。追溯其原因,可归为两点:其一,李兰以情为上,任性而为,她追求的爱情虽然摆脱了道德伦理的束缚,但也消解了爱情的神圣感,没有了约束,陈清感到失重了。其二,两人的生存价值观不同,李兰给予陈清的爱情以及自由和幸福的感觉与陈清心中追求的哲学命题难以达到一致,李兰渴望的现世宁静与陈清追问的终极理想最终无法缝合。但李兰人性光芒的烛照无疑成为陈清抵达神性天堂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与北村此前皈依基督的文本叙事相比,对人性不留余地的贬抑在此代之以对理想人性的召唤,北村似乎在有意识地摆脱某种抽象的理念图解以求贴近人类生存的真实,但作为艰难建构神性的叙事主体,北村投注了他对信仰的忠实。对于陈清,周渔的阿尼玛气质成为挥之不去的存在。于是,即使在常人看来很幸福、很满足的人间温情,陈清都无法让自己驻留太久,有意识的清醒思考告诉他:那两地跑的更像爱情。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中陈清最终选择了周渔。故事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陈清对爱情的终极叩问让他与死亡不期而遇。北村还是不得不把他的人物逼上绝境,陈清的死亡有什么意义呢?首先,我们可以理解为他为留住与周渔的爱情而死。作品中不止一次地隐现出陈清的死亡意识,躺到铁轨上铺铁路和爱如死之坚强的话语暗合了陈清的命运,陈清意识到如果周渔知道了他和李兰的事会肝胆俱摧,从而失去活着的支点,所以他选择以死留住爱情。但深入到主体人格心理学讲,现实中的周渔和梦中阿尼玛原型不能完全契合是他死亡的内驱力。当周渔的爱完全成为一种占有,当周渔躺在怀里他依然空虚,当他越来越想躲避周渔时,对爱情信仰的终极拷问使他不愿放弃对阿尼玛原型的追寻,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理解小说在陈清死时出现的两个意象“雷雨”和“女人”。窗户玻璃上印着的女人苍白的脸,似乎就是人类集体无意识深处的阿尼玛,雷雨也可以理解为超自然神秘强力的原型。于是,陈清彻底回到了人类精神的原乡——集体无意识,他的死亡意义从人性的忏悔上升到神性的追寻。
在物欲横流、价值失范、信仰沦丧的今天,北村以神圣的姿态祈求神性的复归,试图重构现代人的精神价值已成为一种时代诉求。《周渔的火车》中,北村对神性的探求已不再是基督福音的传道,而是追溯到集体无意识深处对人类终极价值进行隐秘的言说。北村在精神上和艺术上的超越让我们感动,他的困惑似乎也在陈清的死亡意义中得到了解决。陈清从周渔那里唤醒了集体无意识的巨大能量,从李兰那里唤回了自我意识的复苏,意识的能动性成全了无意识的升华,陈清最终在天堂得到了神性的救护,北村祈求神性复归的理想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现。但事实上,我们看到:温情脉脉的人性之爱因缺乏一定准则的制约成为孤独的梦幻;世俗的爱情更因缺少心灵的对话变得冗繁不堪;追问爱情的形而上意义,希望获得神性的救赎却要以死亡为代价。然而看法有时比事实更重要,陈清的死亡无疑具有终极意义,正如刘小枫在《拯救与逍遥》中说:“有两条路可能让人在肯定价值真实的前提下重新聚合分离了的世界。一条是审美之路,它将有限的生命领入一个在沉醉中歌唱的世界,仿佛有限的生存虽然悲戚,却是迷人且令人沉溺的。另一条路是救赎之路,这条路的终极是人,世界和历史的必然在一个超世上帝的神性怀抱中得到爱的救护。”
(11)后一条路便是北村为陈清,进而为人类提供的精神归宿。与此同时,我们还是看到北村在建构神性时有些急躁:尽管他让推崇人性之爱的李兰选择与陈清同样的方式手执电线而死,使人性成为抵达神性的重要环节,但陈清孤注一掷地诉诸潜意识的升华以抵达神性的天堂,却无法与周渔和李兰进行心灵的沟通,因此,他的自我救赎也成为无法扩展到普众的心灵独语。然而与北村此前一些小说中的人物孙权、刘浪和张生
(12)在基督救赎的景象中享受超尘的幸福相比,陈清走向神性救赎的道路更为艰难,从人性上升到神性,他最终成为一个祭奠者,在死亡中获得永生,在此,北村为我们展示了他探索人类精神出路的痛苦以及更为丰富的内蕴。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李晓华,华侨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①⑥⑨⑩北村:《周渔的火车》[M].作家出版社,2002年版,封底,第3页,第60页,第35页。
②③④⑦王岳川主编,陆扬著:《精神分析文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09页,第108页,第105页 ,第107页。
⑤⑧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77页,第127页。
(11)刘小枫:《拯救与逍遥》[M].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33页。
(12)孙权,刘浪,张生分别为北村小说《孙权的故事》《施洗的河》《张生的婚姻》中的人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