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神曲》结构艺术的多维观赏

作者:李 鹏




  摘要:《神曲》是一部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有创造意义的宏篇巨著。古往今来,多少人徜徉于《神曲》的艺术画廊乐以忘返,为它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惊叹不已,为它精美严整的结构艺术击掌称奇。就其结构艺术看,它多处用“三”,趋同于古希腊“三联剧”的构制;接受《奥德修纪》、《埃涅阿斯纪》和阿拉伯文化影响,巧用冥府游历,设置穿线人物,形成“线形结构”;吸纳梦幻文学的叙述方式,构成大故事套小故事、大梦幻套小梦幻、大场景套小场景的“框架结构”,从而使作品显得完整、清晰、异常和谐。
  关键词:《神曲》 结构艺术 “三联剧” “线形结构” “框架结构”
  
  但丁的《神曲》是一部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有创造意义的鸿篇巨著。古往今来,多少人徜徉于《神曲》的艺术画廊乐以忘返,为它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惊叹不已,为它精美严整的结构艺术击掌称奇。就其结构艺术看,正如桑塔亚纳所说:“具有最细致的色彩感觉天赋和最坚实的设计艺术天赋的但丁,把他的整个世界搬上了他的画布。从那儿看,那个世界变得完整、清晰、美丽,具有悲剧意味。它的细节生动可信,步调雄伟,异常和谐。”根据约瑟夫·T·肖“一个作家所受的文学影响,最终将渗透到他的文学作品之中,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从而决定他们的作品的基本灵感和艺术表现”的理论,我们认为,《神曲》这种“完整、清晰、美丽”、“生动可信,步调雄伟,异常和谐”的艺术设计,固然体现了但丁独特的艺术才华,但也可以说是他集此前文学已有的一些主要结构方式于一体并加以发展创新而形成的。
  
  一、从整体布局看,《神曲》多处用“三”,趋同于古希腊“三联剧”的构制
  在基督教理论中,“三”这个数字有着特殊的含义,寓指“三位一体”。所谓“三位一体”,是基督教对上帝的解释,认为他具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因圣父在天,称他为天父,被认为是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力量。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一位。圣子为耶稣基督,受圣父的派遣降临人间,以自己在十字架上的流血牺牲拯救世人的苦难。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圣灵是上帝与人的中介,启迪人的智慧和信仰,使人弃恶从善。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三位。这三个位格不是各自独立的三个神,而是同一本体,三者组成上帝的统一整体。
  《神曲》广泛运用“三”这个神秘数字,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每部三十三篇,采用三韵句。贯穿全篇的主要人物有但丁、维吉尔和贝雅特丽齐三个。在《地狱》第一篇中,但丁想爬上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丘,拦住去路的是三只猛兽。第二篇中讲到的蒙福圣女有贝雅特丽齐、圣母玛利亚和圣女卢齐亚三位。第三篇和其他很多篇中一再讲到“三位一体”。另外讲到的还有三个头的怪兽、三个复仇女神、三种丑恶幽灵、三个伟大市民。在《炼狱》中讲到的有三种灵魂能力、三个高贵灵魂、三位古风长者、三种不幸的爱、三种过度的爱、三个穷困少女、三位同行诗人、三派抒情诗人、但丁三次做梦。在《天堂》中讲到的有三种天体荣光、三阵暴烈狂风、三座边界城市、三段论证方法、三个希腊哲人、三考但丁问题、三元构成规律、三重创造行动、三种颜色象征等等。
  但丁对“三”的偏爱喜好,很多学者都讲到这与但丁所理解的上述基督教理论观念密切相关。也许正是这种观念,使得但丁能够从古代文化中选取古希腊戏剧中“三联剧”这种结构形式作为自己作品的整体构制。因为“三联剧”,又称三部曲,是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具有相同人物和设定的三部剧作。古希腊最著名的三联剧有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三部曲,包括《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已经失传的《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和流传至今唯一完整的三联剧《俄瑞斯忒亚》三部曲,包括《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它们合则为一、分则为三,与“三位一体”的要义和但丁所理解的宗教观念相吻合。
  在《神曲》中,《地狱》《炼狱》《天堂》三个部分,不仅“合则为一”,而且“分则为三”,每个部分的色彩各不相同,讲述的内容互有差异,表达的思想步步推进,颇具“三联剧”的规模和构制:“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物象怪异,凄惨恐怖,“充满着爆裂的骚动”;述说九大罪恶、二十四种罪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杂陈惨淡的阿刻隆河,深黑如墨的斯提克斯池沼,血水沸腾的弗列格通沟,冰冻的科西多湖,降着火球的沙滩,满身毒刺的树林;描述面目狰狞的魂灵,它们或煮在沸水中,或冻在透明的冰层里,或是半人半马的怪兽,或是人面蛇身的妖孽,他们有的头上盘着青蛇和毒蛇,有的被割去了鼻子和眼皮而仅有一只耳朵,有的三个头,有的又是没头的身躯,还有的甚至连大小肠都流出体外;渲染吞噬幽灵的三个头的恶犬猞拜罗,飞翔于自杀者树林之上的人面妖鸟,长着三副不同颜色的面孔、三对庞大无比的翅膀的地狱王,满身污血的复仇女神。“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这里平原明媚,花香四溢,蓝天广阔,“气氛比较温和”;讲述骨瘦如柴的灵魂们,或背负着沉重的担子在不停地奔跑,或在浓烟中穿行,或结队在烈火中行进,或眼睛被铁丝缝着不能睁开,或被石头压着不能抬头,或嘴啃大地而卧,或一半已经变成蜘蛛等等。他们按照七大罪过(骄、妒、怒、惰、贪财、贪吃、贪色)分别在这里不断忏悔,逐一修炼,经受艰苦磨折。“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全是一片灿烂的光辉,绝对没有具体形象,一切都沉浸在思想的永恒之中。”;其间分布着具有不同精神智慧类型级别的先人、圣哲和天使,圣洁无比。他们像璀璨的星辰,发出耀眼的明辉,或轻歌曼舞,或组成字母、十字架、天梯以及奋翼之鹰,或组成玫瑰,汇聚在上帝的辉光之下,承受至高无上者的光和爱,或彼此以醉人的芬芳传递灵魂难言的秘语,无限喜悦。三部之间气氛有别,景色各异,所传达的思想逐层展开,卒章显志。
  其次,从情节线索看,接受《奥德修纪》、《埃涅阿斯纪》和阿拉伯文化影响,巧用冥府游历,设置穿线人物,形成“线形结构”
  《奥德修纪》和《埃涅阿斯纪》是以一个人物的漫游经历为情节线索来结构作品的。这种情节模式经过骑士传奇的丰富,在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孕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小说,即通常所说的流浪汉小说。《奥德修纪》以奥德修斯为主人公,叙述他历经十年特洛亚战争之后回归故乡在途中所遭遇的各种艰难险阻以及归家后与家人相认、并报复向他忠贞的妻子求婚且在他家大吃大喝的人。《埃涅阿斯纪》以埃涅阿斯为主人公,叙述他在特洛亚城被毁以后扶老携幼在海上漂泊七个春秋到达迦太基与女王狄多结为夫妇,之后按照神意到意大利重建邦国并经过战争定居下来的经历。
  在各自的主要线索中,两部史诗都写到主人公到冥府游历的情节:在《奥德修纪》卷十一中,奥德修斯和他的同伴登上一座岛屿,几个前往一处华丽邸宅的同伴被魔女基尔克变成猪,奥德修斯前往营救,在宙斯之子赫尔默斯的指点下进入邸宅,登上基尔克的床榻,将同伴救出,并与同伴在那里呆了一年之久,每天享用丰盛的菜肴和甜酒。奥德修斯和同伴都渴望回到家乡,基尔克准许他们回去,但要他们首先完成另一次旅行,即到地府去拜见预言者特瑞西阿斯的魂灵。奥德修斯身佩宝剑,来到基尔克指明的去处,献祭之后,等待亡灵的出现。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卷六几乎完全模仿《奥德修纪》卷十一,描写特洛亚人在埃涅阿斯带领下前往意大利,途中,埃涅阿斯见到能占卜未来、还统治着一部分领土的特洛亚王普利阿姆斯的儿子赫勒努斯,埃涅阿斯向他请教,他告诉埃涅阿斯到达库迈城时,一定要去请教当地的女祭司西比尔,西比尔“将告诉他们在意大利要进行多少战争”。入夜又梦见去世的父亲,也要求他在意大利建立邦国之前,“必须到冥府听取父亲的预言”。所以,他们在库迈城登陆,埃涅阿斯到阿波罗神庙向西比尔请教,西比尔带他进入地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