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命运的泥潭 人性的深度
作者:周 宁
到底是什么来决定我们怎样思考和信任,怎样评判美与丑、善与恶以及怎样生活与行动,不是上帝,也不是理性,而是我们共同具有的非理性的自然倾向,即人性。优秀的作品都是写出了人性的丰富和深刻,通过挖掘人的心灵表现对真、善、美这样一些人类共同理想的坚守和追寻。在我看来,《孔雀东南飞》《寒夜》《原野》三部作品虽然文体不同,但深刻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具体地说,是人性中爱和恨的情感纠合,这种复杂性在弱势群体焦仲卿、汪文宣、焦大星身上呈现得尤其明显。在此,我还是以焦大星为例来说明这种延续千年不变的情感。
焦大星激烈的内心冲突本质上体现了人性中爱交织着恨,恨中掺杂着强烈的爱的痛苦情感。休谟说:“爱永远伴随着一种使所爱者享有幸福的欲望,以及反对他受苦的厌恶心理;正像恨永远伴随着希望所恨者受苦的欲望,以及反对他享福的厌恶心理一样。” ⑦爱和恨不但有一个刺激起它们的原因和它们所指向的一个对象,而且还有它们所努力以求达到的一个目的,即所爱者或所恨者的幸福和苦难,这是人类天性中所禀赋的一种原始的本能欲望。然而,当爱和恨的对象同一时,则形成一种复合的情感。焦大星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和行为便是这种爱和恨强烈纠集在一起的结果。母子之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代替不了因爱产生的母子之恨、夫妻之恨和朋友之恨。养育之恩使他无法纵容妻子而迁怒于母亲,对妻子的迷恋只能增加母亲的妒恨,他就不能明白,既然两个女人心疼的都是同一个人,她们怎么就不能为了他而和睦相处呢?这就是人的天性,焦大星处于一种可怜的状况,这种纠缠在情感漩涡中的状态任谁也无法解脱。焦大星和仇虎同时处于爆发的边缘时,仇虎的复仇情绪已经完全控制了他,可以说,此时的仇虎显示出兽性大于人性;焦大星丢掉了他最想要的东西,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反目成仇,夺走心爱的妻子,但是,焦大星对仇虎的恨没有抵抗住对金子的爱,以自己的死成全了他们,这或许也包含有对仇虎家破人亡的愧疚。
作者为什么把焦大星塑造得如此软弱、无知?从艺术效果来解释就很好理解了。焦大星越不感觉到自己的可怜状况,便越是值得同情怜悯,而读者处于全知状态,所以随着剧情的发展,伴随无知的主人公,读者通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怜悯心,而两个男主人公性格的强烈对比也会刺激这种想象的同情。处在这样的类似苦难的无限荒谬的历史轮回中,男性的生命的体验和无助的嚎叫却淹没在轰轰烈烈的历史的车轮中,这种艰难的生存处境怎能不让人产生郁郁的怜悯?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周宁(1977- ),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①南桌.评曹禺的《原野》[J].文艺阵地:卷1第5号,1938年6月16日.143页.
②③④⑤曹禺.曹禺文集[C].卷1,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12月.553,490,479,490页.
⑥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5月.197页.
⑦[英]休谟.人性的断裂[M].冯援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5月.172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