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性爱心理 情爱本质
作者:李正学
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这是本能的释放,这是日月光华的辉映。沈雁冰曾把“酬简”一段称为文学的性描写⑤。的确,以优美的语言畅谈两性交合的生理快感,王实甫是文学第一人,张君瑞自然也是第一人。我们应该看到,不经过爱情地狱的磨练,就没有资格享受爱的甜美,更不会有如此奇妙的体悟!有人批评张生在“退兵”之后变得软弱退缩,缺乏男子汉气质,因而性格前后矛盾不一。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张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追求的念头,在此,只不过他追求的方式升级、境界升华而已。
“退兵”以下,文本的描写重心也有置换,即主要写莺莺的行动,写红娘的行动。让我们来看在接受爱的过程中,莺莺展现出来的性爱意识。
探讨莺莺的情爱心理,情况比较复杂。她第一[就爱上了张生,这一点即使红娘心里也早清楚。但为什么张生来赴约时她又翻脸呢?以虚情假意做给人看理解莺莺,有点过于简单了。笔者认为,这源于一种“考验心理”。且看莺莺的坦言:“妾身千金之躯,一旦弃之。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四本一折)当时残酷的社会禁闭,各种腐朽的非人道的束缚女性的伦理,使女性自然而然地生发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尤其在自由恋爱中,从不轻言许诺。
考验伴随追求而生。考验者与追求者之间无主动与被动的区别。事实上,考验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反应,一种挑战的姿态。不设置考验的关口,对方的追求不会一步比一步加深,双方的爱慕之情也不会一天比一天浓重。——追求者为困难的克服感到惊喜,考验者因惊喜的发现而体认幸福。就崔张事件而言,“烧香”是一次考验,莺莺没想到心中的那个人敢来偷看她,是情的考验;莺莺更没想到那个唱诗的人还敢撞出来让她见识见识,是力的考验。“退兵”又是一次大考验。这次显示出来的情度、才度、力度比上一次均大大加深,从而导致名义上的婚姻。但是,这还只是行为考验,或云表层考验;莺莺还没深入到张生的内心世界,对其灵魂进行考验,即深层考验。
考验灵魂,“琴诉”是第一步。通过听琴,莺莺基本上体会到了张生当时的心境。[圣药王]“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中。”如果说以前张生的步步紧追在莺莺看来有点轻狂的话,那么此一节就分外情意融融了。所以,[络丝娘]唱:“一字字更长漏永,一声声衣带宽松。别恨离愁,变成一弄。张生呵,越教人知重。”这显然指心灵深处的把握、理解,不是限于表面的浮光掠影或蜻蜓点水。
紧跟着三本一折“探病”为一步。莺莺让红娘探视的是张生的精神生存状态,即在相爱无望的情况下,张生对爱情持什么态度。这是莺莺最关切的。她就要红娘去完成这个使命。果然,张生是一个值得爱的男子。他在“若不闷死多应是害死”的情况下,没有放弃精神追求。这使莺莺感到欣慰。所以,马上寄简约期。寄简设谜,有对智商的考验,进一步说是对深度情爱行为的呼唤。但是,这也仅仅是一个呼唤。如果认为这就是实质性的爱,那就错估了爱的分量。
三本四折“赖简”是考验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具意味的一步。“赖简”让人觉得女性总有失信之感。“赖简”的当儿,张生的人格形象受到严重侮辱。“赖简”之后,张生堕入一个绝望的泥淖。然而,千万不要不相信恋爱中的女性,也不要过多地指责造成这种隐晦曲折的爱的那个时代。我们最好说,这才是爱,这就是爱。爱不是一块透明的镜片,使人一览无遗。它是一副隐形镜,戴者与不戴者在镜子里捉迷藏。毕竟,心理世界是一个广袤未知的领域。尤其涉及到情爱心理,怎么能强求我们的主人公轻轻松松地控制一切呢?
“赖简”作为《西厢记》中至关重要的一折,使人想起人类在精神史上苦难的追求历程。是的,考验灵魂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折磨。当你被置于茫茫无涯的黑暗中,你希望在哪儿找到火光,你还希望存在火光吗?在这种考验中,被考验者与考验者同时跌入精神追问的层面。体力在衰竭,心力在交迸。意志受煎熬,品格耀光芒。“小生为小姐如此容色,莫不小姐为小生也减动丰韵么?”(三本四折)这是心灵之问,这是灵魂共语。此时此刻,当事人还能企求什么?
于是,四本一折绽开爱情之花顺理成章。莺莺酬简、赴约,其参与精神可嘉。其实,考验也是一种参与。没有一定的参与精神,爱情必然索然无味。
用一句话概括男、女的性爱意识,我们可以这样说,男子重在追求与享受,女子重在考验与参与。追求中闪现男性之急切,考验中夹露女性之慎重。二者相辅相成,共]一部爱情交响曲。
三、什么是成熟的爱
JI·沃罗比约夫在为《情爱论》一书俄文版序言中说:“但是,一见倾心的爱情能够揭示爱情的深刻本质(我们是这样看的), 这种爱情的勃发特别令人感到不可思议。”⑥的确,处于深闺的莺莺也感到不可思议。她自己表白:“往常但见个外人,氲的早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退;从见了那人,兜的便亲。”对于一见钟情式的爱情的种种困惑,研究者曾从多个角度予以阐释,但都不能透彻解答。甚至,有人干脆将之等同为一见色情或才情、恩情而钟情。这无疑是一种庸俗的论调,是对爱情的亵渎。深刻的爱,是对自由的释放和对自我价值的挖掘。
就西厢爱情而言,色情、才情、恩情确都包含。但崔张故事并未流俗。它是通过色情、才情与恩情来描写富于理想的青年男女与巨大的社会封闭之间的抗争,而且在这种描写中透露了远比其他传奇文本更真实、更深刻的自由性(度)。
色情源于见与听。一本做足了见与不见的矛盾。“游寺”忽然遇见,红娘不让见;“烧香”想见一见,红娘又不让见;“道场”见面了,碍于老夫人,却只是偷着看。二本让我们体会到语言交流的困难。隔墙“唱诗”、月下“听琴”,非徒偷偷摸摸,而且夜色笼罩,阴气慑人。但是终于有了唱、有了听。尤其“听琴”一节,两人敞开心扉,自由促膝;融情融境融人,交心交语交音,堪称古典戏文中情味最浓的一折。
恩情描写意义首先在于促使红娘倒戈,自由之路上的一大障碍被清除了,同时增加了争取自由的力量。其次是构成自由最后冲关(按:“关”指老夫人)的理论基础。不附加此段恩情,似乎很难合理地走向爱的成熟。贯穿曲文的“洞房畅想曲”说明了这一点。张生早在一本二折就借与“洁”的对答道出了他心中的狂放:
[朝天子]过得主廊,引入洞房,好事从天降。我与你看着门儿,你进去。
此处显然是影射张生的性心理,“洁”只是一情意折射体⑦。二本二折又写红娘的洞房畅想。[耍孩儿]“……俺那里准备着鸳鸯夜月销金帐,孔雀春风软玉屏。乐奏合欢令,有凤箫象板,锦瑟鸾笙。”“听琴”之后,即使莺莺也作起了洞房之想。她请求红娘,“姐姐呵,是必再着他住一程儿!”又直言表白:“若由得我呵,乞求得效鸾凤。”红娘、莺莺的狂想,可以说都是顺“恩情”一路而来。
爱,不讳言色,不能没有才,也不会拒绝恩。爱是一综合物,但它的核心是自由,肉的自由,心的自由,精神的自由。只要枷锁着精神的阴影不能完全褪除,自由的力量不能完全释放,就不能说已经看到了本质的爱。三本解释了这一问题。在三本中,肉的存在体遭到严格隔绝,然而,物质世界的相反并不意味着精神世界的相对,爱的魅力在于越隔绝越亲密,越矛盾越统一。当心灵的阴霾终于散去之后,我们听到了丘比特那欢欣的笑。
四本肯定性爱的力量和价值。老夫人察觉到,“这几日窃见莺莺语言恍惚,神思加倍,腰肢体态,比向日不同;莫不做下来了么?”又透过红娘的[光夸赞:“俺小姐这些时春山低翠,秋水凝眸。别样的都休,试把你裙带儿拴,纽扣儿扣,比着你旧时肥瘦,出落精神,别样的风流。”性爱使莺莺更美了,更迷人了。这恰与张生的性爱感受相互陪映。性爱并不下流,它也是人的自然本性。性爱不仅能促使人的肉体世界发生变化,而且能直接影响人的精神宇宙。在戏剧舞台上展示如此具体而深刻的性爱体验,王实甫真不愧为爱情剧高手。
五本历来被批评为艺术价值不高,甚至有主删之说。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在此不敢妄涉,只想从本文的论述出发,提示一个新视角。即科举上的一举成名是否含有爱情激励因子?大凡爱情中的成功者,在爱中体验到自我价值的人,也会对事业抱有强烈的自信心。而自信是成功的重要性格因素。又,“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竭尽全力去追求一个人,为保住一个人也会竭尽全力。况且张生本来就是一个才子,他有学业基础,有理想志愿,再加上爱情动力,在激烈的科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应该有可信之据。因此,我们可以说,科举中式是爱情本质力量的进一步释放。如果此一视角可以成立,那么,历来备受贬低的大团圆结局也就可以稍稍善待了。
有研究者认为,在戏曲中,《西厢记》的地位有点像小说中的《红楼梦》。这话是有道理的。二者都描写人类最美好的爱情理想,前者剖示了酣畅淋漓的性心理,所以终成喜剧。后者的性爱意识为云烟雾霭的矛盾冲突所裹挟,隐约朦胧,导致悲剧收场也是必然。读前者我们感到欣慰,读后者我们生发悲悯。一正一反,辉映成中国古典情爱文学中的两颗明珠。正因为如此,我们说元杂剧如果抹去《西厢记》,其作为一种时代的代表,就要减色多了。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李正学(1971-),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04级博士生,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①按:鲁迅先生在《论睁了[看》中对“中国婚姻方法的缺陷”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可以参见。鲁迅.论睁了[看[A].鲁迅全集(卷一)[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②冯天瑜.“三言”、“二拍”表现的明代历史变迁[A].明清文化散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
③按:剧情引文均据王季思校注本。王季思校注.西厢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④[美]C·S·霍尔,V·J·诺德贝.荣格心理学入门[M].冯川.北京:三联书店,1987.
⑤沈雁冰.中国文学的性欲描写[A].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下册)[C].上海:上海书店,1981.
⑥ [保加利亚〗瓦西列夫.情爱论[M].赵永穆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
⑦按:王季思先生认为,此一调笑性的“噱头”纯属“不必要”。笔者不这样认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