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疯掉的南方淑女布兰奇

作者:兰 天




  在父权社会里,女人地位低下,从属于她们周围的男人。但是,布兰奇为了改变自己悲惨的境地、追求美好的生活,甚至敢于反抗这种束缚,挑战男性。她孤身一个弱女子,艰难地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家族产业,尽管最后失去了所有房产土地,但她毕竟努力过,实在是势单力薄没能保住祖业;她和各种陌生男人约会,尽管为道德所不容,但抚慰了自己受伤的心;她来到妹妹家寄宿,却敢于对房子的男主人斯坦利表示公开的厌恶和鄙视,说他粗俗、是未进化的类人猿、石器时代的幸存者,还劝妹妹离开他。
  在妹妹家住了一段时间后,在一次与妹妹的促膝长谈中,她曾宣布:“我一定要做点什么。我要振作起精神,给自己寻找一种新的生活!”③ 这充分说明了她面对未来,仍有无限憧憬。
  
  三、欲望的尽头是毁灭
  
  在《欲望号街车》一剧中,布兰奇历尽艰辛来到的这片“天堂”并不是真正的天堂,而是一个由“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统治的蛮荒地带,是战后美国父权社会的一个缩影。
  妹夫斯坦利这个当过兵的推销员是战后美国社会的常见人物。他意志坚定、性格粗野,在他的世界中是一个国王,是一个中心。在此剧中,他是权力的载体,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且看威廉斯对他的描述:“自他成年以来,生活的中心就是沉溺于女色。无论是给予还是获得,不是被动的依赖性的纵欲,而是像一只羽毛丰茂的雄鸟, 威武自傲地傲立在一群母鸡之中。”④ 他周围的女人———斯泰拉和布兰奇毫无疑问是他的臣民;而他的生活环境,就是他的领地。
  就在布兰奇满怀信心开始新生活的时候,灾难也正在逼近: 生存空间被布兰奇侵占、从未认同过布兰奇的斯坦利一直怀恨在心,处心积虑地要把她赶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了布兰奇曾经沦为妓女的往事,便决定借机报复,把她从自己的生活中赶走。斯坦利先告诉了米奇, 米奇受父权社会传统思想的束缚,在男性尊严与爱情的斗争中最终抛弃了布兰奇!择了前者。
  《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和斯坦利两性关系的矛盾和冲突是当时现实社会的反映。布兰奇来自美国南方的种植园,尽管遭遇了一系列的不幸,但她仍不失为一位性情温和、举止文雅、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尽管种种原因使她放纵自己,曾有一段放荡的生活经历,但她心灵仍然向往纯洁,骨子里仍是传统善良的女性。工人出身的斯坦利虽具男性魅力却性情暴躁,举止粗野,精神贫乏。布兰奇与斯坦利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斯坦利的一句精辟台词很能表达他们之间的社会阶层差异:“考瓦斯基家族和杜布瓦家族具有不同的思想见解。”
  首先,两性之间的不和谐乃至冲突反映出社会不同阶层的矛盾和冲突。布兰奇从骨子里瞧不起斯坦利,把他描绘成“石器时代的遗存者”,是“低于人类,还没有发展到人性的”的“猿人”。她劝妹妹不要和斯坦利混下去。 而对斯坦利,布兰奇总是摆出高傲尊贵的姿态,让斯坦利感到来自布兰奇的威胁。为了报复,他开始调查布兰奇过去的生活,以此为把柄击败对手。一方是现代社会北方新兴产业的代表,一方是维多利亚南方衰落传统的代表,尽管高雅却难免衰退的命运。布兰奇的悲剧结局无疑证实了这一点。
  其次,社会矛盾和冲突再现于男女两性冲突之中。在《欲望号街车》中,威廉斯始终置女性于弱势地位。这并非作者有意为之,而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斯泰拉并不是斯坦利平等意义上的妻子,她对斯坦利逆来顺受,对其所作所为包括对自己姐姐的施暴无能为力。尽管布兰奇为维护自己的尊严、权利、地位做出了全部的努力和抗争,但仍然作为失败者而告退。
  更令人深感悲凉的是,每当布兰奇陷入困境或处于危难之时,她所求助的仍是男性。她恳求斯坦利的牌友米奇娶她,一是作为对斯坦利的反击,一是可以搬出妹妹的家,避开斯坦利,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但结果仍是失败。在斯坦利的阴谋策划下,米奇离开了她。在困境中,布兰奇从残酷的现实退入到幻想世界。但是即使在自欺欺人的幻想世界里她把求助的双手仍然伸向男性:她告诉斯坦利往日的一个崇拜者打电报来“邀她去加勒比海乘游艇游弋”。正是在这一点上,田纳西·威廉斯遭到女权主义者的批评。
  事实证明,男人拯救不了女人的命运,她们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力量。尽管布兰奇拥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但她把自己的幸福寄希望于男人身上,这正是导致布兰奇悲剧性命运的原因。
  布兰奇·杜布瓦虽然生活放荡,但是归根结底是个弱女子和受害者,值得同情。作者威廉斯曾说:“《欲望号街车》写的是现在社会里各种野蛮残忍的势力强奸了温柔敏感和优雅的人。”
  《欲望号街车》毫无疑问是一首女性的悲歌,以布兰奇为代表的南方女性的经历深刻反映了现代美国人的精神苦闷和困惑,体现了现代人的生活矛盾,展现了肉与灵、欲望与现实的冲突,揭示了人类灵魂所遭受的种种折磨和痛苦挣扎。虽然布兰奇追求美好生活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但这种苦难的抗争使她的形象有了一定的高度,同时也鼓励现代女性超越苦难,为文明和进步奋斗。
  (责任编辑:水涓)
  
  作者简介:兰天,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05级外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凯瑟琳•休斯:《当代美国剧作家》,谢榕津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
  [2] 史志康主编:《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 陶丽•莫依:《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林建法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
  [4]《外国戏剧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选编: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6] Bressler, Charles E. Literary Criticism: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 Pearson Education, 2004。
  [7] Havman, Ronald. Tennessee Williams: Everyone Else Is an Audienc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3.
  [8]Kolin, Philip C. ed. Confronting Tennessee Williams’s“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Essays in Critical Pluralism. Westport CN: Greenwood, 1993.
  [9]Ruthven, K.K. Feminist Literary Studies: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