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权力之下的个人化自由思索

作者:张 勇 张 燕




  台湾学者张振玉认为, “写传记要对资料有翔实的考证,对是非善恶有透彻的看法,对资料的剪裁去取,写景叙事,气氛对白的安排上,全能表现艺术的手法……考据、义理、词章,乃一不可缺。也就是说,传记作家,要有学者系统的治学方法,好从事搜集所需要的资料?鸦要有哲学家的高超智慧的人生观,以便立论时取得一个不同凡俗的观点?鸦要有文学家的艺术技巧与想象力,好赋予作品艺术美与真实感,使作品超乎干枯的历史之上,而富有充沛的生命与活力。”⑨从那些最成功的传记作品看,传记家同传主不只是相似,而且总是寄予了某种同情。所谓同情是对传主性格的同情性的理解,对传主的缺点和错误作出合乎情理的解释,同时也并不因为他阴暗的一面而无视他人格中的光彩。林贤治选取鲁迅作为传主并写出了这部比较成功的思想传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主与作者精神气质上的接近。作者来自乡下,未进过大学,只是靠勤奋自修,才以诗人身份步入文坛,后来写起了随笔散文,近年来又做学术研究。但作者始终关注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状况和根源,鲁迅与“五四”的关系、对于国民性的关注正是作者长期研究的问题。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充沛的感情又使他对于鲁迅的生活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情的共鸣,便于他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些都不期然地成就了卓尔不群的个人特色:他带着乡村的人生履历和生存体验,进入鲁迅传记的写作,以平民知识者的心灵去感受鲁迅、体认鲁迅、描述鲁迅、悟解鲁迅;以带有浓郁的诗情氤氲和深邃的理性气息的文笔写出一部有价值、有特色的鲁迅传记,塑造出一位带有浪漫气质的反叛摩罗诗人鲁迅。
  当然这部传记也存在缺憾,如剪裁不够,有些地方显得冗赘、芜杂, 鲁迅少年时代部分和后期萧红与鲁迅感情交流之章叙述十分详尽。由于作者擅长抒情和思辨,在叙述理论争论和学生运动过程时,文字比较晦涩,前后风格不能完全一致。另外对于鲁迅的作品分析薄弱,包含了鲁迅全部哲学的《野草》草草而过,其他作品文字引用虽然相对较多,但仅限于引证作者结论,没有就其创作意义和对鲁迅之后文学、思想发展产生的作用进行论述。此外初版和再版之间很少改动,可见作者对于鲁迅研究的发展不是特别关注,缺乏对新材料的运用。
  我们知道传记必须遵循历史之故实,追求人生描写之真切, 当然也要讲究语言行文之奇巧?鸦 最后要强调的是作品所反映的作者和传主共同或相契合的精神境界。一般较为优秀的传记作品和写作者的实践要能经得起实、真、奇、伟这四个字的考察。就这个标准来看,林贤治先生的这部《人间鲁迅》基本符合。作为一部融传记和学术研究为一体的作品,《人间鲁迅》的思想意义和学术价值正是它的独特之处。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张勇(1979-),山西灵石人,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思潮;张燕(1977-),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党校。
  
  ①②⑤朱东润:《朱东润传记作品全集·第一卷序》,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99,P7,P6,P8。
  ③④⑦林贤治:《人间鲁迅》,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p57。
  ⑥张梦阳:《鲁迅传记写作的历史回顾(四)》,《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6期。
  ⑧林贤治:《人间鲁迅·后记》。
  ⑨张振玉:《 苏东坡传·译者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