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闻到玫瑰花香般地感知思想”
作者:黄涛梅
三、“诗歌不是表达个性,而是逃避个性”[13]
“非个性化”(impersonal theory)理论是象征主义的精髓,它是由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T•S•艾略特提出的。在西方文论史上,一般是把艾略特作为英美新批评派的创始人,实际上是很牵强的,事实是他的“非个性化”理论和他对十七世纪玄学诗的重新研究对后来新批评派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严格意义上说他是后期象征主义诗人和文论家。艾略特创造的名词中影响最大的是他关于创作过程的“非个性化”或者说“超个性论”。这一理论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它一反传统观念,而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诗人个性和诗的关系的看法。我国历来就有“诗言志”之说,而在二十世纪初期艾略特之前英国的诗论沿袭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传统,也认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艾略特却一反传统,明确提出:“诗不是放纵感情,而是逃避感情;诗不是表达个性,而是逃避个性”[14],并认为一个作家的发展过程是“不断牺牲自己、不断消灭个性”[15]的过程。艾略特的非个性化理论之所以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精髓,就在于它揭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本质特征。“象征”来源于希腊文Symbolon,是一剖为二,各执一半,再次见面拼为一体,以示友好的木制信物,后来引申为某个观念或事物的代表。象征与比喻不同,比喻只作间接修饰用,如玫瑰比喻美女,喻体和本体未必有什么实质上的联系;象征中意象大于字面意义,要求体现本体的实质,如以“荒原”象征日趋没落的现代世界,含义比较深广。黑格尔指出:“象征首先是一种符号”[16],“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应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事物。”[17]可见,象征的本体意义中,就包含着以具体的事物,去隐含普遍的具有深厚寓意的思想、情感。艾略特的伟大就在于他慧眼独具,触及到了象征主义的本质之处。他认为生活与艺术之间存在绝对的、不可逾越的界线,作家的感情经验必须先经过一个非个人化的过程,即把个人情绪转变为普遍性的、艺术性的情绪,才能进入作品。“印象和经验对作为个人的诗人重要的或许根本不能入诗,而那些对诗事关重要的可能对诗人来说是无关紧要的。”[18]他一再强调“艺术的感情不是个人的”[19]。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的结尾时他又说:诗中的感情活在诗中而不在诗人的生命中。“艺术的感情不是个人的。而诗人要达到这种无个性的境界就非使自己全部服从于创作中的作品不可,而他除非不只生活在当代而且能生活在古中之今,除非他能够感到已过去的,而又能感到其中的活生生的……”[20]所以他吁请诗歌应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广情思,要反映出时代的风貌,表达出一代人的精神状态。象征主义诗歌是一个有着系统的理论体系,又有成功的创作实践,在世界诗歌史上创造了丰硕业绩的文学派别,面对它我们有许多的话题可谈,但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能点斑窥豹、滴水探海,来一瞥它深邃精到、系统丰富的诗学理论,让它引领着我们走进现代主义诗歌的殿堂,去领略它斑斓多彩、独具风韵的美。
(责任编辑:水 涓)
该文是甘肃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编号:0510—02)系列论文之一。
作者简介:黄涛梅(1962-),甘肃陇东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① 魏尔伦.加布里埃尔.在那美丽的丛林里[A].孟庆枢.西方文论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99.
②⑧ 波德莱尔.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A].孟庆枢.西方文论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96,296.
③④ 黄晋凯等.象征主义•意象派[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1,228-229.
⑤⑨⑩ 张英伦等编.外国名作家传(下)[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343-344,13,15.
⑥ 艾略特.哈姆雷特[A].艾略特诗文集[M].李赋宁译.北京: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13.
⑦ 查尔斯•查德威克.象征主义[M].周发祥译.昆仑出版社,1989,8.
[11] 马拉美.谈文学运动[A].孟庆枢.西方文论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14.
[12] 魏尔伦.诗艺[A].孟庆枢.西方文论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02-303.
[13][14][15][18][19][20] 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A].艾略特文学论文集[M].北京: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 8,8,4,6,5,8.
[16][17] 黑格尔.美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136,13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