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郁达夫与屠格涅夫小说创作中心理描写方法之比较

作者:邝 姗




  而郁达夫作品的心理表现如前所述,多数是人物直率的自我心迹坦露,内心独白成为心理描写的主要手段。郁达夫小说不注重情节,也不注重对人物外部行动的描写,作者擅长的是以主观抒情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常常将笔触深入人物内心,集中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矛盾。笼罩他的小说的往往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也即人物的心理游思。如《沉沦》首句“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便是统领小说的总感觉。在作者为具体的心理分析所作出的努力中,我们只需举一个方面便足见郁达夫小说心理分析的特点,那便是郁达夫小说不以情节结构作品,而是以情绪结构全篇,小说从头到尾充溢着一股情绪,处处在向我们透露人物的心理状态。《春风沉醉的晚上》写一个现代贫寒青年与一个贫苦年轻女工住在同一寓所里发生的故事,这无疑是衍生一段离奇曲折爱情故事的绝好素材,但郁达夫却在两个人物可能发生冲突与矛盾的地方抽去了情节衍生的可能因素,以一条情感的纽带将“我”与女工陈二妹连在一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并不是情节进展中两人的矛盾冲突,而是他们情绪与感情的交流。作品中有人物大胆、真诚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人物最真的心理状态。如“我”在渐渐对陈二妹产生了爱情的要求之后,作者写到“我”对自己说:“你莫再作孽了!你可知道你现在处的是什么境遇!你想把这纯洁的处女毒杀了么?恶魔,恶魔,你现在是没有爱人的资格的呀!”如此外露、直接的心理表白并不让人感到卑琐、低下,而是一种纯洁的感觉流入心田。《离散之前》也是把足以引发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外在因素抽离,只是将主人公于质夫与杂志发行业者之间的冲突作为一种背景,用简短、明确的语言略作叙述之后,转而将笔墨投入人物感情、心绪的抒发。《微雨的清晨》写朱君之死,同样,矛盾也不是以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形式发展,而是以其自身的内心冲突形式发展,从而深刻、真实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郁达夫在小说中以人物的情绪代替情节来结构全篇,专为表现人物心理服务,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当推《沉沦》。小说写一个远离故土的游子在异国的求学生活。写“他”由中国去日本,却并不介绍前因后果;在日本“他”时刻觉得周围的日本同学对他投以异样的眼光,但并不借此展开他和他们之间的纠葛和矛盾;还有“他”与旅馆主人的女儿之间本可以发生一段爱情故事,但作者都是点到即止。凡是可能形成情节的地方都被作者淡化了,它们只是触动主人公情绪、心理变化的一个外部因素,小说全副笔墨都在于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及流动,“他”从忧郁到自卑自贱,到苦闷到自责,到自我放弃,直到最后悲愤自绝。
  郁达夫和屠格涅夫两位作家在心理描写上的相似中更多表现出的不同,使其各具特色。他们作品中回旋的一种抒情意境让人感到两人在性格、气质上的相近,本文仅仅探讨了他们艺术创作中一个方面的一个侧面,他们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做研究。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邝 姗(1975-),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人文系讲师。
  
  参考文献:
  [1] 罗成琰.郁达夫短篇小说集[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
  [2] 朱智慧.屠格涅夫经典小说(第23卷)[M]. 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
  [3] 刘硕良.屠格涅夫全集(第二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