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女性意识的觉醒
作者:温爱玲
摘 要: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紫色》充满魅力,它通过书信的方式表达了一个黑人妇女茜莉女性意识从混沌到明晰的觉醒过程,揭示了黑人妇女所遭受的压迫和不平等,从而指出黑人妇女只有自尊、自立、自强,才能获得平等、尊重和爱。小说也寄寓了作者自己对妇女解放的独到认识和见解。展现了女性意识回归现代两性关系后双性和谐的辉煌。
《紫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于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它一出版立即成了闻名全国的畅销书。一九八三年,它获得了美国文学作品的三个大奖:普利策奖、全国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随后,根据小说改编拍成的同名电影被列入奥斯卡金像奖的候选名单。艾丽丝·沃克成为获得普利策奖的第一个黑人女作家。她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新星,从美国文坛冉冉升起,成了全美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小说何以如此轰动?它有什么骄人魅力而连得三奖呢?其实小说本身并不复杂,只是通过九十二封信表达了一个黑人妇女茜莉女性意识从混沌到明晰的觉醒过程,探讨了当时美国社会中黑人男女之间的关系问题,批判了社会两性关系有序形式中的不合理内容,张扬了平等、独立、自尊、自强的女性意识,展现了女性意识回归现代两性关系后双性和谐的辉煌。
茜莉这个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的理想:黑人妇女要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必须要争取独立自主;要取得和男人的平等地位,必须首先寻找自我,认识自身价值,保持精神世界的完整性;要获得真正的独立和自由,还要依靠妇女之间的互相关心和支持。茜莉这个人物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广大的读者,从她的转变和成长过程,人们可以看到黑人妇女争取独立和解放的轨迹,从而从中找到精神慰藉,以激励自己在争取独立和解放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茜莉的成长轨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悲伤迷茫遭受奴役的初期阶段;2.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而奋起抗争的过渡阶段;3.独立自主而赢得自由和平等的末期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茜莉的形象是一个受压迫受奴役而且深感悲伤迷茫无助的传统黑人妇女。小说一开始就告诉读者,十四岁的黑人女孩茜莉生于美国南部佐治亚州的一个贫苦的农家。她从小喜欢紫色,天真可爱,却屡遭不幸。父亲被施以私刑处死,母亲再婚后不久得了重病。茜莉孤苦伶仃,终日忙于家务,劳累不息。在她对自身的生理、身体知识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糊里糊涂地被继父奸污成孕,生了一男一女,可两个孩子又先后被继父抢走而下落不明。事后继父像扔旧物一样倒赔一条牛把她嫁给了一个有四个小孩的鳏夫X先生。婚后,X先生随意打骂她,把她当女仆一样使唤。她受尽折磨,仍逆来顺受,默默地操劳着,把家务事安排得好好的,将农活照料得挺不错,但她还是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内心非常苦闷,只好不断地给上帝写信,诉说自己的不幸和悲伤。
此时的茜莉虽然生了一男一女,可她并没有体会到做女人、做母亲的快乐,她的做爱是被动的,被迫的(先是继父泄欲的工具,后成了X的家庭奴仆),可怜的茜莉根本不知道,也无从体会男女之爱的美妙和快乐,她的苦闷无人关心,无处诉说,更无人理解,她整日置身于一种矛盾、困惑的境遇之中,既明白自己不能这样生活,又不明白怎样生活,既想挣脱这种生活,又不知道如何挣脱这种生活。此时茜莉的女性意识是一片空白、一片茫然。因此,她就不断地给上帝写信诉说其不幸,可是上帝能理解她吗?上帝始终也没有回复她片言只语!
茜莉性格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从认识莎格开始的。莎格的出现改变了茜莉的命运,她从此觉醒,奋起抗争,开始为争取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权利而斗争。莎格是X先生的情妇,被X先生带回家中养病。心地善良的茜莉对莎格百般照顾,终于感动了莎格,得到了莎格的同情和关怀。莎格的独立性格、莎格的衣着打扮都激起了茜莉的好奇心,她感到自己要“重新开始生活”,她要像莎格一样过一种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生活,而不是在X先生脚底下的那种逆来顺受、麻木冷漠、处处被动的非人生活。
在认识莎格以后,茜莉生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精神方面。从前她感到孤苦无依,没有一个人是爱她的;在认识了莎格以后,她感觉到了爱和温暖,她把自己以前的痛苦经历讲给莎格听,她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的人。上帝都不理睬的茜莉终于在人间找到了同情、理解和支持。莎格说:“你必须把男人的影子从你的眼珠里抹掉,你才能看到一切东西。”“我要帮你自立。”① 在莎格的帮助下,茜莉成长了,坚强了,X先生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经常揍她,他们几乎“真像夫妻”了。茜莉甚至还敢于反抗了。例如,当得知自己最爱的妹妹写来的信被X先生藏了起来之后,茜莉竟然想采取极端行动,拿了一把剃刀想杀死X先生。从这里可以看出茜莉已从一个听天由命的、守旧的小妇人转变成了一个具有反抗意识的新女性。她的反抗意识的觉醒标志着她的成长和进步,标志着她在争取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茜莉的自我意识和反抗意识觉醒之后,她毅然决然地跟着莎格一起离家到孟菲斯市开设裁缝铺独自谋生。她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去寻求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空间。随着手艺的提高,茜莉的衬裤生意日益兴隆。她的手艺受到亲友的欢迎,她渐渐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乐趣。茜莉在莎格的帮助下,增长了知识,发挥了才干,摈弃了愚昧,充满了自信。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与幸福。在写给她的妹妹聂蒂的信中,她这样说:“我是很幸福的,我有了爱情,我有了工作,我有了钱,有了朋友和时间。”至此,茜莉已经从一个在丈夫眼中一无是处、一钱不值的乡下妇女变成了一个自立、自强的新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她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得到了本该得到的一切。
于是茜莉开始了她成长道路的第三个阶段,即独立自主而赢得平等和自由的阶段。茜莉以前同“X先生”的关系是主仆关系,“X先生”从来也没把她当做自己的爱人,只是把她当做家庭的奴仆,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而茜莉对他也只有仇恨。茜莉在生意上获得成功以后,体体面面地回到了老家,又见到了“X先生”,他对茜莉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对茜莉很客气,甚至开车送她回家。他们开始聊天,交流看法,谈论双方都爱着的莎格。茜莉明白了阿尔伯特(即“X先生” ,这时茜莉对“X先生” 的称呼也改为了“阿尔伯特”。笔者猜测从前茜莉叫他“X先生”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X”是未知数的代替符号,说明茜莉对他一无所知;其二,也许这个人太坏,把茜莉不当人看,不配有名,茜莉对他恨之入骨,也不愿提起他的名字)。从前讨厌他是因为自己太软弱,只会唯夫命是从,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如今在莎格的启蒙和帮助下,茜莉对爱情有了认识,有了体会。当她以一种积极的、自主的、乐观的、智慧的方式与丈夫相处时,两性和谐的局面出现了,茜莉从此赢得了平等和自由。她与“X先生”的关系也开始改变了。“两个老笨蛋从爱情上分手,又在地球上相依为命了。”而“X先生”也对茜莉说“我花了好长时间才认识到,你是多么好的伴侣”。这一切的变化使我们想起波伏瓦的话:“如果男人和女人双方都能以明亮的眼光,谦虚的态度,保持自己真正的自尊,那么将会在平等和谐的性生活中生活。”②
茜莉由一个迷茫的“同性恋”者终于回归本元自我的女性意识彻底苏醒了,她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正常人的生活。
《紫色》这部小说是以大团圆的结局而告终的,这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黑人妇女的同情和希望,同时也激励着那些还在黑暗中挣扎的黑人妇女要独立、自尊、自强,保持精神世界的完整性,以此摆脱对男人精神的依赖,从而才能够去寻求独立生存的能力,摆脱对男人经济上的依赖,才能真正获得独立和自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才能找到爱情和幸福,才能在这个男性统治的世界上站稳自己的脚跟。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温爱玲(1963-),河南安阳师范学院英语系副教授。
① 艾丽丝·沃克:《紫色》,杨敬仁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以下《紫色》引文均出自该书。
② 杰西卡-本杰明:《妇女的欲望:心理分析中的女性主义和主体间的空间》,《二十世纪欧美文论名著博览》,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