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简论宗璞散文的细节描写技巧
作者:吴延生
摘 要:散文创作离不开细节描写。只有充分调度细节描写,才能开拓境界,提升品位。文章以宗璞散文创作中的细节描写为观测点,就画面设置、场景安排、色彩点缀、心态展现等角度入手,探讨其散文创作的细节表现技巧。从一个层面洞察其散文的美学意蕴,进而提高鉴赏水平。
宗璞以她的丰富学识,以她与知识者甘苦命运的相知,以她诚与雅的艺术追求,使她成为一位出色的知识型作家,尤其是一位文人型的女性作家。她学养深厚,得之于家学的滋润,小时候母亲就让她背诵很多古典诗词,父亲冯友兰是一代著名哲学大师,对女儿的文学、美学产生重大影响。姑母冯沅君(淦女士)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对侄女的成长的影响不容忽视。作者一生跟随父母在大学校园,生活在知识分子群中。水木清华的一石一木,西南联大的一砖一瓦,北大燕园的一花一草,从童年时代迄今,它们始终滋润陶冶着宗璞的心灵。她一九五一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就开始文学创作。后调至《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对英国文学有较深的研究。诚如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所云:“一个沐浴在西方艺术之中,而又曾为中国文化所‘化’过的人更是有福的。”她是有福的,因为在同代人中,她是一位在深刻文化背景中成长的有准备的作家。她钟情文学,写诗,写小说,也写散文。尤其是散文创作,成就斐然。从游记、抒情写景、人物叙事到域外访问、文化随笔,涉及广泛,造诣颇深。“可说是今日要知宗璞,就不可不知宗璞的散文。”①她的散文从内容到形式可圈可点处甚多。特别是细节描写引人注目。“细节是文艺作品中组成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物性格和生活事物的最小单位。一般地说,对那些细致、具体可感并具有典型意义的东西的描写,特别是能展示人物思想及其性格特征的那些具体、细微具有典型意义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都可称之为细节描写。”②宗璞的散文,往往用一两个细节表达出复杂、细微的思想感情,具体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特征,开拓出优美的意境。仅此,宗璞散文就值得我们进行更为深入的解读与研究。本文拟从宗璞散文的细节描写切入,探讨其散文的艺术技巧。
一、画面设置
宗璞长于诗书之家,自小喜爱鉴赏名画,曾经潜心研究过许多中外绘画作品。她在线条、色彩、构图方面秉具的慧心和敏感,为她后来引绘画因素进行散文创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宗璞的许多作品完全可以视作一幅幅绘画作品来欣赏。她的散文犹如诗歌,画面丰富多彩,具有不同的风味和情调。时而气象阔大,雄伟壮观;时而幽静清新,精美雅致;时而恬淡自然,小巧纯朴。然而,无论何种景色,在作者笔下,总显得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细致的观察,对社会现象深刻的领悟,对现实生活深切的感受。如《废墟的召唤》:“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作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好一幅优美的水彩风景画。画面上有落日;也有山、水和枯树;有近景,也有远景;更有红、白、黛青等诸多颜色。充分体现作者善于融传统绘画技法,讲究构图布局,注重色彩点染,力求以文作画的艺术追求。再如《萤火》:“若在淡淡的月光下,草丛中就会闪出一道明净的溪水,潺潺地、不慌不忙地淌着。溪上有两块石板搭成的极古拙的小桥,小桥流水不远处的人家,便是我儿时的居处了。记得萤火虫很少飞近我们的家,只在溪上草间,把亮点儿投向反射出微光的水,水中便也闪动着小小的亮点,牵动着两岸草莽的倒影。”这完全是一幅水墨画面,近乎乡野式的村居,小桥流水,月光淡淡,萤火点点,几乎全是景物的组合。画面布局单纯紧凑,营造出一种古朴恬淡、闲适温馨的生活气息。作者不直言乡思,却把全部感情融进一组组画面,甚至把抒情主人公也融进了画面,牵惹读者悠远的遐思,使人在月下溪边的背景上,仿佛听到儿时的“我”在月下桥头等母亲时看到萤火,好玩地大声叫道:“灯!飞的灯!”又仿佛看到她的几分天真、几分顽皮、几分好奇。这样,思旧怀亲的题旨就通过月下萤火图展现出来了。又如《水仙辞》:“绿色的芽,渐渐长成笔挺的绿叶,好像向上直指的剑,然后绿色似乎溢出了剑锋,染在屋子里。在北风呼啸中,总感到生命的气息。差不多常在最冷的时候,悄然飘来了淡淡的清冷的香气,那是水仙开了。小小的花朵或仰头或颔首,在绿叶中显得那样超脱,那样悠闲。浅黄的花心,素白的花瓣,若是单瓣的,则格外神清气朗,在线条简单的花面上洋溢着一派天真。”几笔浓淡相宜的涂抹,好似一幅油画。古人道:丹青难写是精神。但作者凭借她的深厚的艺术功底、构图设色的语言驾驭功力,便以饱蘸情致的笔墨,出神入化,挥洒自如,那水仙的形姿、情态、气韵、精神,便清晰地印在画布上。不仅传情、传神、传趣,而且让读者可触、可感、可叹!仔细玩味,离开绘画的因子,仅从语言的角度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如此高妙的境界的。又如《他的心在荒原》:“据说一切摆设都尽量照原样。四壁图书,一张书桌,数张圈椅。圈椅上搭着他的大衣,靠着他的手杖。哈代的像挂在墙上,默默地俯视着自己的书房和不断的来访者。”这是一幅素描,简单明了的数语,画出了哈代书房的摆设。画面简洁,线条流畅,似乎传递出哈代的生活情景及其精神追求。《湖光塔影》本身就是一幅布局匀称的画。作者巧妙地糅进了绘画这个空间艺术的笔意,乍看是一幅静物速写,细瞧则流动欲舞。调动了读者丰富的联想,可谓匠心独运。因为对绘画的修养较深,作者在很多篇章中都会提到“画”,如《我爱燕园》:“像是一幅没有着色只有线条的钢笔画。”《丁香结》:“如同印象派的画。”《三峡散记》:“像一幅无言的画”、“有的如大幅抽象派的画”等等。
二、场景安排
在散文创作中,场景描写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最终是要为提升主题、丰富内容、刻画人物服务的。这样的细节描写,不仅能够“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中,流连忘返,领略花鸟虫鱼的自然美、柴米油盐的生活美、嬉笑怒骂的社会美,而且能够景中出境,因景及人。读者可看到阴晴圆缺的自然背景、人物活动的场景环境,欣赏艺术作品的内蕴美、形象美。宗璞的散文几乎篇篇都能以简单的细节映现出诗意的光辉。不仅真实生动而且富于魅力;不仅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深切,而且令读者浮想联翩、体味无穷。这是再现与表现的结合,是简练与含蓄的统一,是萧疏淡泊与气韵生动的融汇,体现了作者散文创作的理念。如《梦回蒙自》:“记得那时有些先生的家眷还没有来,母亲常在星期六轮流请大家来用点家常饭。照例是炸酱面,有摊鸡蛋皮、烧豌豆尖等菜肴。以后到昆明也没有吃过那样好的豌豆尖了。记得一次听见父亲对母亲说,朱先生(自清)警告要来吃饭的朋友说,冯家的炸酱面很好吃,可小心不可过量,否则会胀得很难受。大家笑了半天。”这段生活场景,把母亲的善良好客和盘托出,同时也衬出朱自清幽默风趣的一面。可谓一石二鸟。再如《一年四季》:“雪消了,冰化了,杨柳又发了新芽,从嫩黄变成新绿,长成长长的柳线,垂在湖面上了。这小伙子仍是每天站着读诗。杜甫的主要东西读完了,又读李白。他曾把‘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成天老,可是第二天就更正,大声又读了好几遍。荷花开了又谢了,水面上还留着几株残荷。他已经背会了盛唐的那些大家,读起‘碧城十二曲阑干’了。”寥寥几行把一个青年学子在未名湖畔读书的形象描述得真切自然,把他知错必改不经意的精神透视出来。这个学习场景虽小,但能以小见大,它犹如一扇窗口,可以洞见一代青年勤奋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又如《报秋》:“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花苞很有精神,越长越长,成为玉簪模样。开放都在晚间,一朵持续约一昼夜。六片清雅修长的花瓣围着花蕊,当中的一株顶着一点嫩黄,颤颤地望着自己雪白的小窝。”简洁几笔勾勒出玉簪花开放的自然场景。玉簪花开放的形、神、姿态都在其中,并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玉簪花的精神境界与情感眷念。真是富有诗情画意、不可多得的文字。难怪王兆胜会这样说:“北京散文作家喜爱平淡的白描手法,简单几笔就可勾勒出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副情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