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真
作者:王彩萍
陈思和先生曾经把《红豆》解读为“知识分子的心灵搏斗掠影”。当我们把《红豆》和《三生石》连起来读的时候,就更可以清晰地看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心路历程:那就是知识分子在紧跟形势的自我改造中,渐渐识破这种改造的虚妄与荒谬,而重新寻找、回归美好人性,回归个体生命独立、尊严的过程。
《红豆》中的江玫在一个改天换地的时代,自觉而又痛苦地斩断自己的万缕情思,走向革命的队伍,完成了一个知识分子融入革命洪流的时代主题。宗璞写出这样一个恋爱故事,表现出上世纪五十年代知识分子紧跟时代步伐,自觉改造自己的所谓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根性,竭力呼应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努力。当五十年代的江玫成长为六十年代的菩提的时候,我们看到菩提在一开始也还是自觉地保持与时代主潮的一致,“在自身的血肉中”进行着艰难的自我改造,但是这种艰难改造的结果是人的异化、情感的异化,她不再多愁善感,就连爱情,这种人类情感的最深沉冲动,也被菩提当做小资产阶级情调而进行了自觉的思想改造,致使她三十八岁了,依然孑然一身。
应该说,所有革命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受压迫的人得到解放,恢复人的自然本性,恢复人的美好天性。虽然革命有时要以牺牲个人的正常人性为代价,但是如果革命的进行过程中是以砍断所有正常人性为手段,那么这种革命就是不合理的,是摧残人性的。到了“文化大革命”时,革命就显现出这种样态,所以菩提在“文化大革命”中终于喊出了:“我恨这样的‘革命’!我再也不想改造了。”面对方知的求婚,梅菩提曾经犹豫过,但是,方知的请求是非人性时代的人性的证明,而菩提的拒绝也将是她关上她心的闸门,生的意志个体的尊严使菩提靠近了方知!梅菩提与方知的千转百折的爱情过程正是一代知识分子在非人的时代里重新寻找、回归美好人性,回归个体生命独立、尊严的过程。
我们在上世纪二十、三十、四十年代最优秀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身上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传统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吸收了西方文化传统的某些精髓,经过了现代的洗礼,形成了中国文化传统在现代的更开阔更健康的呈现。经过几十年的曲折,我们的文化传统乃至于它孕育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与我们已经有了很大的隔膜。传承中国文化,展现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人格是宗璞矢志不移的追求,这在她后来创作的《南渡记》《东藏记》中有着更鲜明体现,解读宗璞小说正是我们对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触摸与靠近。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王彩萍,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