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潜气内转,哀感顽艳

作者:李惠玲 黎德锐




  关键词:莺啼序 况周颐 潜气内转 哀感顽艳
  摘要:《莺啼序》是最长的词调,填此调者并不多,然况周颐似乎对之有某种特殊的偏爱,一人独填九首,且艺术上直逼吴文英词,体现出“潜气内转”“哀感顽艳”的特色。蕙风词此种特色的形成,与他在创作中重视布局和用笔的自觉意识有关,与他对“真”的追求和对梦窗词的推崇均有密切关联。
  
  《莺啼序》是最长的词调,四叠,二百四十字。翻检《全宋词》迄《全清词》(顺康卷),填此调者可谓寥寥。长调之词,素不易工,故填词者不肯轻易入手。但长调自有其绝胜之处,既可铺衍叙事,也可补充短歌之不足,能更充分地表达情感,或缠绵悱恻,或慷慨淋漓,各具其妙。检况周颐所存词,得《莺啼序》九首,填此调数量之多,为词史上仅有,且艺术圆熟,值得关注。
  
  一、“潜气内转”“哀感顽艳”溯源
  
  “潜气内转”,“哀感顽艳”原出《文选》卷四十繁钦《与魏文帝笺》:
  
  时都尉薛访车子,年始十四,能喉啭引声,与笳同音。……潜气内转,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细不幽散,声悲旧笳,曲美常均。……而此孺子遗声抑扬,不可胜穷,优游转化,馀弄未尽;暨其清激悲吟,杂以怨慕,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是时日在西隅,凉风拂衽,背山临溪,流泉东逝。同坐仰叹,观者俯听,莫不泫泣殒涕,悲怀慷慨。
  
  “潜气内转”,就其本意言,是指歌者将隐藏于人内心的深厚情感,在遇到巨大挫折时,以一种婉转盘旋的姿态发出,形成“凄入肝脾,哀感顽艳”的强烈的感发作用。
  清人谭献较早在词的创作中倡扬“潜气内转”的创作主张。他在对历代词家进行品评的过程中,曾多次谈到这一创作思想。如其评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曾云:“裂竹之声,何尝不潜气内转”;评朱彝尊《百字令》(横街南巷)曾云:“有潜气内转之妙”,等等。晚清以来不少学者更是认为吴文英词尤体现出“潜气内转”的特点。如近人吴梅云认为“吴词潜气内转,上下映带,有天梯石栈之巧”。的确,梦窗词尽管“奇思壮采,腾天潜渊”,但诗人善于将感情气势潜藏于心,使其只在体内回荡往复,抑其喷薄直泻,因而吐言为词便形成一种不直不露、亦阴亦柔的风格特征,极具沉郁婉转之态。“哀感顽艳”,“顽”本指愚与痴,“艳”则是美与贤。原文是指歌者所发哀音,听之者无论贤愚美丑,都受到感发而激动。而况周颐对“顽”字有自己独到的发明。《蕙风词话》卷五:“问哀感顽艳‘顽’字云何诠?释曰:拙不可及,融重与大于拙中,郁勃久之,有不得已者出乎其中而不自知,乃至不可解,其殆庶几乎,犹有一言以蔽之,若赤子之笑啼然,看似至易,而实至难者也。”刘永济诠释:“况氏诠释‘顽’字,归本于赤子之笑啼,实则一真字耳。情真之极,转而成痴,痴则非可以理解矣。痴,亦‘顽’字之训释也。”况氏从中拈出“顽”字释“拙”字,是弃原意而生新意。“赤子之笑啼然”,则是说形诸语言,质朴、自然、纯真,这就是“拙”。
  较早在诗文评中言“哀感顽艳”的,是清初的宋征璧:“柳屯田哀感顽艳,而少寄托。”陈维崧评“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朱彝尊也较多使用“顽艳”“哀动顽艳”等词语,如《静志居诗话》中称颂当时诗人黄任(字莘田)“其艳体尤擅场,细腻温柔,感均顽艳”;《王考功遗集序》认为王考功“告母文三篇哀动顽艳,尤卓然可传无疑也”。况周颐评明代屈大均《道援堂词》:“词中哀感顽艳,哀艳者往往有之,独顽以感人,则绝罕觏。道援斯作,沉痛之至,一出以繁艳之音,读之使人涕泗涟洳而不忍释手,此盖真能感人者矣。”哀感顽艳在词中的表征是强调悲哀情感的抒发和凄美意识的张扬,以艳笔写哀心。故哀感顽艳之作往往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潜气内转”,“哀感顽艳”均为词中不易达到之境。
  
  二、《莺啼序》创作概貌
  
  《莺啼序》是最长的词调,正体240字,其它还有210字、220字、233字、234字、235字、236字、238字、241字、243字等各体。《词律辞典》只标233字、234字、235字、236字各一体及240字五体是不够完整的。《莺啼序》词调之长,是值得关注的。
  《莺啼序》创于何人,目前还存在着争论。传统观点认为该词调始于吴文英。
  较早的是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卷五,清人冯金伯《词话萃编》又转引这段记载,标题就是“吴文英《莺啼序》”。清代沈雄《古今词话》明言“四换头者,梦窗之《莺啼序》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录《绝笔莺啼序》一首,残阙过半,而乃有全文在乙稿补遗之中”暗示《莺啼序》始于吴文英。田玉琪先生对此有过新的论述,认为高似孙作《莺啼序》比吴文英要早,但高似孙也不是《莺啼序》词调的创曲者。左洪涛先生则认为,该词调应始于比高似孙早五十年左右出生的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
  翻检《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明词》和《全清词》(顺康卷)得《莺啼序》共83首,其中《全明词》和《全清词》(顺康卷)均有沈谦词一首,故实际为82首。①具体分布如下:《全宋词》12首,其中吴文英3首;叶润1首;刘辰翁3首;赵文3首;汪元量1首;黄公绍1首。《全金元词》2首,其中王1首;无名氏1首。《全明词》7首,其中孟思1首;吴熙1首;李渔1首;沈谦1首;曹元方1首;李怀1首;黄德贞1首。《全清词》(顺康卷)62首,其中王庭1首;沈谦1首;魏学渠1首;王飏昌1首;徐喈凤1首;董元恺1首;吴应聘1首;陈维崧2首;张台柱1首;何采2首;仲恒1首;贺宽1首;施樟1首;万树1首;彭孙皛1首;宋俊1首;彭桂1首;姜垚1首;吴棠桢2首;丁炜1首;贺国璘1首;姜文灿1首;曹贞吉1首;王睷1首;周卜年1首;曹亮武1首;叶映榴1首;李符2首;钱芳标1首;冒丹书1首;何鼎1首;汪懋麟2首;陈玉睸1首;沈睻日1首;薛斑1首;金烺1首;傅燮馃1首;钱肇修2首;冒纶1首;汪森1首;俞公眣1首;姚士陛1首;林枚1首;徐昌薇1首;龚翔麟2首;谈九叔1首;赵式1首;柯煐1首;盛枫1首;盛禾1首;盛本楠1首;杜诏2首;范邃1首;佘睼1首。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第一,上述各词,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如有怀人、咏物、记游、述怀、怀古、赠答、祝寿、传道等题材。而从风格上看,有哀感顽艳之作(如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有豪迈悲壮之作(如刘辰翁《莺啼序•感怀》),有沉郁凄怨之作(如汪元量《莺啼序•重过金陵》),有清丽俊逸之作(如陈维崧《莺啼序•春日游平山堂即事》),等等。第二,《莺啼序》从出现到蔚然成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宋末开始出现,到清初兴盛,并一直持续到清末。况周颐在《莺啼序•丁酉秋暮,再游广陵……》一词中提到友人“午翁(张丙炎)辑同人《莺啼序》词为《友声集》,又辑宋以来诸作为《尚友集》”,可见当时填《莺啼序》词之盛,只可惜遍检张丙炎资料,《友声集》和《尚友集》均不可见而无法寓目。但此中透露出晚清民国时期当有不少此调词作。第三,前人填《莺啼序》大多一首,多则三首。而况周颐一人填了九首。是风会使然还是逞才使气、因难见巧,况周颐之于《莺啼序》似乎有某种特殊的偏爱。
  
  三、况周颐与《莺啼序》
  
  承上所言,蕙风与《莺啼序》之间,确有某种特殊的联系。不仅在创作数量上独占鳌头,在情感意蕴和艺术成就上也直逼梦窗,潜气内转,哀感顽艳,堪称佳构。
  词史上历来以梦窗《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为此词调的正体。吴文英先后写过三首《莺啼序》,亦以此首为最,曲折回环,哀感顽艳,最为人称道。梦窗之于长调有其突出的贡献。“梦窗擅长调,这类词形式感很强,常以时空变换,即清代词论家所谓‘空际转身’,来拓展情景的表现域,丰富境界的空灵幻变性,并善于将叙事和抒情打成一片,甚或化抒情为叙事,发展了清真词擅用赋体的特色。”就《莺啼序》而言,梦窗是否此调的创调者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他的作品毫无疑问使这一词调成为后人瞩目的对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