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戴望舒《雨巷》的诗学分析

作者:常 春




  2新月派以前的诗歌在主题上多采用抽象的意念或纯粹的想象性物象。如胡适的《一念》《权威》《乐观》《一笑》,刘半农的《灵魂》,刘大白的《爱》,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天狗》《女神》等。在新月派那里,这种以抽象的意念或纯粹的想象性物象为主题直抒其情的创作倾向明显减少了。他们既重视主观情感在诗歌中的洋溢,又注重这一主观情感的栖居家园,即客观事物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这就避免了浪漫抒情诗歌一味走向诗人纯粹内心情感,从而走上一条追求物我和谐“起兴”之路。刘勰《文心雕龙》中有“兴者,起也”。朱熹《诗集传》中有“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词也”。中国古典诗歌在其源头处就自觉运用了起兴的诗歌创作手法。周作人在他的《〈扬鞭集〉序》中提到“我们上观《国风》,下察民谣,便可以知道中国的诗多用兴体,较赋与比要更普遍而成就亦更好。譬如《桃之夭夭》一诗,既未必是将桃子去比新娘子,也不是指定桃花开时或是种桃子的家里有女儿出嫁,实在只因桃花的浓艳的气分与婚姻有点共通的地方所以用来起兴”。在朱湘的《采莲曲》中,我们看到了一连串的起兴之物:小船、杨柳、荷叶、翠盖、荷花、日落、微波、莲舟;《雨景》中也是同样:雨、春夜梦、窗前、蕉叶、鸟啼;还有徐志摩诗歌里的河畔、夕阳、柳、清泉、彩虹、梦、星、笙箫、水莲花,以这些洋溢着古典审美趣味的传统意象为起兴之物,使现代新诗同中国古典诗歌在意象和境界上达到了共融与互通。
  3新月派诗歌的一部分作品还保持着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在旋律,并采用押韵的艺术手法。如《再别康桥》里“来”和“云彩”同押“ai”韵,“新娘”和“荡漾”同押“ang”韵,“招摇”和“水草”同押“ao”韵,“虹”和“梦”同押“ong”韵,“漫溯”、“放歌”和“沉默”同押“e”韵,“笙箫”和“康桥”同押“ao”韵。可以看出,在这首诗每一节的二、四句有着整饬的韵脚;再如朱湘的《采莲曲》中“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完全如同古典诗歌中律诗的格律。然而,新月派诗歌绝非中国古典诗歌的翻版,他们的诗歌在艺术上有着强烈的创新。
  虽然现代诗歌因素对“五四”新诗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但外部因素对诗歌的影响是有条件的、暂时的,一个民族诗歌发展的自身规律才是起决定性的、长效性的因素。就诗歌发展的长河来看,诗歌总是围绕自身内部发展规律的主轴做上下波动。而这一内部发展规律就存在于诗歌传统之中。因此,“五四”新诗是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规律的自然承接,是在中国新的社会历史时期及全球“现代化”的语境中靠中国古典诗歌自身发展规律和内在创新要求下完成的。最后,我们也应该看到戴望舒的《雨巷》虽然受到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丰富营养的陶冶,具有丰富的传统性和民族性, 但它毕竟在诗歌的语言和格律等其他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禁锢,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限于篇幅,此处不做进一步说明。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常春,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美术博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