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试述唐人小说诗意特征的内在表现
作者:王 动
四、手法的诗意化
与魏晋六朝小说“粗陈梗概”不同,唐人小说抒情主体意识加强,表现手法也多样化。唐人小说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来写小说。诗歌常用的手法有象征、想象、对比、写意等。在小说的写作中运用这些手法,增加了小说的诗意特征和抒情性。
唐人小说善于使用暗示象征的手法来抒情致意。正如鲁迅先生在《 中国小说史略 》中所述:唐人小说“托讽喻以抒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12}。无论写实的《 李娃传 》、《 霍小玉传 》,还是虚幻的《 任氏传 》、《 柳毅传 》都寄托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象征了现实人生。而如《 枕中记 》和《 南柯太守传 》这两篇小说的象征性、寄托性尤为浓厚。这两篇小说虽然情节略有不同,但都有梦中富贵、醒后皆无的情节,故事中的幻想世界都象征着唐代现实社会,作者都在小说中寄寓了人生如梦、富贵如云的思想。正如前人所言:“传奇演义……其文章近于游戏。大约空中结撰,寄姓氏于有无之间,以征其诡幻,然博考之,皆有所本。”{13}《 枕中记 》和《 南柯太守传 》虽荒诞不经,但它们皆有所本,即现实人生。现实人生以虚幻情节出之,给唐人小说涂上了一层诗化的色彩。无名氏《 东阳夜怪录 》中,病驼、老牛、羸猫、瘦驴皆登诗坛,各言其志。诗虽出淹蹇不得志的动物之口,传达的未必不是同样潦倒的失意文人书剑飘零、落拓江湖、瞻望前途、四顾茫茫的感喟。象征也可以比兴出之。
写意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重神不重形的美学思想。这种美学思想融入到小说中,把诗的精神带到小说中。桃源居士《 唐人小说序 》说:“唐人于歌律以兴以情,在有意无意之间。”{14}那么也可以说,在创作主体意识和抒情意识的驱动下,唐人小说以兴以情,在有意无意之间,与诗歌略同。所以前人曾称“唐人小说摛词布景,有翻空造微之趣”{15}。唐人小说在塑造人物、布局情节等方面的确有遗貌取神的诗意特征。唐人小说抓住人物、景物或情节最有特点及最主要的部分进行描写,略去次要的细节,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令读者回味。如《 霍小玉传 》写霍小玉临终与李生相见一段,没有对霍小玉外貌动作做过多的描写,只抓住“含怒凝视”和“反顾李生”{16}这两个典型神态。这两种神态看似矛盾,但又真实无比,把霍小玉既怨怒又痴情的神态传神地表露无遗,读者可以想见霍小玉内心对自身命运的哀叹,对李生的怨愤,对原来美好爱情生活的怀念等种种矛盾心情。又如《 柳毅传 》中洞庭龙女“风鬟雾鬓”{17}的描写,钱塘君“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雨雹,一时皆下”{18}的描写,都能体现出略貌取神的美学特色。
五、语言的诗意化
创作主体意识和抒情意识增强,就必然相应地要求小说语言有充分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唐人小说语言“叙述宛转,文辞华艳”,继承了骈文、诗歌及民间俗语生命力强的词汇,也吸取了诗歌在语言结构方面严谨灵活、精练准确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崇尚华丽多彩、准确生动的独特语言风格。
唐人小说语言具有铺排性。这种语言骈散杂糅,多用四言句,杂以排偶,铺陈藻饰,表现出散韵结合的外部特征和雅俗交融的内质特色。《 游仙窟 》整篇都用骈文写就。这种骈体俪句,继承了汉赋铺张叙事的语言特色,喜用对偶、排句,不但词采富丽多姿,描写也细腻动人。这种诗化的语言用于人物塑造和情景描绘时,有一般散文达不到的诗意之美,既通俗雅洁,又增强了作品诗的色彩和韵味,使读者读起来韵律铿锵,朗朗上口,形成既凝练流畅又活泼生动的语言风格。
唐人小说语言具有音乐性,富有抑扬顿挫、起伏跌宕的韵律美和流畅回环的音乐感。如《 柳毅传 》写洞庭龙女之回宫,“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怡怡,幢节玲珑,箫韶以随。红妆千万,笑语熙熙,中有一人,自然峨嵋,明珰满身,绡縠参差。……若喜若悲,零泪如丝。须臾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环旋,入于宫中”{19}。其中“怡”“熙”属于同一韵部,“差”“丝”属于同一韵部,“随”“嵋”属于同一韵部。四字一句,韵脚都在偶句最后一个字上,韵律整齐,同时两句一换韵,而且不同韵脚之间错落有致,不呆板而富于变化。
唐人小说语言具有色彩性。美国学者阿恩海姆在《 色彩论 》中说:“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思想感情。”{20}正因为色彩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诗人才注意运用色彩感强的语言去构成诗句,来感染读者的情绪。唐人小说的作者也注意到了色彩的重要性,并加以运用。如《 裴航 》写云英之貌,“露裹琼英,春融雪彩,脸欺腻玉,鬓若浓云,娇而掩面蔽身,虽红兰之隐幽谷,不足比其芳丽也”{21}。这段话描写云英容貌之艳丽,用了白、红、黑等多种色彩,而且还用了大量比喻:“琼英”“雪彩”“腻玉”“浓云”,这些也都是色彩性强的词汇。
内在浓厚的创作主体意识和抒情意识,提高了小说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为增强作品与读者的共鸣,唐人小说注重渲染气氛。这种诗意化的特征不仅感染了读者,更打破了诗歌与小说之间的文体界域,使唐人小说获得了诗化的美学品质,从而达到唐人小说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22}的艺术境界,极大地提高了小说的文学地位。正是诗意的特征使唐人小说正式登上了文学的殿堂。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王动,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文学硕士。
①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
②③ [唐]孟棨.本事诗.选自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Z].北京:中华书局.
④⑦⑧⑨{10}{11}{16}{17}{18}{19}{21} 汪辟疆.唐人小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⑤ 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⑥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戏曲论文集[C].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
{12} 鲁迅.鲁迅全集·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13}{14}{15} 孙逊,孙菊园.中国龙古典小说美学资料汇编[Z].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20} 阿恩海姆.色彩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
{22} 虞集.道园学古录·写韵轩记[M].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