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秋夜》象征意象新解
作者:秦其良
摘 要:鲁迅在散文诗《秋夜》中,创造了枣树等一系列象征性形象,对于这些形象的象征意象,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本文结合鲁迅当时创作环境及生活实际,着重分析了枣树及小粉红花的象征意象,明确指出枣树的象征意象是鲁迅和朱安,小粉红花的象征意象是许羡苏。
《秋夜》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开篇之作,创作于1924年9月15日,此文写秋夜后园和室外所见所感,描写了萧条、寒冷、阴沉的秋夜中的各种景物,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蝴蝶、蜜蜂、小青虫等一组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苦闷、矛盾、激愤。因为当时难于直说,所以措辞很含糊,文中的景物到底象征什么?这一系列的意象让人捉摸不透,在文学界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下面重点对枣树及小粉红花的象征意象作简略分析。
一、枣树的象征意象
对枣树的象征意象,人们较一致的看法是:《秋夜》中“枣树”的象征意象就是鲁迅自己。如王晓明认为“那枣树便是明显的自况”①。郭志刚等认为:“《秋夜》中的‘枣树’、《雪》中的‘朔方的雪’、《过客》中的‘过客’、《这样的战士》中的‘这样的战士’,都是鲁迅的自我写照。”②如果说枣树的意象是鲁迅自我形象,那么,鲁迅在文中写一棵枣树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写两棵呢?而且在文中是有明显区别的。
在《秋夜》开头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第四自然段又写道“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③在文中鲁迅是有意要标明是两棵枣树,而且用“他们”、“他”区别开来。阎玮、张同俭等认为:“枣树是作者讴歌具有韧性战斗精神的革命战士形象。”“是抗拒黑暗势力的一种象征”。“将两棵树分开来写造成复沓的句式,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而且是互相支援的两株,这就给人以力量,多一份安慰和喜悦。”④他们把枣树的象征意象笼统地概括为“革命战士”,这似乎很难说得通。因为,鲁迅在写此文时,虽然支援女师大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但毕竟还称不上是革命战士。要称得上是革命战士,当时只有共产党人。这显然不是象征共产党人。对两株树分开来写,说是起到强调作用,并且说是互相支援,这也太牵强了。文中写到枣树有抗争精神用的是“他”,而不是“他们”,用复数“他们”的时候,根本看不到有互相支援。
刘真福认为:“为什么反复点明枣树?大概是为了表明枣树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表明作者在各种景物中突出枣树的形象。另外,作者还有可能是为了表现一点语言的谐趣。”⑤刘真福的看法,只能表明他仅是从文字表面来认识问题,是为了突出枣树的形象,表现语言的谐趣。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可取的。如果我们自己写作时,把相同的两棵树分开写成一棵是,还有一棵也是,别人会说啰唆。如果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老师肯定会说重复。鲁迅这样的大家,肯定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同样的两棵树分开来说,这里肯定有用意。他不是只写鲁迅一个人,也不是为了突出枣树的形象而重复,更不是为了表现语言的谐趣而重复。
只要看一下上文引用的第四自然段就较明白了。鲁迅在文中先说“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后又说“他知道”、“他简直落尽了叶子”。这里“他们”的象征意象应该是两个人,一个是鲁迅,另一个应该是与鲁迅生活在一起的另一个人。“他”的象征意象应该是鲁迅本人。那么,与鲁迅生活在一起的那“还有一棵”的象征意象,我认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结发妻子朱安。
鲁迅1906年7月奉母命与朱安结婚,结婚的第一天鲁迅哭了一夜,第二天就住到自己的书房,第四天去日本,回国后无论在绍兴、杭州、南京,还是到北京,都是一人独居。在母亲的要求下,才购八道湾房产,接妻子、母亲、弟弟周作人、周建人两家一起到北京居住,但鲁迅与朱安仍是分室而居。1924年8月鲁迅与周作人夫妻闹翻,鲁迅与朱安一起迁居砖塔胡同,过上夫妻两人的家庭生活,但仍是分室而居。作为朱安,结婚后尽自己的努力,照顾家庭和母亲,细心观察鲁迅及母亲的生活习惯,做他们喜欢吃的饭菜。冬天冷了,为鲁迅做新棉裤,但鲁迅宁愿受冻也不愿穿,把它送回朱安房里。鲁迅因受周作人夫妇之气而肺结核病复发,朱安尽心尽力,精心服侍,使鲁迅较快地得到康复。朱安一直希望夫妻关系能好起来,做出种种努力,讨鲁迅欢心,但因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差异,朱安的努力往往是适得其反,反而增加了鲁迅的烦恼。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鲁迅与朱安夫妻关系虽已十八年,到北京后也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但仅是形式上的夫妇,虽然朱安爱着鲁迅,但鲁迅从来就没有喜欢过她,没有爱过她,就同毫无关系的两人一样。所以,鲁迅一开始写两棵枣树,一棵是,还有一棵也是,将两棵枣树分开来说,就很自然的了。写“他们简直都落尽了叶子”,“他们”的意象是鲁迅与朱安,在封建包办婚姻的重压下,受伤害的不仅是鲁迅,同时还有朱安。接着写“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打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结合当时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应该意指鲁迅购买八道湾的房产,与全家一起居住,并用自己的收入供养全家人,后因与周作人夫妇失和搬出八道湾,房产留给了周作人夫妇,自己另外再购新房,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欠了一些债务。所以说“落尽了叶子”。但作者不是主要来写两个人或两个人的小家庭,主要是写鲁迅自己。所以,下文就只写一棵枣树,用“他”,即写鲁迅自己了。
以上分析认为,枣树的象征意象是鲁迅与朱安,用“他”时象征意象是鲁迅。
二、小粉红花的象征意象
小粉红花的象征意象是什么,说法也不一致。一些分析文章仅是说,《秋夜》创造了一组象征性形象,根据鲁迅文中的描写,说明了这些形象的特性,但这些形象各自象征什么,就没有细说了。有人虽然明确指出了它的象征意象,但本人认为值得商榷。如取名为孤旅西宾的网民,在网上回答《秋夜》中的小粉红花象征什么时说:“作者着意刻画的小粉红花是一个弱小者的形象。”又说“作者对于小粉红花的描绘,很符合当时许多青年知识分子的状况。”⑥香港学者吴茂生也有相近的看法,他认为“小粉红花象征青年”⑦。刘真福的看法也差不多,他认为:小粉红花“象征着社会上心地单纯而善良的受压迫的弱势人群”⑧。他们共同的看法是,小粉红花的象征意象是青年,而且是处于弱势状态的青年,是一个概数,不是指某个人。他们仅是就鲁迅文章中描绘的小粉红花的特点来判断,是只注重表面现象的判断,这些判断不切合鲁迅写作的实际。应该说,小粉红花是有特指的。鲁迅写的是在野花草中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小粉红花,“她”在瑟缩地做梦。作者用的是“她”。所以,余放成认为:“小粉红花象征许广平。”⑨
小粉红花象征意象到底是不是许广平呢?我们可以看一看鲁迅与许广平相识相爱的过程。许广平1923年二年级时听到鲁迅的授课,虽然许广平第一次听课坐在第一排时就被鲁迅深深吸引,但仅是听课提问而已,鲁迅总是一上完课就走,他们是一般的师生关系。许广平第一次给鲁迅写信是听课一年后的1925年3月,第一次到鲁迅家是开始通信一个月后。开始通信时许广平也只是向鲁迅求教问题,两人感情的变化是在1925年6月端午节,许广平等到鲁迅家吃饭以后。鲁迅写作《秋夜》是在1924年9月,从先后时间来看,鲁迅不可能把许广平用小粉红花来象征。再者,鲁迅笔下的小粉红花在夜气的侵袭下,瑟缩发抖,这与许广平的性格也不合。许广平敢作敢为,大胆泼辣,没有一点小粉红花的性格。余放成认为:“小粉红花是众多不知名中记得的,现在还开着,更细小,在寒冷的秋夜里冻得红惨惨地,瑟缩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夜空将繁霜洒在她身上,暗示1923年的寒假里,为照顾得了猩红热病的许广平,许当时的男友被传染而不治身亡,她却奇迹般地活下来。”⑩ 事实上鲁迅写《秋夜》时,根本不可能知道许广平的这些事。据倪墨炎《鲁迅与许广平》一书介绍,许广平的初恋是她自己在鲁迅的南屋里絮絮地讲给鲁迅听的。{11}可以说是在鲁迅写作《秋夜》半年后了。从鲁迅与许广平相识的过程来看,小粉红花的象征意象不应该是许广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