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试析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创造艺术

作者:付 宁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人生悲剧
   摘 要: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是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匠。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小说情节曲折复杂,布局严谨缜密。本文主要探究托马斯·哈代是如何借助戏剧艺术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层层剥开造成人生悲剧的社会因素,将人物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进而解读人生的。
  
  一、引言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著名的英国诗人和小说家,是一位横跨两个世纪的作家,1840年6月2日他生于多尔塞特郡的博克汉普顿一个小村中,父亲是石匠,但非常重视对哈代的文化教育。1856年哈代离开学校,给一名建筑师当学徒。1862年前往伦敦,任建筑绘图员,并在伦敦大学进修语言,开始文学创作。哈代一生的大部分作品,包括《德伯家的苔丝》,都是以他的故乡,英国南海岸的多尔塞特为背景的。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以小说为主,他继承和发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传统,沿袭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辟了道路。
   哈代的文学生涯始于诗歌,后因无缘发表而改为小说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计出无奈》问世于1871年,1874年创作的第四部小说《远离尘嚣》是他的成名作,从此,他放弃建筑职业,致力于小说创作,他一生共发表了近二十部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德伯家的苔丝》。
   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下层劳苦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
   在世界文坛发展史上,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它将欧洲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推到一个整体的高潮。同时,在传统文学客观写实的基础上发展了主观写实,从而预示了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世界小说发展史上,哈代是站在历史转折点上的一位继往开来的伟大作家。
  
  二、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
  
   托马斯·哈代一生中创作的大都是些朴素、简洁和纯朴的人物形象。《德伯家的苔丝》写的就是一个聪明可爱、勤劳善良的乡村少女在家庭困境与社会习俗的双压之下如何被其愚蠢无能的父母一步步推进火坑并遭人奸污而最终走向毁灭的。
   《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故事发生在英国的一个乡村,五月的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此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却无法考证的消息使这位贫困家庭出生的小贩似乎有了发家致富的门路,便不假思索地将十六岁的大女儿苔丝送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家去认“本家”,借此摆脱经济困境。
   然而,不幸却降临到这位淳朴、善良、美丽的少女身上。这个与古老的武士世家毫无渊源关系,靠放高利贷起家的暴发户充满着邪恶。德伯老太的独子亚雷见苔丝年轻貌美,便装出一片好心,让她在他家养鸡。涉世浅薄,丝毫没有人生经验的苔丝没有看出亚雷的真面目,在一个周末的晚上,亚雷将她骗到树林里奸污了她。
   苔丝失身后,就像一只被捉到的小鸟,陷在绝望的深渊里,万念俱灰。带着对亚雷的无限仇恨和厌恶,带着心灵和肉体的巨大创伤回到父母身边,然而社会舆论却认为苔丝受辱是她本人的“罪过”。她不仅没有得到社会的同情,反而受到耻笑和指责,她忍受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和痛苦。婴儿生下后夭折,痛苦不堪的苔丝决定改变抑郁孤独的环境,去到一个南方的农场做短工。
   在农场,苔丝认识了二十六岁的安玑·克莱。他出身于富有的牧师家庭,但不愿意子承父业,“为上帝服务”,因而甘愿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来农场务农,以求自立。在日常劳动和生活的交往中,两人逐渐产生爱慕之情。安玑拒绝父母要他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小姐,宁愿娶没有地位的苔丝,而苔丝的思想却十分矛盾,她既对安玑正直的为人、自立的意志和对她的关怀有好感,又自哀失身于人,不配做他的妻子。在极度矛盾中,强烈的爱终于战胜了对往事的悔恨,她和安玑终成眷属。
   新婚之夜,苔丝将自己的“罪过”原原本本地告诉安玑,以求安玑的宽慰,没想到貌似思想开放的安玑立刻反目,无情地遗弃了她,只身远涉重洋到巴西去了,尽管他曾经有与别的女人放荡的经历。
   被遗弃的苔丝绝望之极,感情和心理承受的又一次打击使她重陷抑郁、孤独的生活之中,但为了生存,只好忍受屈辱和痛苦,拼命地劳作。同时,不屈服于命运的苔丝心怀一线希望,等待丈夫的回心转意。
   一年后的一天,在苔丝去安玑家打听消息回来的途中,发现毁掉自己贞操的亚雷居然成了牧师,正满口仁义道德地布道。此时此刻,苔丝的父亲猝然死去,房屋被人收回,全家栖身无所,这意外的变故使她生活无着。厚颜无耻的亚雷乘虚而入,用花言巧语和金钱诱逼苔丝与他同居。苔丝又气又怕,随即给丈夫写了封长信,恳求克莱速速归来保护自己。
   生活的坎坷,心灵的折磨,使在巴西贫困交加的安玑后悔当初遗弃苔丝的鲁莽行为,他终于懂得了宽恕,决定返回英国与苔丝言归于好,但为时已晚。安矶的归来,使苔丝感到无比绝望,因为客观情势已难使她同自己心爱的丈夫百年和好。在绝望中,她积蓄所有的仇恨,亲手杀死了亚雷,而后与安玑在荒漠的原野里度过了几天逃亡的欢乐时光。命运似乎总对苔丝不公,在一个静谧的黎明,苔丝被捕,接着被判绞刑,安玑遵照苔丝的遗愿,带着忏悔的心情和苔丝的妹妹开始了新的生活。
  
  三、作品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发表于1891年,是哈代的优秀代表作,它以19世纪末英国农村为背景,通过对女主人公苔丝短促一生的悲惨遭遇的描写,展现了一场人间悲剧,以此对资产阶级的伦理道德、法律、宗教等上层建筑发起了一场公开挑战。
   苔丝姑娘是作者倾注了全部心血、用饱蘸深情的笔触塑造的艺术形象。作者给本书定的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不仅点明了小说的主题,而且进一步阐明了苔丝的悲剧性质。作者对女主人公的描写采取了传记的形式,从苔丝的童年时代开始,直至被处以死刑,整篇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作者对以苔丝为代表的贫苦人民的无限同情。苔丝17岁被亚雷奸污,婚后又遭遗弃,然后再与亚雷同居,在世俗的目光中,这样的女人是不贞洁的,甚至是淫邪的;而哈代的观点恰恰相反,他认为苔丝的“纯洁”表现于她为人处事的善良品性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认为她在道德的伟大方面无可比拟地超越那些贵族和有钱的寄生虫。作者保护主人公,而攻击虚伪的资产阶级道德,攻击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不正当刑律。作品故事结束时用了这样充满激烈讽刺的话:“刑律执行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哈代通过苔丝一生的遭遇告诉人们:统治者是怎样逐渐地用惨无人道的办法把苔丝推到这个结局的。残酷和没有正义、暴力和无法无天,如此的社会现实决定了苔丝一生的悲惨命运,作品成功地塑造苔丝这个代表苦难人民的典型形象,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安玑·克莱是作品中另一个悲剧性人物形象。这位出身于中产阶级的知识青年不愿违心地“为上帝服务”,一心希望能做“造福人类”的工作。这使他成了宗教和家庭的叛逆。他蔑视传统的礼教和习俗的偏见,敢于与门不当,户不对的乡村姑娘真诚相爱,这些哈代都用赞许的笔调来描述。然而,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使安玑·克莱无法摆脱旧道德、旧观念的桎梏,因而导致了苔丝更大的悲剧,使天真善良的苔丝失去最后的精神支柱,成为旧宗教的牺牲品。安玑在紧要关头,暴露出自私自利、目光狭隘的小市民特征,这一点,作者有意进行了批判。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