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谈张贤亮小说中性爱描写的旨趣

作者:田 鹰




  
   这里张贤亮用隐喻的语言详细地描写了性,透过生活的真实,窥探了生命的本能属性。他对人类的原始生命力不仅作为人性的组成部分予以肯定,而且把它描写得极美。其中的性行为描写、性心理刻画使人读后不但不会觉得淫秽,反而具有一种原始生命力勃发的美感和庄严感。然而他对这种生命力的勃发的描写仍旧是很保守的,就是到最后章永璘恢复了自己作为男人的雄风之后,黄香久也只兴奋地说了“你好了”三个字表达她内心的喜悦:
  
   她两手捏着衬衣两片下襟,往两边一分,胸前一排按扣扑扑扑地全扯开了。那不是按扣迸绽的声音,而是一种撕裂开皮肤的声音;她拽开的也不是她的衬衣,而是她的胸脯。在我面前,两大团雪白的莲花似的乳房一下子裸露无遗,莲花中间是通红的花蕊,花朵还在一池清水中荡漾。花朵和花蕊,都比我记忆中的更大、更鲜明、更具有神韵。
   石破天惊!我遽然产生了一种我从未有过的冲动。这就是爱情?我一伸手搂住了她……
   “你好了!”她的声音从很深很深的水底浮上来。(第三章,第554页)
  
   唯一一次在户外的性爱场景是在小树林里:
  
   她很知道自己的优点。因为没有生过孩子,又长年进行体力劳动,所以还保持着少女般的体型。又肥又大的衣服罩在她身上,使她显得越发娇小,越发年轻。她把湿漉漉的头发拢在脑后,用小手帕束着。像刚沐浴过的一样,滑润的面孔上容光焕发,荡漾着诱惑的笑意。我没有回答她,站起来,扔掉烟卷,把她搂进怀里。一霎时,我似乎搂的是一团云,一团雾,一团空濛的暖烘烘的蒸汽。那件肥大的衣服造成了如此美妙的触觉!她顺从地小心地躺到蒿草上。她的小腹温暖而结实。我把脸埋在她圆滚滚的脖颈和肩膀之间。她的头发、她的肌肤、马莲、落叶与泥土的气味,混合成一种令人沉醉的芬芳。
   ……
   我永不安宁的灵魂又剧烈地骚动起来;我耳边总隐隐约约地听到远方有谁在呼唤。这里是令人窒息的地方,这是个令人消沉的小村庄,就和你迷人的颈窝里一样。你赋予了我活力,你让我的青春再次焕发出来,但这股活力却促使我离开你!这次青春也不会是属于你的……
   一会儿,我们疲乏而舒畅地躺在蒿草上。(第一章,第564页)
  
   张贤亮成功地以性爱为视角揭示了性与人物、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他第一个把“性”这个人们谈之色变的字搬上了大雅之堂,通过文学描绘使人们意识到性也是天赋人权之一,是不可压抑的。小说正是通过描写男主人公性的压抑到性能力的丧失来揭露极左路线的残忍无情。小说中也正是由于这些性描写才使得小说中的人物都闪烁着血和肉的光辉,从而使他们更真实,更具有人性。凡是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读了这几段描写之后,是决不会产生丝毫“淫秽”之感的,因为张贤亮所做的只不过是诗意地还原真实,还原生活。这表达了他对人性的重视与尊重。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性爱不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生理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一种包含了多种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制约的社会行为。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一面镜子不可能脱离社会现实。因此文学作品描写人的性爱实质上就是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学中表现的性爱意识指的是将人们引向灵与肉和谐统一境界的一种情感方式——艺术方式,即通过性意识、性心理的描写来反映整个社会和人生。性意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客观存在的。性爱本来就是如同人类饮食一样的自然属性,“它是所有冲动中力量最强大、活动最旺盛的;它占据人类黄金时代(青年期)一半的思想和精力。”③它几乎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是人类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于此,长期以来,它成为各种文学表现的重要主题之一。马克思对两性关系层的剖析也证实了这一点,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人一方面赋有自然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是作为禀赋和能力、作为情欲在他身上存在的;另一方面,作为自然的、有形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人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情欲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在他之外存在着的;但这些对象是他的需要的对象;这是表现和证实他的本质力量所必要的、重要的对象。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在向往性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欲对象,性爱在本质上是欲求他(她)的情欲对象的身体的一种自身冲动,这是与生俱有的,如果没有这个情欲对象,人的“本质力量”就无法得到“表现和证实”。因此,对于文学中的性描写,我们从认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这个视角来读是必要的,也会受益匪浅的。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田 鹰,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① 转引自《台港〈金瓶梅〉研究论文选》,石昌渝、尹恭弘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页至第4页。
  ② 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贤亮选集》(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438页,其他引文均出自本小说。
  ③ 叔本华:《性爱的形而上学》,转引自孙琴安:《性文学十讲》,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