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少女眼中的世界

作者:张 纪




   现实生活中的所有物质现象与叶尼娅的精神世界在小说中彼此融合,同样,人与大自然的同一性也体现于这部小说的描写之中。当女主人公叶尼娅心情不好的时候,户外虽然是春天,本应是阳光明媚的。但是这个春天似乎也受到叶尼娅无聊心境的影响,“难成气候的乌拉尔的春天”变得“病病歪歪”。在帕斯捷尔纳克完成《生活啊,我的姐妹》时,其基本的美学思想就已经形成了:着重表现人与大自然的一体性。他的诗歌中充满了说不尽的热情和对大自然的感恩。帕斯捷尔纳克在领悟了大自然之后,力图洞察大自然的灵魂。于是,“大自然被赋予了与诗人平等的主体特性,它成为一个行为主体,而不是被描述的消极客体。”⑤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在沉默的植物身上看到与人类的心理状态相似的地方,感觉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作家将诗歌中的感悟和创作观念带进了中篇小说的创作中,人与自然的统一被深深地植入“柳威尔斯的童年”中。作家为了将自然与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时空的枷锁。大自然先是渗透进房子里:“透过窗帘泻入一片静悄悄的北方的阳光”,“房子和院子之间的界限消失了”。作者为了表现人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还强调了包围着人的大自然所赐予人类生活和思考的能力。在小说中,被家庭教师和母亲误认为小小年纪就开始擦粉的叶尼娅觉得很委屈。与母亲辩驳的过程后,事情仍得不到解决。于是,叶尼娅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大自然,她“用哭红的眼睛瞪着玻璃窗,轻轻抽泣。流冰顺流而下,吱吱作响。天上闪耀着一颗灿烂的星。空旷的寒夜呈现出毛躁金属的没有光泽的黑色。……叶尼娅重又朝星星和卡马河望了一眼”。在这样的观察过程中,叶尼娅似乎领悟了大自然赐予自己的思考和行动的力量,认识到自己需要听从大自然的召唤,“她下了决心,不顾水冷,不顾流冰,倏地跳进河里”。当然,叶尼娅并没有跳进河里,她只是在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叶尼娅动情地将这件事叙述给母亲,并得到母亲温柔的拥抱。
   在帕斯捷尔纳克的笔下,不仅是大自然被赋予了“灵魂”,就连家中的物品也被赋予了人类心灵的情感。这些家居事物(如电灯)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的心境,当叶尼娅苦恼地沉浸在长久而烦闷中的时候,电灯也“衬托出傍晚空气的空虚。这些电灯没有光亮,仿佛病态的果实”。除此之外,它们还可以感应房子以外自然界中发生的一切,“这些电灯……与春天的天空关系密切,它们和天空靠得那么近,就像病床旁的饮料。它们的魂在房间外面”。于是家居物品成了叶尼娅与大自然这两个主体相联系的媒介。当叶尼娅被误解后,她开始听从大自然的教导。叶尼娅的这一决定,似乎得到了接近大自然的家中物品的赞许。它们重新靠近她,融入进她的生活:“电灯重又像冬天那样成了柳威尔斯家里的电灯——炽热,勤勉,忠诚。母亲买来的玩具松貂在蓝色的羊毛台布上跳跳蹦蹦。……叶尼娅坐到长沙发的边沿上,显得疲惫而又幸福。她落座的姿势很谦虚,也很优美。”帕斯捷尔纳克通过女主人公赋予家居事物的这些心灵感受正体现了他所遵循的精神与物质、主体世界和现象世界相统一的创作原则。
   《柳威尔斯的童年》作为帕斯捷尔纳克中篇小说创作的代表,其中所体现出的美学思想在作家后来创作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人如何融化于大自然之中,物我同一的理想是如何体现的,大自然如何赐予人类爱的力量。长篇小说对主人公日瓦戈的自我体验、精神感受、情绪心理的刻画,以及对与此相关的大自然景色和环境气氛的描绘,都是物质和精神世界的统一,人与自然融合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日瓦戈和叶尼娅一样都是在与大自然的融合中感受到心灵的安逸,感受到生活的魅力。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人与自然融合所产生的力量可以战胜空间和时间的羁绊。《柳威尔斯的童年》“在同时代的小说创作中别开生面”⑥,它不仅体现了帕斯捷尔纳克独特的创作思想与艺术特征,也奠定了作家在俄国文坛上的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张 纪,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
  
  ①③ 转引自薛君智:《回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93页,第76页。
  ② [俄]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人与事》,乌兰汗、桴鸣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3页。
  ④ [俄]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柳威尔斯的童年》,曹国维译,载《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986页-第997页。
  ⑤ 阿格诺索夫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53页。
  ⑥ 汪介之主编:《20世纪欧美文学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73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