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论梁山好汉的另一面
作者:阳建雄 侯玉兰
五、崇尚狭隘的江湖义气
水浒英雄无一例外地崇尚“义”。在“义”字大旗的感召下,他们患难相扶、吉凶相救、扶危济困、除暴安良,不由人不肃然起敬。尽管如此,他们所崇尚的“义”,毕竟主要是在江湖游民的文化心理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带有较为浓郁的江湖文化色彩,不过是一种狭隘的江湖义气。这种狭隘的江湖义气虽然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危害之深也是不容忽视的。纵观《水浒传》,这种崇尚狭隘的江湖义气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使人渎职犯罪。比如身为郓城县押司的宋江“担着血海也似干系”给朝廷要犯晁盖通风报信、在清风寨当副寨主的花荣想方设法窝藏杀人犯宋江、掌管一方治安的郓城县都头朱仝故意放走杀人犯雷横等都属于这种情况。第二,使人黑白颠倒。比如梁山泊好汉劫江州法场救宋江、取无为军杀黄文炳一家老幼就是这样。宋江酒后在浔阳楼题诗,诗中谋反之意不言而喻。黄文炳据此把宋江告到官府。黄文炳这样做虽有个人的目的,但也并没有捏造事实。可在梁山好汉的眼里,宋江有没有谋反之意并不重要,黄文炳有没有捏造事实也不重要。好汉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义气”二字。为了所谓的“义”,他们救宋江、杀黄文炳及其老小,可谓黑白不辨。第三,使人为虎作伥。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要数武松。武松自诩“平生只要打天下……不明道德的人”,其实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不明道德”的糊涂虫。被发配到孟州后,施恩父子用小恩小惠就收买了他。在所谓的“义”字的驱使下,武松全然没了是非观念,主动替施恩—— 一个更坏的恶霸去打另一个恶霸——蒋门神,并帮他从蒋门神手中夺回了快活林,从而让他“加利倍”剥削快活林的店家、赌坊和兑坊等。——武松这样做,难道不是在助纣为虐吗?
综合如上五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水浒好汉身上确实存在着“恶”的一方面。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的确,人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梁山人物也概莫能免:一方面他们“能做出轰轰烈烈的英雄勋业和自我牺牲”,另一方面他们也“有破坏性”。胡适曾把梁山好汉称为“强盗”,鲁迅先生也认为“宋江为盗亦是事实”,毋庸置疑,《水浒传》确有诲盗的作用。如果我们不对《水浒传》里的好汉作出正确的道德评价,其消极的因素势必会给人们特别是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所津津乐道的是“梁山好汉”阳光的一方面,而对于他们性格和行为中恶的一方面或视而不见,或讳莫如深,这种做法其实有百害而无一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正确认识和评价“梁山好汉”,剔除其“恶”的一方面对民族心理和社会风气的消极影响,已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阳建雄,湖南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侯玉兰,衡东县岭茶小学教师。
①左子翊. 智取生辰纲与强盗逻辑[J].书屋,2006,(1).
②⑤马积高、黄钧.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③夏志清. 中国古典小说导论[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
④何等浩、宣杰.《水浒传》的思想性与逻辑性质疑[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