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大自然的音籁 灵魂的交响

作者:廖玉萍




   关键词:徐志摩 音乐美 回环 节奏 音调
   摘 要:《雪花的快乐》是一首纯诗。通过对徐诗语言回环、节奏和音调三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徐志摩的诗作中,它们是有机、和谐、统一的整体,其中以回环美体现得最为突出重要。从而揭示了其诗歌语言具有奇异魅力的原因,指出徐诗语言基质对当今诗歌创作和理论建设的意义。
  
   此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是徐志摩回国后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的首篇。诗人这样的编排绝非随意,《雪花的快乐》中那轻盈的飞向美丽清幽世界的雪花也可看做诗人自己,他刚回国时那种对理想充满信心的欢愉情绪自然地流露其中。朱湘称其是《志摩的诗》中最完美的一首,诗人致力于诗歌内在音乐美的追求,强调内在结构的整齐,讲究复沓回环的旋律,形成他神思飘逸、柔婉缠绵的诗歌特色,这可算是新诗史上第一人。本文以回环、整齐、音调三个方面来分析《雪花的快乐》的音乐美。
  
  一、回环的音韵美
  
   徐志摩是新格律诗的代表,力求外部形式的单纯和统一,而在章法上是一个章节形式的反复呈示和展现,又用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的排列方式,产生一种错落有致,循环往复的建筑美与音乐美。这类以《再别康桥》和《雪花的快乐》为代表。
   1.押韵自由多变的混响美 《雪花的快乐》中的押韵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句尾用韵既有规律,但又千姿百态。比如每节均为五句,但前者每节采用的是aabbb 的韵式,即前两句用一个韵,后三句换另一个韵,如《雪花的快乐》刚开始采用了“a”这个既开放又柔和的韵脚,与“雪花”“潇洒”的神韵相应,到第三行换与“翩翩”的神韵相应,更加响亮上扬的“iang”韵。其次用韵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脚韵,徐志摩还很注意头韵与间韵,头韵与间韵能使诗行中的字与本行或另行之间的字押韵,有的采用词组排比或间断反复形成复韵。间韵能使人感受到音韵在诗行中间跳动,造成音流畅通,韵律鲜明之感。比如这首诗的第一节:第一句中的“假如”与“雪花”押a韵,第二句中的“翩翩”和“半空”押an韵,这是头韵与间韵的运用,而第一句的“雪花”又与第二句的“潇洒”押尾韵a;第三句中的“一定”与“认清”押ing韵,末尾一句“地面上”和“方向”押ang韵,这也是头韵与间韵的运用。第三句的“方向”又与第四句的“飞扬”、第五句的“方向”押尾韵iang,正是因为有了“假如”、“雪花”、“翩翩”、“半空”、“潇洒”、“方向”、“飞扬”“地面上”、“方向”十个词语在音韵上的循环呼应,才大大加强了诗歌旋律的混响美,徐志摩紧紧围绕着突出诗的节奏和旋律这一轴心而安排用韵,变化多端且有规律,有利于音节的匀整和流动,构成一种押韵自由多变的混响美,给人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像是一首乐曲响起在林间,并且久久回荡在上空,体现出雪花的快乐是一种追求,一种向往美好的快乐。
   2.双声、叠韵的回环美 所谓“双声”就是指两个声母相同,《雪花的快乐》一文共有60个词,双声词有“翩翩”、“凄清”、“琴情”、“惆怅”、“娟娟”、“盈盈”、“沾住”、“心胸”、“溶入”、“心胸”共10个,占16.7%;所谓“叠韵”即指韵母相同或相近.《雪花》中的叠韵词有“潇洒”、“认清”、“方向”、“不去”、“幽谷”、“住处”、“探望”、“身上”“清香”、“身轻”、“衣襟”、“柔波”共12个,占20%。在声音上造成回环之美,这种类似回声的“一咏三叹”,显得久远而绵长,充分表现了诗人柔美飘逸的艺术风格;再加上叠词的跳跃式的节奏,与自由自在飞跃向上的内在精神非常和谐,充满了快乐轻盈的旋律美。
   3.舌尖前音的轻柔美 徐志摩爱在诗中集中运用zh、ch、sh、z、c、s、j、q、x和零声母y。统计《雪花的快乐》发现:全诗共167个字,22个声母中每个声母在诗中的平均占字数为7.5,声母为c、s、zh、ch、j、q、x的字有52个。按发音方法分:zh、ch、z、c、j、q 为塞擦音,s、sh、x为擦音;从发音部位来讲:z、c、s是舌尖前音,发音时舌尖抵着下齿背;zh、ch、sh是舌尖后音,发音时舌尖抵着上齿龈;j、q、x是舌面音,发音时舌尖抵着下齿龈,舌面前部拱起贴近硬腭前部。但在吴方言中,“没有翘舌音”,即没有舌尖后音声母,zh、ch、sh全发成z、c、s,因此zh、ch、sh、z、c、s、j、q、x的发音都是舌尖抵住下齿背,而擦音、塞擦音开口度较小,比塞音、鼻音、边音声母的发音优柔典雅、缠绵温婉,诗中大量集中地用塞擦音与擦音,可以构成和谐圆滑轻柔的音乐效果,加强诗的灵动柔美之感。零声母y在徐诗声母中占的比重也很大,在《雪花的快乐》中以y声母的字数18个,约占11%,“零声母字的开头虽然说是元音,但在实际发音上往往带有那么一点儿同部位的摩擦成分。例如‘衣’、‘鸦’的开头就带有与i同部位的摩擦成分,若精细地描写‘衣’、‘鸦’可作[ji] [ja]‘迂’、‘远’的开头往往带有与同部位的摩擦成分,因此,‘迂’、‘远’可标作[чу]、[чan]”,由此可见零声母y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擦音成分,这样也就与诗中的zh、ch、sh、z、c、s、j、q、x这些擦音、塞擦音形成呼应之势,使徐诗有着婉转流走的旋律美,语音温馨柔美、轻盈飘逸、缠绵感伤,具有女性的阴柔之美,更显其飘逸柔美的艺术特点,难怪诗人曾说:诗人的一半是女性的。
   4.复沓手法的婉转美 即反复使用形式和意义相近的字、词、句、段, 造成回旋与曲折,留下不绝的余韵,使诗歌具有内在的节奏感和旋律美。AA式的叠字有“翩翩”、“娟娟”“盈盈”,表现了作者如雪飘飞、如雪自由、如雪晶莹,凭借自身的轻盈漫然而过,无所依托、无所凭附,徐志摩“羽化为雪”与“庄周梦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达到了“坐忘”的地步。叠字增强了诗歌的柔和宛转;叠字的使用与其地域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徐志摩是浙江海宁硖石人,其方言归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当地人说话喜欢用叠字,例如动词重叠常用AAB式,太湖片附加成分用“看”,如上海话、嘉兴话“吃吃看、问问看、看看看”,南部各片用“沇”、“望”、“相”、“起”,如温州“吃吃沇、想想沇、听听沇”,永康、武义“讲讲望、写写望”。叠词的运用也非常多,文中的“飞扬,飞扬”,“不去、不去”“消溶,消溶”,给人以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感觉。重句如《雪花的快乐》中“飞扬,飞扬,飞扬,——”如同一再重复的旋律,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内心对自由、爱与美的执著追求。
  
  二、和谐的节奏美
  
   徐志摩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他的内涵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所以在创作中特别重视音节的排列。请看《雪花的快乐》一诗: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从全诗看,他的句法、格律相当欧化。首先,诗节与诗节十分均齐。从每个诗节看,都有五个诗行,排列方式也相同。从每个诗行看,基本都是三顿。其次,在诗节、诗行的均齐排列中又有灵活的变化。每个诗节的三、四行都退后一格,他更擅长的是用标点符号来达到明显的停顿效果,如其中的破折号则在视、听觉上都是一种突转。他在第四句中运用标点符号使一个句子分为三个短句。前三句都是八个字,整散相间,从视觉上赋予诗节以错落有致的动感,再加上灵活自然的韵脚,从听觉上赋予诗篇以往复回环的美感。均齐中含变化,变化中含均齐,造成了同雪花飘飞回旋相和谐的旋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