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文学文本多元解读的精神坐标
作者:邵子华
三、精神坐标的指导意义
从这个精神坐标中可以看出,多元解读的价值取向只能在一个象限之内,这就是说,它必须是正值。虽然如此,随着阅读活动对人类理性精神的吸纳和展望,特别是随着阅读主体生命体验的深度参与,这个区间是一个无限开阔的想象空间,是一个不可穷尽的精神天地。读者的精神完全可以在这个天地里自由地翱翔。我们也会清醒地意识到,任何多元解读的取值都不能是负数,就是说,我们既不能放逐阅读个体的生命体验,只是人云亦云地学舌和卖乖,也不能悖离人类的理性精神,把文本解读作为低俗的消遣和发泄,更不能迷失了展示和确证人的本质特征力量的崇高精神。如果迷失了崇高,就会使文本解读沦为粗俗的游戏和恶作剧,进而导致丑陋恶俗在人性中的泛滥。我们对英雄要心怀景仰,对不幸的人们要心怀怜悯,对邪恶的要心生憎恶。我们对阿Q,对孔乙己,对路瓦栽夫人,都不能冷眼旁观地戏弄或嘲讽,我们应当从他们身上看到人格扭曲的悲哀,从而担当起拯救的责任。
进一步说,个体的生命体验属于善的范畴,它指向人的生命价值。人类的理性精神属于真的范畴,它指向人的社会价值。崇高则是二者的交融,基本上属于美的范畴,它是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我们的阅读活动正是在崇高精神的照耀之下来观照、剖析和提升人性,来憧憬和描绘我们人类的生活。我们要能够从美中听到一种召唤,从而心生向善之心;从丑中感到一种警戒和震栗,从而知耻而勇;从悲剧中升腾起一种力量,从而感受到一种责任;从喜剧中品味出一种辛酸,从而明确了自己的人生选择。从滑稽中看到严肃,从荒诞中看出正经,这就是说,我们要有爱心,要不屈服,要超越,要努力向上,从对文本中人物的反思开始,走向自我生命的高远和豪迈。
我们还要进一步追问,读者怎么能够感受和理解文本,也就是说人心与人心是怎么相通的?这其中的原因大约有四个方面,一是源于人的本能。这主要是指肉体方面的感觉,在一人为痛苦的事情在另一人也会产生相同的感觉。二是类似的人生体验。人在相同的环境里面对相同的对象所产生的感受是相近的。三是相同或相近的文化背景。这如一母同胞,血脉相连,其苦乐极易感受。四是一致的价值追求。人生的目标一致,标准相同,则休戚与共,心灵相通。在文本解读的心灵沟通的这四个层次中,三、四两个方面如果差异太大或者截然相反,那么,人在精神层面上产生的感情是很难沟通的;如果能够产生影响也只是停留在怜悯的层次而不可能达到精神上的认同,而如果相近或相同则很容易引起心灵的共鸣。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不同价值观的交流,在实质上是人类理性精神的延伸。这就是说,个体生命体验的深度参与和人类理性精神的沟通是文学文本阅读的基础,二者的高度融合才能推动多元解读富有意义的延展。
文学文本的解读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这个活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对人生意义的执著叩问和不懈追求。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邵子华,菏泽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已出版《现代语文教育学》《对话诗学》《中国长篇小说研究》《失重与拯救》等7部作品,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研究方向:对话哲学。
参考文献:
[1]康德. 判断力批判(上卷)[M]. 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邵子华. 对话诗学[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
[3]金生鈜. 教育为什么要培养理性精神. 教育研究与实验[J]. 2003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