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东方神秘降服西方文明

作者:华 茜




   关键词:谭恩美 西方文明 中国文化 文化冲突
   摘 要:当代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作品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了新旧两代移民的文化碰撞,她的笔下蕴藏着深刻的人生体悟和坚韧的生命力量。谭恩美的作品独具一格,优雅诙谐,她把东方的神秘主义进行了合理而充分的应用,其鲜活的人物及曲折感人的故事构成了曲调悠扬动听的中西混响的交响乐,一次次地震撼并降服了美国读者,成为构建东西方文化纽带的桥梁。
  
   初次接触谭恩美的作品是她的处女作《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小说讲述了旅美的四对华裔母亲们的辛酸屈辱的遭遇,以及女儿们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经济地位的新一代女性的烦恼。小说中浓浓的母女情深,割断不了的亲情,催人泪下的曲折故事深深地打动了美国读者。为什么《喜福会》能够在美国一炮打响,轰动美国文坛,折服美国文明呢?这恐怕与小说中中国母亲形象的感染力以及母女关系所折射出的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美国读者有很大关系。
  
  一
  
   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Amy Tan 1952-)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洲的奥克兰,她的父母于上世纪40年代移民美国。谭恩美的生活为其创作提供了绝好的素材,她的家史及自己百转千折的生命历程是她写作的巨大动力:八岁时作文获奖;父母信仰的互不相容导致她童年时矛盾的人生观;哥哥和父亲相继在一年内患有脑瘤辞别人世;母亲带着她和弟弟为了逃离“厄运”辗转去了瑞士;外婆无法忍受作为三姨太的羞辱生活而自尽;亲历密友皮特死于非命。这些生命中的爱与希望,伤痛与失落,几乎比文学创作更具戏剧性的亲身经历激发着她的创作灵感。1989年《喜福会》的出版连续40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先后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国家图书批评循环奖及1991年最佳小说奖,并被好莱坞成功地搬上了银幕。1991年,谭恩美的第二本小说《灶神之妻》(The Kitchen God’s Wife)一经问世,也立即成为美国最畅销的小说之一。1995年,《接骨师之女》(The Bonesetter’s Daughter)面世后,立即被美国评论界和广大读者关注。2005年10月,谭恩美的最新长篇小说《沉没之鱼》(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由美国兰登书屋出版,一经问世便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榜第一周即冲入十甲。谭恩美以其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享誉美国文坛,显示出了她超凡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再加上血脉中浓厚的东方传统文化与神秘色彩,使其作品深受美国读者喜爱并丰富着美国的多元文化。
  
  二
  
   中国的历史精深博大而又神秘,中国人在美国读者眼中同样神秘。美国读者喜欢谭恩美书中的故事。因为她的故事有异国情调,能感悟到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差异,而通过人物性格、命运的描述去拷问文化的冲突,去思索和挖掘生活的深度,生命的意义。《今日美国》对谭恩美的评论是“当代没有哪一位作家像谭恩美这样,如此深刻地挖掘母女间错综复杂近乎残酷的感情:爱恋、幽闭、疯狂而无处可逃。书中深深挖掘的生命的欢欣与苦痛是作家与母亲共同生活的真实回响”。
   《喜福会》小说的名字就透露出中国文化的喜庆色彩,这中国味十足的小说名在西方人眼里是神秘而不可测的。在中国文化中,母亲在家庭中具有相夫教子的权威性和凝聚力,中国文化的传统的惯性和家族的期望使母亲承受着双重的压力,同时也承担着双重的使命——相夫教子。母亲要教育子女如何继承并发扬光大家族的荣耀,这一点对西方人来讲是难以理解的。《喜福会》中,母女关系是一种自由与权威之间的斗争,母亲代表着权威,试图用自己中国文化中传统的观念去打造女儿,拒绝女儿的独立。女儿则象征着自由,竭力去否认母亲的权威,摆脱母亲的束缚。其实两者之间隐藏着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较量,母亲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和现在千千万万的中国母亲一样去设计儿女们的未来。而生长在美国的第二代移民,她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极强。
   谭恩美的小说中,多数都是以母女故事为主,她以中西文化的对比为背景,把生活中琐碎的圆桌中餐、梳妆打扮、家族礼仪等细节散落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中国式的母爱是伟大的,震撼人心的,忘我的,心甘情愿的,是世界上罕见的一种自我牺牲,这种中国式的母爱是祖祖辈辈一代一代传过来的。谭恩美成功地塑造了中国母亲的形象而被美国读者所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是她作为华裔作家的中国情结和中国文化意识。母亲在中国文化中是载体,是历史的记忆,是过去和现在的纽带和桥梁,中国文化的传统通过母亲得以延伸继续下去。谭恩美运用艺术手法使历史和现在形成了历时与共时的交错,进而在美国华裔新的一代身上构起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她的与生俱来的中国血统和父母潜移默化中传统的中国文化使他们不能像普通的美国人那样来看待东方中国。
   在《接骨师之女》中,谭恩美成功地借助历史条件做背景,使虚构的人物和场景变得真实得似乎可以触摸,情节如流水般酣畅淋漓。居住在美国旧金山的华裔女子露丝与同居男友亚特情感不好不坏,她对步入老年的母亲茹灵又放心不下,由于母亲的特殊经历以及其老年痴呆而缺少沟通,使这个故事本身就像迷宫一样,线索多重,情节复杂。谭恩美再一次探触了母女之间的丝丝缕缕的情感纠葛。女性情愫如水,滋润了陈年的尘埃,呼唤着往事,追寻着外婆、母亲、女儿三人的生活。人物之间的爱恨交错、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撩拨着读者对东方文化神秘的好奇心和窥视欲。三代人的遭遇,时光的纵横交错,东方的神秘主义伴随着故事情节,阴阳交错的旋律时隐时显,挑逗着读者的猎奇心理,一个个悬念和疑团敦促着读者去揭开谜底找出答案。谭恩美把占卜、生肖相克、阴曹地府这些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的词语展现在西方人面前。在西方人眼里,这些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的华夏文化词语拓聚拢来,通过拼合、组装、嫁接,就像是被施过了魔法的精灵,穿梭于人物与故事之间,翩翩起舞。使西方读者与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同呼吸、共命运、齐担忧、同行进。正如谭恩美自己所说:“中国的历史精深博大又神秘,中国人在美国读者中同样很神秘。他们也许因为这样拿起我的书,但他们读的时候却会有情感上的熟悉感、认同感,他们接收到了同样的情感,母女间的关系也都很相似。”
  
  三
  
   谭恩美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是与读者共同省思人生。《喜福会》中母女从误解对立,又经岁月的磨砺,并逐渐和解融合的故事,是寻求和解的过程,自我身份认证的过程。其实一部有价值的小说往往取决于其中所蕴含的问题。她的小说恰恰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什么是爱?什么是希望?什么是遗失?正如谭恩美所说:“我的故事是一种答案,你的故事是另一种答案。”就是在这些问题与答案中质疑、寻找、徘徊,然后勇敢而坚韧地探索出每个生命的平衡支点,接近生命的真谛。她笔下蕴藏着深刻的人生体悟和坚韧生命力量的人物形成了她独具一格的优雅诙谐、智慧大气且富有神秘色彩的行文风格。她所探寻的始终都是命运以及宿命之外的诸多选择。而在命运浮沉中如何寻找平衡是谭恩美作品的内容及结构的核心——“我们生活中寻找的平衡在哪儿?什么使我们失去平衡?我们怎样才能恢复平衡?”
   谭恩美以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写作手法,丰富的文化想象和独到的传奇故事创造了女性文学的一个新学派,这一学派致力描绘可能存在于美国移民两代人中间的同化及异化问题。她的小说凄美动人,她的细腻娓娓道来的写作风格为读者提供了舒适的阅读体验,她不多评价不多议论也不讲什么历史文化的大主题,但擅长心理和细节的交糅,她的词句清脆,英文优美而不生僻,是拥有女性气质文笔的经典小说作家。
   她是真正的小说家,她的想象力,英语的语言天分,是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她的小说是用生命来写,她是营造氛围的高手,呼风唤雨,酝酿出朦朦胧胧的弥天气场。她身不由己地陶醉在故事中,痴迷地讲述着她的故事。
   作为当代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推动了亚裔文学热,并促进了中国文化在美国的影响。她作品的中国文化中家庭关系、男女关系、女性关系,特别是母女之间的关系的探究,再现了华裔女性及其后代的历史和生存现状。作品中东西方价值标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矛盾与冲突让中国形象和文化与西方进行沟通。谭恩美巧妙地将中国的历史神话与美丽的文本交织起来,并用她的思维包装起来,成为美国读者可以理解并接受的故事,填补了一个空白。
   华裔文学可以启发人们采取“互为主观”的认识方法,使西方读者去了解接受中国文化与思维。可喜的是我们从外国文学中看到了“中国形象与中国文化”,尽管有其扭曲的程度。但本民族的文化被其他民族所窥视和观察是一件好事。这个过程是文化交融汇合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纽带。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华茜,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学与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美]谭恩美.接骨师之女.张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 程爱民.论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及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南京师大学报,2001:(4).
  [3] [美]谭恩美. 沉没之鱼. 蔡骏译.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4] [美]谭恩美.喜福会. 程乃珊等译. 上海:上海出版社.
  [5] [美]谭恩美. 我的缪斯. 卢劲杉译.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