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自然天造精明美女 时代逼迫命运迥然
作者:靳惠玲
2.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创作背景的差异
《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背景,是我国封建农业社会自然经济制度在工商都会中向市场经济转轨转型的初始阶段。王熙凤是一个18世纪中国贵族大家庭中的精强狠辣的少妇,具有封建社会所赋予一切特质的某一种完整的女性典型。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将倾大厦中,她只能是在封建伦理的夹缝中寻求手段,以求生存、发展。她虽千方百计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旧秩序,却以管家人的身份最先敏感到封建末世经济上的衰败,看到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为传统的封建消费和封建经营所累。她既是专制制度的疯狂执行者,又是一个该制度的受害者。她以女性身份在一个封建大家庭里充当男性的管理角色,其封建性使其不能超越封建专制寻求到出路,而她的叛逆色彩为封建伦理的维护者所不容。她在失落和裂变中也有对传统文化积淀的负重,但较之其他的女性,她毕竟更为真实地感觉到了自己,从而极力表现自己。由于她的价值不为男人所肯定,结局必然是被男权所抛弃。结果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殉葬品”。
斯佳丽生在一个因刚刚独立而经历着成长痛苦的民族,东征、西进运动增强了其文化的创业色彩。她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竞争中去,去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斯佳丽的精神与遭遇从一定程度上寄寓了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美国人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孕育了美国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她“寻求个人的自立,达到个人表现;立足个人思考,追求个人自由,进行个人抉择;实现个人平等,坚持个人竞争,保证个人生命”④充分体现了美国资产阶级百折不挠、勇于进取的美国精神和强烈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人生态度。当我们把她人格的成长和变化放在南北战争的时代巨变的背景下,就会发现,斯佳丽的性格是随着生活和环境的变化而转变的。作者把斯佳丽的个人命运融汇到美国重大的历史变革中,表现了斯佳丽性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合乎逻辑的发展。
(责任编辑:水涓)
作者简介:靳惠玲(1964-),硕士,石家庄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综合技能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及英语教学。
① 霍尔·荣格.心理学入门[M].北京:三联书店,1987,53-54.
② 海市伦.迈向双性的认识[J].台湾中外文学, 1996, (4):120.
③ 温靖邦.略论王熙凤的典型意义[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 1979, (4):18.
④ 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中美文化的融合与撞击[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3,14.
参考文献:
[1] 熊欣.《飘》中思嘉丽的反叛精神浅析[J]. 琼州大学学报,2005.
[2] 董金伟.《飘》的魅力、价值与特色[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
[3] 米切尔.《飘》.刘新增译.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2.
[4] 刘世雄. 从郝思嘉的角色转换看其性格特征[J].咸宁学院学报,2006.
[5] 荆兴梅.《飘》的女性主义解读[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5.
[6] 杨娟. 斯佳丽的情感矛盾与蜕变—探索其女性主体意识建构和精神家园迁移[J].镇江高专学报,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