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试析意识流手法在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运用
作者:沈国富
摘 要: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真实地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社会动乱与精神危机。作者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在小说中运用了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他将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成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之中。在运用时空跳跃和表现混乱意识方面,福克纳自成一家。同时,福克纳还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自、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英美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他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是其巅峰之作。它在现代世界文学史上无疑是最富有实验性与创造性的作品之一,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因为《喧哗与骚动》不仅是第一部真正的美国意识流小说,而且还是一部在创作技巧和艺术风格上对英国意识流小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意识流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填补了20世纪意识流小说创作中的某些空白。福克纳不但在推动意识流小说的发展过程中独步一时,在美洲大陆独领风骚,而且也为意识流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他追求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成功地将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运用于小说创作:在运用时空跳跃和表现混乱意识方面,福克纳自成风格。在表现技巧上,福克纳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此外,在作品的谋篇布局与时间处理方面,他也别具一格,显示出非凡与独特的艺术才华。福克纳对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颇有研究,并自觉将它运用于小说创作。在他的作品中,时间成为一种无形的流动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往往互相穿插,彼此交融;经常在某个人物的意识中同时得到体现。福克纳认为,空间的作用不在其范围的大小,而在于它的象征意义。他多次宣称他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值得一写,可以从中创造出一个富有广泛象征意义的微型世界。
一、异乎寻常的对位式结构
《喧哗与骚动》代表了福克纳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书中,福克纳运用意识流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南方一个庄园主家族的衰败过程。全书充分显示了福克纳对小说时间的巧妙处理和对作品结构的精心安排。这部小说共分4个部分,详尽地叙述了四天中发生的事情。其中第一、二、四部分所涉及的时间分别是1928年4月7日、6日和8日3天;而第二部分则叙述了1910年6月2日昆丁在自杀前的意识活动。这样,小说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福克纳不按钟表时间来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是跨越时空界限,使事件不断更迭交替,将各种生活片断串为一体,通过前后穿插的叙述方式,将无数零碎、分散和孤立的回忆、印象与意识活动交织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尽管小说所描述的内容只是物理时间上的四天,但它却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大家族几十年的兴衰过程。
《喧哗与骚动》在叙事上的典型意义是他在作品中所采用的异乎寻常的“对位式结构”。全书的四个部分由康普生家的四个人物从四种不同的角度来叙述,分别揭示了这个庄园主家族的衰败过程。在小说的前三部分中,福克纳让康普生家三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儿子用各自的内心独白来叙述他们的经历和家庭的变迁。他通过每个人物的意识屏幕向读者提供了一些零碎的材料和模糊的事件,并成功地将三股意识流汇聚一体,在纷乱与混浊的叙述中道出了小说的基本情节。小说的第四部分则由作者采用第三人称来揭示黑人女佣迪尔西在康普生家的经历及其所见所闻。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采用了较为清晰的叙述笔法以弥补内心独白的不足,填补意识流所造成的空白,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与透明度。小说的四个部分展示了四个对位的世界,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相映衬,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基本框架与结构。然而,小说的中心人物并不是康普生家的三个儿子或女佣迪尔西,而是他家的女儿凯蒂。全书始终以她为主线,书中每一部分都叙述她的生活经历以及她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凯蒂成了联系这四个对位的世界的重要媒介与纽带。
《喧哗与骚动》中的四个“对位的世界”中的三个是封闭、朦胧和晦涩的主观世界,即康普生家三个儿子所展示的隐而不宣、纷乱复杂的意识活动;另一个则是开放、透明的客观世界,即康普生家庭的日常活动和杰弗逊镇的社会生活。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犹如浊水清尘,泾渭分明。尽管小说的许多人物与事件在这四个部分中互相穿插,重复出现,但每个部分都展示了一个相对独立、自我封闭的微观世界。在《喧哗与骚动》中,四个对位的世界相互映衬,共同勾画了美国南方社会生活的图景。尽管每个人物的性格不尽相同,叙事能力也高低不一,但他们对同一家庭的同一段历史作出了真实的反应。毫无疑问,每个人物的意识都是孤立的,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是片面的、主观的,甚至是不合逻辑的。但他们所反映的是现实的生活和真实的情感。事实上,小说的每一部分都向读者展示了发自人物内心最自然的心声。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四个部分的叙述笔法略有区别,其透明度不尽相同。随着叙述角色的不断变化,小说逐渐从朦胧转向清晰,透明度不断增强,最终使读者从隐秘的内心世界步入公开的外部世界。小说的第一部分由康普生家的白痴班吉来叙述,其混乱程度不言而喻;第二部分由精神紧张但颇有学问的昆丁来叙述,其内容较前一部分明白易懂;虽然第三部分的叙述者杰生是个利欲熏心、利令智昏的恶棍,但他毕竟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因此,他的内心独白不但条理清楚,而且大都合乎逻辑;小说的最后一部分由作者本人叙述,其内容已从混乱无序的精神世界转向了外部的客观世界,其主要人物已不再是康普生家的三个儿子,而是他家的黑人女佣迪尔西。作者以迪尔西冷静和敏锐的目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向读者揭示了康普生家族几十年的变迁和杰弗逊镇的社会生活。这一部分的叙述文笔流畅,条理清晰,读者首次了解到班吉的眼睛是蓝色的,康普生太太常爱穿黑色的长裙,而杰生的举止言行使他看上去像一个酒吧招待。这样,小说由混乱无序和支离破碎逐渐变得井然有序和完整协调。而且,书中四个对位的世界犹如四面镜子,互相折射出一幅南方庄园主阶级没落与衰败的图景。
二、多视角与多种形式叙述的结合
作为美国意识流小说的创始人,福克纳同英国意识流小说家乔伊斯和伍尔夫一样,十分强调视角的转换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性,并且在他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中就已对此作了大胆的实验。他将小说分成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由四个人物从各自的角度来叙述康普生家族的衰败过程。每个角色都向读者讲述了一些支离破碎的情节和模糊不清的事件。福克纳不仅成功地让四个角色根据各自的特点叙述本人感受最深的经历,而且还使这些角色相互映衬,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此外,通过视角的转换,他逐渐使小说从朦胧的精神世界转向清晰的外部世界。
《喧哗与骚动》还是福克纳运用“自由联想”意识流手法的代表作。在《喧哗与骚动》的第一至第三部分,作者充分运用与发展了内心独白的技巧。在小说的开篇,福克纳就打破了传统的叙述程序,这种叙述方式一直至故事的结尾。这样,就为作者运用回忆、反省、内心独白等常用的意识流表现手法创造了条件。福克纳在班吉部分,用外部存在的线索或黑人帮佣是否在场来区分过去与现在。有时一个词可以引起对过去的联想。照料班吉的黑男孩勒斯特告诫班吉在“爬过”篱笆时不要勾坏衣服,班吉立即联想起姐姐凯蒂小时候如何教自己“爬过”篱笆。整段回忆都用斜体印出,使读者有线索可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