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托马斯·穆尔及其政治诗

作者:宁志敏 赵德全




  关键词:托马斯·穆尔 反抗与自由 讽刺暴政
  摘 要:托马斯·穆尔是爱尔兰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抒发了对祖国真挚的爱,描写爱尔兰起义与反抗,追求自由、民主与平等。他对统治者的暴政进行辛辣的讽刺,是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爱国主义诗人。
  
  一、引 言
  
  托马斯·穆尔(1779-1852)是爱尔兰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在他的有生之年,备受爱尔兰人的尊重。穆尔的诗歌一方面抒发强烈的民族爱国激情,对自由、民主、平等的渴望;另一方面表达了对政治暴君、昏君的强烈憎恨,同时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号召人民向暴君挑战,为民族解放而斗争。
  
  二、带着枷锁成长
  
  穆尔出生于都柏林。“作为父母信奉天主教的孩子,他出生时,脖子上就缠着奴隶的枷锁。”①(勃兰兑斯,1984:31)自1169年,英国的萨克逊——诺曼人入侵爱尔兰岛后,为了加强对爱尔兰的控制,英国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爱尔兰迁移信仰新教的英格兰与苏格兰人,占领岛上肥沃的平原地带,将大批爱尔兰人赶到了土地贫瘠和多沼泽的地区。英国政府在爱尔兰实行暴虐统治,颁布一系列的宗教歧视法律。天主教神职人员被驱除,天主教徒被剥夺了基本的公民权利,禁止携带武器,禁止在学校读书,也禁止他们把孩子送往国外受教育,新教成为国教,所有国民都必须向新教教会缴纳什一税。使本来食不果腹的爱尔兰人民生活更加疾苦。英国统治者在爱尔兰组织的军队以各种名义逮捕、严刑拷打和处死无辜百姓。穆尔亲身经历了宗教歧视和不平等待遇。1794年,大学首次在爱尔兰招收天主教学生,穆尔进入都柏林大学学习,他学习成绩优异。然而,作为一位天主教徒,他所有接受奖学金或物质奖励的机会都遭到拒绝。
  
  三、悲歌爱尔兰
  
  穆尔刚刚进入青年时代,正是爱尔兰深受英国政府残暴统治,充满反抗和斗争的时期。穆尔的诗歌,反映祖国的灾难,表达对祖国的真挚的爱,描写爱尔兰人民反抗与起义。1807年至1834年发表的《爱尔兰歌曲集》,抒发了整个民族的悲哀与愤怒,描写了不幸的祖国在其多年的耻辱中所承受的痛苦,表达了诗人顽强的抗争精神。在Remember Thee这首诗中,诗人把祖国比喻为一个满怀悲哀、面容阴郁、孤苦伶仃的人,历经凄风苦雨,独自行走在黑暗之中。面对灾难中的祖国,穆尔以发自内心的火热情怀倾诉着:“只要这颗心脏里还保留着生命就绝不会把你忘记,你比世界上阳光最辉煌的一切地方更使我倾心。”假如祖国拥有了自由,“你将是海洋里最灿烂的珍珠”,拥有“大地上最美丽的鲜花”,诗人要扬眉吐气地欢呼、歌唱。现在,统治者“用镣铐将你束缚,鲜血流淌,这只能使你的儿女们对苦难中的祖国更加亲近”②。
  英国政府为全面控制爱尔兰,肆无忌惮地限制言论自由,下令废除爱尔兰语,甚至禁止人们提起爱尔兰,对反抗英国政府残暴统治的人民大肆屠杀。1798年,穆尔大学同学、好友罗伯特·埃梅特组织起义,失败后入狱,被施以绞刑并斩首。这位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青年深受爱尔兰人民的爱戴,刽子手们极力诋毁他,禁止人们怀念他。穆尔把个人的感伤与民族的灾难凝聚在诗歌当中,让人们看到了当时的恐怖与黑暗如无边的长夜笼罩着爱尔兰,仿佛听到了爱尔兰的全体儿女都在哀吟悲叹:
  啊,不要呼唤她的名字吧,让这个名字从此无声无息,
  伴随他的遗骨,凄凉而屈辱,在冰冷的地下栖息;
  我们默默地流泪,悲伤地流着黑色的泪水,
  犹如深夜的露珠,在覆盖着他的荒草上洒滴!③
  英国政府的暴政与奴役、恐吓与镇压没有消除穆尔对具有悠久历史的爱尔兰的民族情结,摧不垮他的斗争意志,激发诗人更加热爱悲苦中的祖国,对平等、自由社会的强烈渴望:
  你的前程是多么远大,当那些光荣的史实
  穿透人世间浓密的乌云聚集到你的身旁,
  当真理愤怒地睁开镣铐,如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
  顷刻间高高展扬起他的旗帜,
  大地将永难再见如此灿烂辉煌的时刻!
  到那时,到那时就将又一曲获救的圣歌,
  在一切民族的中间响彻;啊,自由的第一个音符
  将是如何地从你,从埃林④的国土上唱出!⑤
  诗人以满腔柔情歌唱一个含垢受辱、匍匐于殖民者脚下流着鲜血的祖国。一个几百年来遭受殖民者蹂躏的民族,有着太多的辛酸与愤怒,也有着更多的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这是透过泪水闪现的微笑,这是她的儿女们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
  
  四、抨击统治者
  
  欧洲的法国大革命,北美的独立战争,苏格兰的土地斗争极大地鼓舞着爱尔兰人民为独立、自由、平等而斗争。穆尔此时把目光从爱尔兰投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他亲身感受过在暴政统治下人类生活的不平等,因此歌唱祖国,揭露现实,批判暴政,反暴君争自由是其诗歌的另一主要政治倾向。1818年发表的Fudge Family in Paris,把控诉的矛头直接指向英国统治者和维护者。诗中写道:“英国——在一切地方都是真理与自由的克星。不容许他们在任何一个地方微露出一线光明,并总是第一个去协助那举起屠刀的暴君。”这样的政府必然遭到来自于世界上热爱自由的国家里人民的诅咒,因为“那个贪婪的霸主,那个自私自大的国家,它炫耀自己的权利,却把别人的一切权利都踩在脚下!”⑤
  对于这个反动政府的维护者卡瑞,穆尔毫不留情地痛骂与嘲笑。他写道:
  我们送走你,卡——瑞;正如成堆的死尸
  会以它们散发的病菌把它们的杀害者杀死,
  我们的土地上也散发出了——你显赫的名字,
  只能使你臭不可闻;你的力量,你的权势,
  只能使你萎缩、腐烂,连同灵魂和四肢——
  那全部凝集于你身上的最可怕的瘟疫。⑥
  英国的上层统治者,极力支持由沙俄、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的君主们于1815年结成的“神圣同盟”,大力镇压人民的反抗,扼杀民主运动,企图维护他们的专制统治。穆尔是这样描写“神圣同盟”的君主们:
  这群君主犹如掠夺成性的鹰鸷,展开了翅膀
  假意守卫在昏昏欲睡的欧洲的上方,
  扇着她,向她许下自由与希望,催她快入梦乡
  ——好让它们把她的鲜血尽情吮尝。⑦
  穆尔以幽默、辛辣的讽刺抨击“神圣同盟”,1823年发表了诗歌Fables for the Holy Alliance。描写沙皇亚历山大在结冰的涅瓦河上筑起一座冰宫,邀请欧洲神圣同盟们参加在冰宫里举行的盛大舞会,有人预言冰宫不会有危险,冰层不会融化。可是没过多久,一道强光射进,接着是冰层融化,一刹那间,一切都融化了。一场各自逃命的大混乱上演了。这首诗实际上嘲笑、讽刺这个反动营垒。冰层暗指陈旧过时的社会体制,冰宫暗指他们施行的强权与压迫,企图把人类的思想像冰一样冻结。一道强光“犹如灼热的南国骄阳”指刚刚爆发的西班牙革命如一盏明灯照亮整个欧洲,指引着各国人民反抗压迫,推翻反动统治,争取自由的斗争。
  
  五、结 语
  
  穆尔是时代的产物。他写的大量诗歌现在已不被人们阅读,然而在他所处的时代,人民给予他极大的喝彩,在当时的近百年里,英文读者对穆尔及其诗歌的喜爱胜过济慈、雪莱、华兹华斯。至少今天的老人们还记得《爱尔兰歌曲集》中那些熟悉的歌曲,尽管他们不知道词的作者(Deford, 1967: 56)。穆尔的诗歌记载着爱尔兰民族所受的苦难历史,拨动着爱尔兰人的心弦,唤起人民起来摆脱奴隶地位的屈辱。他的讽刺诗幽默中闪现机智,题旨清晰,沁人心脾。正如拜伦给予的评价,称他是“全社会的诗人,民族的宠儿”(Deford, 1967: 78)。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宁志敏,上海电力学院外语系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翻译学;赵德全,上海电力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翻译学。
  
  ①②③⑤⑥⑦ 文章中引用诗歌选自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徐式谷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④诗人用“埃林”指爱尔兰。
  
  参考文献:
  [1]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四分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 吴晓群.北爱尔兰民族与宗教问题评述.历史教学问题[J].2006:(1).
  [3] A. D. Godley. Poetical Works Of Thomas Moore[M]. London: Henry Frowd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men Corner, E.C, 1910.
  [4] Boris Ford. From Blake to Byron[M]. Mitcham, Victoria: Penguin Books Pty Ltd, 1957.
  [5] Herbert O. Mackey. The Life of Thomas Moore[M]. Dublin: The Apollo Press, 1951.
  [6] Mirian Allen Deford. Thomas Moore[M]. Now York: Twayne Publisher Inc, 1967.
  [7] Stephen Gwynn. Thomas Moore[M]. London: Macmillan Co. Limited, 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