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论戈尔丁《蝇王》表现手法的现代性
作者:罗振西
《蝇王》表现手法的现代性正是它生生不怠的生命力量的源泉。汉斯·罗伯特·尧斯在《文学史对文学理论的挑战》一文中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独立自足的、对每一个时代每一位读者都提供同样图景的客体。它并不是一座文碑,独白式地展示自身的超时代本质,而更像是一本管弦乐谱,不断在它的读者中激起新的回响,并将作品文本从语词材料中解放出来,赋予它以现实的存在。”综上所述,读者对作品所占据的中心位置,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作品,是因为作者采用的现代性表现手法,进入了读者接受的过程中,衍生出各种的阐释与社会影响,对读者接受而言,这正是作品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罗振西(196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从事英国文学研究。
①③ 薛家宝:《荒岛:“文明人类”的透视镜——论〈蝇王〉对传统荒岛小说的突破》,《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6期,第23页,第34页。
② 张中载:《当代英国文学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年版,第60页。
④ [美]戈尔丁:《蝇王》,龚志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⑤ 洪峥:《反讽及其在〈蝇王〉中的运用初探》,《外语研究》,2002年第4期,第40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