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应天故事汇 >> 陈氏家族全传

上一篇 首页 下一篇

4.接受大陆记者采访

  1992年2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了陈立夫的《四书贯要》,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为之作序,认为该书的出版为台湾与大陆的文化交流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必将对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此后,陈立夫曾就海峡两岸的统一问题多次发表谈话,希望两岸多接触,尤其是多开展文化交流以促进“用中国文化统一中国”。

  陈立夫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的统一,希望海峡两岸的政府和人民都积极为祖国的统一创造条件。

  陈立夫在会见台湾“中国统一联盟”代表时,希望联盟为中国统一多作贡献。

  他充满信心地说:“现在海峡两岸著通过合作而达到中国统一,中国必将在世界上壮大起来,发挥无比的影响力。”

  不久,陈立夫又在接受《联合报导》杂志记者采访时,再次呼吁海峡两岸要加紧接触以便加深了解。

  陈立夫时刻关心着祖国的统一,也时刻关心着大陆的建设和发展。

  1991年,为了挖掘和开发传统的中医学,对自然疗法进行研究,中国第三届唯象中医研究会于1月5日至7日在深圳举行年会。

  陈立夫知道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本想参加会议,顺便到大陆观光,但通过多种努力,未能遂愿,他感到十分遗憾,在大会召开时,他从台湾发来了贺电:

  唯象中医学研究会邹伟俊先生暨全体会员会鉴:中医学原子易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人生于天地之间,象与形在变,人亦受其影响而变,变而失去中和则病,使之恢复中和日医。

  故中医之病名,都与天象气象有关,如风湿、温症、伤寒等,西医则不然。诸公如能在唯象方面,整理使之成一完整之体系,与西医之唯形方面之体系,相互辉映,合之则医学之全体大用明矣。

  谨此祝大会成功,与会诸公身体健康。

  陈立夫

  贺电中,表达了陈立夫希望祖国中医药学发扬光大的愿望,也表露出他对祖国的向往之心。

  1991年,大陆举行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的纪念活动,国内有关人士致书陈立夫,希望其夫人孙禄卿为这次纪念活动创作一幅国画。

  不巧的是,孙禄卿此时正在病中,无法作画,对此,陈立夫感到十分遗憾。

  孙禄卿在病床上说:“立夫,此事你可以代劳。”

  陈立夫说:“人家要你的画,我怎么可以代劳?”

  孙禄卿说:“这些年,你一直苦练书法,而且也颇有造诣,独成一体,何不书写一副,代替我的画呢。”

  陈立夫一听茅塞顿开:“对,对。”

  陈立夫很激动,取来纸墨,在条幅上书写了孙中山的一段话:

  “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合乎世界之潮流,适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决志以行之者,未有不成者也。”

  一挥而就之后,陈立夫感到痛快淋漓,他把作品拿过来让孙禄卿欣赏。

  孙禄卿坐起来,戴上眼镜,看了半天,夸奖道:“这可堪称立夫的代表作。”

  陈立夫自豪地说:“至于字写的如何,我完全不在乎,我希望大陆的人民能理解我书写孙中山名言的用意。”

  陈立夫看来,辛亥革命的成功,是顺乎天理,应乎人情,合乎世界之潮流,适乎人群之需要,所以武昌起义,全国响应,而一举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陈立夫激动地说:“国共两党应实行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中国人民的需要,是顺天理,应人情的,这个历史潮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人也不能阻挡!”

  孙禄卿被陈立夫说的也激动起来。

  陈立夫把条幅折叠起来,装人信封,然后而附了一封短信:“近来内子有病,不能作画乞谅!”

  可见,陈立夫的态度是极为诚恳与谦恭的。

  1992年9月5日,为打开海峡两岸新闻界双向交流的大门,首批大陆记者代表团访问台湾,陈立夫十分高兴,并愉快地接受了大陆记者的采访。

  9月9日下午3日,大陆记者代表团乘车来到台北郊外风光秀丽的阳明山下,一幢白色二层小楼便出现在面前,这就是陈立夫的住宅。

  记者们下车后,兴冲冲地进入客厅,宽畅的客厅充满着高雅之气,孔夫子的画像、三凤开屏的壁雕,几尊古董器皿,一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条幅对联,还有置于高几之上的兰花,把客厅点缀得幽雅别致,充满了书香气息。

  3时30分,陈立夫准时步入客厅,这天他穿一身黑灰色西装,配着碎花领带,白皙而清瘦的面庞上浮现出自然的笑容,虽已年过九旬高龄,但背不弯腰不弓,步态稳健,气质不减当年,从他的步履和神态看出,他是一个精神旺盛且会保养身体的人。

  陈立夫和来访者-一握手,显得热情、大方而又真诚。

  陈立夫让大家人座,并让家人给客人端上饮料和水果。

  陈立夫说:“我和毛泽东先生、周恩来先生的交往,至今记忆犹新。第一次合作,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北伐,打倒军阀。第二次国共合作,我们的目标是抗日,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陈立夫喝了一口茶,接着说:“国共两党当时目的一致,平等合作。现在,我认为我们的目标,是用中国文化迎接21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目标更为伟大。我们应该抓住机会,(中学生读书)争取在文化、经济方面为世界作出贡献。现在苏联解体,美国又有经济问题,这是中国唯一的机会。”

  陈立夫接着说:“等中国站起来,不仅在文化上帮助全世界,也可以在经济上帮助全世界!”他说着,有力地挥动了一下右手,精神显得十分振奋。

  有记者问:“陈立夫先生,你倡导用中国文化来统一中国,这是一个新鲜的命题,特别是由你这样一位国民党党务专家提出来,就更难能可贵,那么,你认为要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呢?”

  陈立夫坦然地说:“我主张国共两党应先坐下来谈判,要和第一次、第二次国共合作那样,襟怀坦白,不计恩怨,真正从民族的利益出发,在文化、经济上互相帮助,共同合作,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繁荣。”

  有记者问:“陈先生离开大陆40余年了,又曾在美国定居多年,请问您想不想回大陆看看?”

  陈立夫听到这,非常感慨地说:“很可惜我和邓小平先生没见过面,若为了国家统一,只要两岸人民需要我,我就会去大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盛,人民安乐。在世界上,有些强霸不愿意看到中国的统一,说明他们不愿意让中国强大,而越是这样,我们越应该尽快实现海峡两岸统一,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陈立夫谈兴正浓,不知不觉中他又谈起了孔孟之道。

  他的秘书宗润身担心他讲话时间太长,身体承受不了,就写了个纸条,提醒他注意时间。

  陈立夫接过纸条,笑了一声,朝秘书摆摆手,继续说:“孔孟之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汲取孔孟文化之精华,做弘扬中国文化的生力军。我相信,中国文化一定能够走向世界。”

  有记者问:“陈立夫先生,您年届九旬,至今精神焕发,身体康健,请问你有什么养身秘诀?”

  陈立夫说:“我的秘诀就是8个字,即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记者们点头。

  在宗秘书和海基会工作人员的催促下,陈立夫才止住了话题。陈立夫给每个记者写了一个条幅。

  记者们告辞,陈立夫起身相送。

  记者们劝他留步。

  陈立夫说:“你们是大陆上来的第一批记者,我岂有不送之理。”

  走到院内,在一棵青翠繁茂的橡树下,陈立夫颇有兴致地说:“记者朋友们,咱们就在这合个影吧,我的院子里,还是风光宜人的嘛。”

  记者们忙和陈立夫站在一起,摄影师按下了快门。

  陈立夫一直把记者们送上车。  

应天故事汇

上一篇 首页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