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外国名著|寓言童话|武侠小说|百家讲坛|中外名人|故事传奇|名言警句|美文欣赏|散文|
|幽默笑话|礼仪知识|民俗风情|谜语大全|百科知识|教育成才|中国相声|期刊杂志|学生频道|其它阅读|诗歌|
 当前位置: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蒙哥马利传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第八章 阿拉曼大捷

  1. 讹诈陆军部

  阿拉姆哈勒法防御战的胜利,大大提高了蒙哥马利的威信。此刻的蒙哥马利,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而远在英伦的丘吉尔,此刻却陷入了危机。

  这年夏天,丘吉尔在政治上面临困境。下议院对他提出了不信任案;掌玺大臣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对战争的高级计划机构感到不满并以辞职相威胁。这使得丘吉尔无论是出于国家还是个人的原因,都需要一次胜利,一次尽可能快的胜利,一次戏剧性的胜利,一次不言而喻的决定性胜利。阿拉姆哈勒法防御战并不是他所理解的这样的胜利,为此,他要求蒙哥马利在9月份对隆美尔发起进攻。而这正是布鲁克最担心的。在他获悉隆美尔在阿拉姆哈勒法山被打败时,他在当天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的下一个麻烦问题,是不让首相来打扰亚历克斯(对亚历山大的爱称)和蒙蒂,不让首相怂恿他们在作好准备之前就发动进攻。”

  丘吉尔的命令在蒙哥马利那儿碰了钉子。他刚刚打了胜仗,有了公开抗命的资本。这件事的经过,在他的《回忆录》中有详细的描述:

  “在我到达时,我曾对第8集团军的官兵许了愿,在没有作好准备之前我不会发动进攻。从目前情况看,要到10月才能准备就绪。月圆期是10月24日,我认为应在10月23日夜间发动进攻,并报告了亚历山大。白厅当即复电。亚历山大接到首相的电报说,进攻必须在9月发起,以配合俄国人的某些攻势以及盟军于11月初在北非海岸西端的登陆(‘火炬’战役)。亚历山大前来看我,商量怎么答复。我说如在9月份进攻,我们各项准备来不及,攻了也要失败;如果延至10月,我保证可获全胜。我认为9月动手简直是发疯。难道真要照办吗?亚历山大一如往昔全心全意地支持我,因此,就照我所要求的那样答复了白厅。我曾私下告诉亚历山大,由于我对官兵们许诺过,因而拒绝在9月发动进攻;假如白厅命令我在9月行动,那么就让他们叫别人来干好了。阿拉姆哈勒法山战役之后,我的身价提高了。此后就再也没有听到9月发动进攻的事了。”

  事后,在同别人谈及此事时,蒙哥马利承认他当时是在讹诈陆军部和首相。他说:“任何一个有头脑的将领,这时候都会像我一样讹诈的,这是军事常识。”

  排除了来自首相的干扰后,蒙哥马利有条不紊地按他的时间表进行战役准备。

  9月14日,代号为“轻步”的阿拉曼战役计划出台了。按这一计划,蒙哥马利准备同时进攻隆美尔的两翼。北面为主攻。第30军负责在敌防线与布雷地带中打开两条走廊,第10军通过这些走廊后,在敌供应线两侧的重要地带布下阵地,准备消灭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在南面,第13军将攻入敌阵地,与第7装甲师联合行动。此为佯攻,目的是有助于北面的主攻。计划中强调,第13军不应遭受严重伤亡,特别是第7装甲师必须保持“完好”,以便在完成内陆突进之后进行机动作战。这一计划实际上改变了英军传统的沙漠战术,既不在左翼进攻,也不在右翼进攻,而是定在中央偏右处突破。这样,打进去之后,便可根据情况,朝最有利的方向发展进攻,向左或向右。

  蒙哥马利的这一计划没有得到总司令部参谋班子的普遍赞同,因此他们向德·甘冈施加压力,要他叫蒙哥马利改变主意。但是,亚历山大却站在了蒙哥马利一边,全力支持他的计划。

  这个计划的核心是劈开德军的防御工事,迫使隆美尔同他打一场坦克战。然而,根据情报人员提供的隆美尔的防御部署,蒙哥马利却发现自己将不得不面对一条特殊的战线。这条战线的纵深从2.5英里到4.5英里不等。在大部分防线上,特别是在蒙哥马利试图突破的北部和中北部防线上,有两条大致平行的地雷带,在这两条地雷带之间还隔着一个人们称之为“魔鬼花园”的山坳,其间散布着大量爆炸物。该防线的南段是以英国原来的两个地雷场为基础的。为了这道防线,隆美尔总共在此布下了44.5万颗地雷。装甲部队被他布置在了防线后面,用于防线一旦被英军突破时,实施反突击。

  隆美尔的部署使蒙哥马利不得不改变原定计划。9月19日,隆美尔回国养病,斯图姆接替了他的指挥。斯图姆虽然是个沙漠战新手,但他却准确地判断出蒙哥马利将在他防线的中部实施主突,于是,把他的预备队也放在了这一地区。这样,到10月6日,蒙哥马利不得不放弃第一个“轻步”计划,提出修正后的第二个“轻步”计划。

  新计划与原计划的原则正好相反,着眼于先对付对方的非装甲部队。蒙哥马利的想法是,首先以“粉碎性”打击法消灭敌非装甲部队,同时阻住和牵制敌装甲部队。“粉碎性”打击的做法是让英军从敌翼侧和后方进行夹攻,并切断它的给养。而敌装甲部队不可能眼巴巴看着其他部队被消灭而无动于衷,一旦他们进行反扑,则正中下怀,因为要想消灭敌装甲部队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诱出阵地。

  在计划修改过程中,情报参谋威廉斯少校向蒙哥马利提出一个建议,他说他注意到隆美尔在整个前线把他的部队放在意大利部队的中部和后部,显然是担心意大利部队不堪一击。这样,我们可以设法把德意部队分开,先打垮意大利部队的防线。蒙哥马利对这一建议大为赞赏,立刻把它纳入计划。事实证明,这一建议对阿拉曼的最后胜利至关重要。

  2. 给德国人戴上眼罩

  阿拉曼战役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要求达成突然性,为此,蒙哥马利决心给德国人戴上眼罩,让他们无法判定第8集团军的真正意图。这样,在制订战役计划的同时,蒙哥马利又指挥部队实施了精彩的欺骗行动。它可以说是沙漠战中迄今为止最精巧的欺骗,代号“伯特伦”。

  这一欺骗敌人活动的基本做法是:在北方,尽量隐蔽地行动,而在南方则尽量让德国人了解第8集团军活动的假象。

  具体做法是:

  首先,伪装前沿地区的巨大的弹药和其他作战物资的堆集所,以保证作战物资需要而又不让敌察觉。例如,在离阿拉曼车站不远,就设立了一个很大的堆集所。它可储存补给品600吨,油料2000吨以及工程器材420吨。场地是露天的,除了偶尔有一些坑坑洼洼外,看不出堆集所的样子。

  其次,是用假车辆扮演坦克和其他车辆的运动,使德军对大量部队在作战阵地上集结逐渐习以为常。10月1日,这些必要的假卡车、大炮、武器牵引车等等都进入了阵地,当进攻各师集结时,趁夜间把假卡车换成真的作战车辆,然后再用被称为“遮阳板”和“吃人者”的专门伪装物把这些真家伙伪装成假货。在准备进攻的各师开来的后方地区,表面上仍保持全部的车辆密度,用假车辆替代开走的真车辆,以此来对付德军的高空照相侦察。

  再次,在南翼铺设假油管,使德国人相信主攻将在南翼开始。铺设工作于9月下旬开始,并有意让德国人看到工程进度可能要到11月初完工。假油管长约20英里,油管槽沟按正常方式挖掘,并铺设了假铁路运送油管材料。在三个地方建造了假的油泵房,其中两个地方还建造了给水房和储油罐。

  此外,他们还为新的道路作了路标,利用通信分队模拟将在南面发动主攻的无线电通信。

  为了把这一欺骗搞得天衣无缝,蒙哥马利还在第8集团军内部执行了严格的保密制度。对旅以下军官只传达将要发生什么事,而且是在9月28日至10月21日按军衔高低分批传达的,前沿部队到进攻发起日的上午才传达。上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欺骗效果,德国人真的被戴上了眼罩。隆美尔后来是这样记述的:“在黄昏来临之前,23日那天过得像阿拉曼前线上的任何一天一样。”

  3. 隆美尔:军需官决定了这场战役的胜负

  战役即便是在10月份开始,蒙哥马利认为他的时间也还是仓促的。他要尽可能在六个星期里同时解决好临战训练和重新编组这两个棘手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蒙哥马利发现有些师过去的训练太差了,在战斗中常常遭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比如新来的第44师对穆纳西卜洼地进行了一次袭击,结果一个营遭受了重大伤亡,其原因是由于缺乏经验而又忽视沙漠战的特殊规律。由于失败和损失,该师的两个旅已经被解散了;而第3个旅则被调到第10军改编成一个车载步兵旅,将不得不学习沙漠战的必需知识以及在装甲师中充当步兵所需要的新技术。该师的侦察营和运输排也被打发去执行他们所不熟悉的任务——清除地雷场。可以说,没有比第44师更不幸的了。

  另一个新的步兵师是第51高地师,它的运气较好。它有自己的训练场,进行过好几次演习。为保证澳大利亚师能够抽出一个旅进行高强度训练,它还要把所属各旅轮番配属给它,这使它学到了很多东西。

  第7装甲师里,其第4轻装甲旅在10月18日以前担负作战警戒任务,无法抽身进行训练;第22装甲旅承担的任务要轻一些,因而进行了三次演习。

  第10军的训练,则因后勤部门工作效率低下而被耽误了。托卜鲁克陷落后,美国慷慨提供的300辆谢尔曼坦克虽然在9月份就已运抵尼罗河三角洲,但迟迟没有装备部队。

  决定战役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能否顺利通过隆美尔布置的地雷场,因此,在蒙哥马利拟定的训练大纲中,最重要的课目是扫雷分队的训练。这一训练是由第8集团军工程兵指挥官基希准将负责的。他挑选了工兵第3连连长彼得·穆尔少校来负责具体训练工作。

  彼得·穆尔是个身手敏捷的家伙。在前线,流传了很多有关他的轶事。据说有一次他在指挥手下扫雷时,发现一个德军机枪哨对他们威胁很大,便拎起两颗手榴弹,命令司机开车把他送过去。途中,吉普车碰上了地雷,士兵们看见他和司机被炸上了天,大家都以为他完了。可是几分钟后,他背着受伤的司机回来了。而且,还得意地说,当他从空中掉到地上时,他已把手榴弹挂到了吉普车上,德国人只要出来抢这辆车,就送他们上西天。话音刚落,就见躺在德军阵地上的那辆吉普车发出了一声轰鸣,升起冲天大火……

  在基希的支持下,穆尔在第8集团军内成立了一个扫雷学校,这所临时学校高效地运转着,六个星期里为战役训练了56组扫雷人员。

  为了加强扫雷的工作,他们还改进和制造了一些机械装置来帮助工兵执行他们的孤独而危险的扫雷任务。有二十多辆“马蒂尔达”坦克被改装成了扫雷装置,穆尔他们把这种装置称为“蝎子”。“蝎子”在向前运动时能够用它的旋转轴上的链条鞭打前面的地面,以扫除地雷。遗憾的是,该装置不够灵活,鞭打土地时常掀起阵阵尘雾,发动机也常因过热无法使用。第7装甲师在南面佯攻时使用了这种装置,但它实际上没起多大作用。不过这是在野战条件下对扫雷装置进行的一次极有价值的试验。后来,英国组织技术力量对此装置进行了改进,在战争的最后一年里,它成了雷场英雄,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这次战役中,真正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是地雷探测器,第8集团军总共装备了五百多个这样的装置。使用该装置探测地雷比用传统的手戳法探测地雷速度更快,也更安全。为了在布雷区中开辟通路,工兵还装备了长达120英里的标示带和88775盏灯。

  蒙哥马利对部队实施的紧急训练,令他的对手隆美尔十分赞赏。在这次战役以后,隆美尔以一种惺惺相惜的口吻评论第8集团军,他说:

  “在夜间进行这种机动显示出他们具有特殊的技能;在这次进攻之前他们一定进行了大量艰苦的训练。”

  隆美尔还以赞赏的口吻评论:“英国人把他们的计划建立在准确计算的原则上。”这句话准确地概述了蒙哥马利为战役所做的另一项准备工作。为了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蒙哥马利作了精确的计算,弄清了通过充分发挥物资装备的优势以及谨慎地使用资源他能获得多大的好处。蒙哥马利在前沿地区的后勤安排以及他从后方基地得到的供应和保障,使他的野战火炮在阿拉曼战役的12天里,一共发射了100万发炮弹,每门炮平均每天发射102发,而他的轻型火炮每天的发射量比这还要多。其他方面和这一样,蒙哥马利都作了充分准备。

  参加这次战役的双方实力是不平衡的。就师的数量而言,双方大致相等,但轴心国方面由于补给跟不上,加上前几次作战中的损失,各部队的人员和装备都严重缺乏。英国方面参战的有英军、自治领和殖民地国家军队(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南非等)以及希腊和自由法国的军队。在人数和装备方面,英国占有绝对优势。根据官方的《英国战史》记载,双方在战役发起前夕的兵力兵器对比如下:

  人员、装备英国轴心国比率

  作战人员1950001040001.9∶1

  坦克14404962.9∶1

  炮(野战炮和中型炮)9085001.8∶1

  反坦克炮1451850(其86门是88毫米高炮)1.7∶1

  飞机15003504.2∶1

  以上统计还不包括仓库中储备的数字,在这方面蒙哥马利也拥有他的对手所渴望而又无法拥有的优势。此外,他还拥有一条畅通无阻的交通线,这也是他的对手所没有的。对此,隆美尔只能望天长叹,心有不甘地说:“这一仗在开始射击之前就由军需官们打了和决定胜负了。”

  蒙哥马利也感到胜券在握。10月23日是上弦月,月圆期是在10月24日,进攻部队可以利用月光照明,因为当时还没有照明弹。蒙哥马利把战役发起日选在了10月23日夜。他要让德国佬尝尝“蒙哥马利月夜”的滋味。

  10月23日终于到了。这天上午,蒙哥马利向全体官兵发表了他在战争期间的第一份私人文告。这是一篇极富战斗性和鼓动性的文告。他说:

  “当我接任第8集团军的指挥时,我说过,政府的命令是要歼灭隆美尔和他的部队,并说一俟准备就绪,我们立即行动。现在我们准备好了。我们马上要打的仗将是历史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之一。它将是战争的转折点。全世界将注视着我们,关心这一战役的进展。……假如我们齐心协力,结果必然是:彻底打败敌人,把他们赶出北非。……要求每位官兵勇敢地并怀着只要一息尚存就必须坚持到底的决心投入战斗。在未受重伤尚能作战的情况下,决不容许任何人投降。”

  当天上午,蒙哥马利在司令部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向战地记者作了简况介绍。在结束时,他这样说:“先生们,准备好你们的武器,记录下第8集团军辉煌的胜利吧!”

  下午,蒙哥马利来到作战指挥所。指挥所设在担任主攻的第30军司令部附近。为了随时视察战况,他特地调来一辆“格兰特”式坦克备用。沙漠空军的科宁厄姆也搬进作战指挥所,以便组织陆空协同。

  晚上,蒙哥马利看了一会儿书,很早就睡了。没有什么能让他改变自己的生活规律。对即将发起的进攻,他有着充分的信心。临睡前,他望着桌上特地弄来的隆美尔的相片,微微一笑,自言自语道:“嘿,老朋友,这次该我发球了!”

  4. 月光下,刺刀寒光闪烁

  当蒙哥马利在他的帐篷里呼呼大睡时,远在柏林最高统帅部里的希特勒接到了斯图姆发来的电报,上面说:“敌情无变化。”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后,希特勒把电报搁在了一边。

  当夜21时40分,斯图姆发现他错了。英军阿拉曼防线上的一千多门大炮突然同时开火,隆隆炮声揭开了阿拉曼之战的序幕。

  炮击持续了15分钟,是用来压制已侦察好位置的德意炮群的。21时55分,炮击全部停止,整个战线沉寂了5分钟。5分钟以后,这一千多门大炮再次开火,它们把暴雨般的炸弹全部泻到敌前沿阵地。接着,第30军和第13军分别在北面和南面向敌发起冲击。在令人窒息的烟幕尘雾中,一排排头戴钢盔的步兵,随着尖厉急切的风笛声,队列整齐地向前挺进。月光下,刺刀寒光闪烁,杀气逼人。

  在北线担任主攻的第30军的四个步兵师在一个最初宽6英里,后来逐渐扩大到8英里的正面上发展进攻。所有地段上的德军都在顽强地进行抵抗。但战役开始前蒙哥马利实施的炮兵压制射击以及随后的拦阻射击使斯图姆的步兵重武器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火炮被毁不能使用。更糟糕的是,他们的通讯系统被破坏了,结果斯图姆无法了解情况以控制形势。此外,斯图姆还担心缺乏弹药,因此,下令在英军进攻之初炮兵不得进行防御射击。

  这样,到次日上午5时30分,第30军基本达到了他们的主要目标。两个重要的走廊均已打通;第30军各师和第10军的第1和第10装甲师正尾随于步兵之后,分别开入北走廊和南走廊。

  可是,就在这时候,蒙哥马利的时间表被打乱了。

  原来,当前锋步兵部队到达雷区时,德军的炮火开始还击了。越来越多的大炮向着正在布雷区摸索前进的英军士兵和车辆射击。除了在地雷场中开辟通道碰到困难外,各处散布的地雷也给英军造成了严重延误和大量伤亡。由于沙漠中没有别的什么明显的地貌特征,加之烟尘滚滚能见度低,英军在前进中遇到越来越多的进行顽抗的敌防御阵地。

  到了10月24日白天,北线主攻方向的进展仍不顺利。虽然第9装甲旅和第2新西兰师按计划越过了米泰里亚岭,但是第10装甲师却被阻住,第1装甲师也无法前进。英军坦克被迫停留在米泰里亚岭背后,在最大射程距离上与敌交火,随时都有可能被己方行动缓慢的步兵堵塞在后面,陷在狭窄的战线上无法动弹。

  南面第13军的消息也不容乐观。第7装甲师和第44步兵师没能按计划突破布雷区,被堵在了“一月”地雷场和“二月”地雷场之间,等待他们的要么是突破“二月”地雷场,要么是陷于崩溃。向希迈马特进攻的第一自由法国旅运气更糟,在阿拉姆哈勒法之战中让隆美尔头疼的软土,如今也让他们碰上了,重型装备在此行动迟缓无法跟上步兵,而德军则在上午7时30分发起了反突击。结果,法军两名上校阵亡,损失了全部车辆,所取得的战果是回到了原来的出发阵地。

  进攻进展得虽然不够顺利,但是在24日拂晓却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斯图姆由于情况不明想亲自到前沿去观察,他准备到预备阵地上的第90轻装步兵师那里去,但是该他倒霉,他的车跑偏了路,来到了澳大利亚师阵地前。澳大利亚师的士兵立刻向他的车开了枪,打死了他的副官。于是,司机掉转车头逃命,慌乱之中斯图姆的心脏病发作,他完了。希特勒在得知此讯后,立刻电召在奥地利治病的隆美尔火速返回非洲。这样,病体未愈的隆美尔于25日傍晚返回了他的沙漠司令部。不过,蒙哥马利还不了解这些情况。

  第10军军长拉姆斯登,一开始就对蒙哥马利让坦克在狭窄走廊中穿过的做法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当坦克冲进了敌军具有密集火力掩护的雷区后,冲在最前面的坦克一旦被敌击毁,后续坦克就将进退维谷,成为敌反坦克炮的目标而遭受毁灭性打击。因此,当第10装甲师受阻后,他立刻向蒙哥马利建议将坦克从走廊地带撤回,重新编组以避免损失。

  蒙哥马利对此甚为不满,于是,他直接同第10装甲师师长盖特豪斯联系,要求他在当晚必须打到开阔地带,为已经前出的新西兰师提供保护。他强调,要不惜一切代价。盖特豪斯对此也表示不能赞同,他认为这样是盲目地消耗自己的兵力。从战术角度讲,拉姆斯登和盖特豪斯的意见是正确的,但蒙哥马利认为这样做对整个战局不利。他的目的,是要不断对敌施加压力,而同时尽可能少地降低步兵的伤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即使损失一些坦克,也在所不惜。因此,他对盖特豪斯说,必须以一个旅的兵力,不惜牺牲地向前挺进。

  这一天,空军发挥了作用。沙漠空军不仅在进攻之前对敌实施了猛烈轰炸,而且在整个战役过程中都对第8集团军进行了不停顿的战术支援。仅在24日,沙漠空军就大约出动了1000架次,主要用于直接支援集团军。“台风”式轰炸机痛击了把自由法国旅击溃的敌基尔集团;敌坦克集团也在轰炸机的穿梭轰炸中遭受重创。英国空军牢牢掌握了制空权,为英军战线撑起了一把空中保护伞。

  夜幕降临时,为保障第10装甲师向前推进的工作已在进行。利斯却接到报告,说“拉姆斯登还没作好进攻准备”。经询问,原来拉姆斯登对这次作战还是没把握,因为山脊上的地雷场比预计的纵深要大,且德军狙击炮火猛烈,尤其是他们把88毫米高炮改用来打坦克,不仅命中精度高,而且破坏力强。就在这时,第8装甲旅的油料车又被德军炮火击中,坦克、车辆顿时乱作一团,成了德军反坦克炮瞄准的活靶子。鉴于此,第8装甲旅旅长卡斯坦斯于25日凌晨向他的师长盖特豪斯建议,他的进攻应予取消。盖特豪斯向拉姆斯登提出同样的建议,拉姆斯登同意此建议并上报德·甘冈。

  这样就发生了蒙哥马利称之为“战役中的真正危机”而德·甘冈称之为“第一踏脚台”的事件。蒙哥马利当时正在熟睡。德·甘冈认为事情很严重,便通知利斯和拉姆斯登3时30分来开会,然后他叫醒了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断定拉姆斯登得了“意志薄弱症”,他向拉姆斯登重申,他的计划必须得到执行,绝不允许撤退。最后,他甚至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拉姆斯登和盖特豪斯不赞成继续推进,他将找别人来代替他们。

  战斗在继续进行。

  到25日晨8时,先头装甲旅已冲过布雷区,突进到2000码外的阵地上。接着捷报又传:新西兰师的第9装甲旅也已冲过雷区,到达指定目的地。德意非洲军对英军的突出部组织了反突击,但是被英军挫败了。由于装甲先头部队楔入敌军防线时建立了用以对付敌军任何反攻的阵地,蒙哥马利现在就可以按计划集中全力对敌步兵实施“粉碎性”打击了。

  一支又一支部队投入了进攻。战场上的情况越来越乱,西南面的新西兰师遭遇了德军最顽强的抵抗,陷入苦战。鉴于此,蒙哥马利决定把“粉碎性”作战的矛头转向北面澳大利亚战线。形势很明显,只有北面战线有获胜的希望。因为在南面,24日夜至25日黎明前,由第13军发起的对“二月”雷场的第二次进攻已告失败,接替自由法国部队的第50师也再次被德军击败。蒙哥马利在南面战线上的部队就全部处于守势了。

  这时候,隆美尔返回前线,苦苦支撑的非洲军像是被注了一支兴奋剂,顿时活了过来。

  25日夜到26日黎明前,澳大利亚部队按计划进行了“粉碎性”作战。第9师的一次干净利落的进攻,使他们逼近了海岸公路,但是装甲师和高地师却没什么进展。经过三天的作战,第8集团军在整个战线上的进攻渐呈颓势。

  10月26日这一天,蒙哥马利花了一整天时间来检查自己的处境。在三天的进攻中,伤亡和失踪人数不少:新西兰师大约1000人;澳大利亚师1000人;高地师2000人;南非师600人。整个集团军的伤亡和失踪总数估计为6140人。对蒙哥马利来说,最成问题的是步兵。步兵在他的集团军中只占不大的份额,而战斗伤亡的大部却是步兵。那个时候,他实际上已没有步兵预备队了,所有的步兵师都部署在前线,特别是新西兰师和南非师已几乎没有什么补充兵员。这是他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的现实。

  蒙哥马利的对手隆美尔的处境其实更不妙。26日晨当他到达自己的指挥所时,听到了英军重炮拦阻射击的声音,凭着经验,他判断“德军每发射一枚炮弹,英军要发射至少500枚”。他亲自视察了利托里奥师和伯萨里格师的一个营所进行的一次反突击,发现在英军空中火力和地面炮火的打击下,德军难以进展。这时,他又发现了蒙哥马利正试图加强在北线的力量,于是下令第21装甲师向北疾进。令他忧虑的是装甲车的损失。当他重新指挥非洲军时,他的手里只剩下148辆德国坦克和221辆性能较差的意大利坦克,其精锐第15装甲师实际只剩下40辆坦克。燃料的短缺更令他毛骨悚然。他现有的油储量只够他作三天之用,迅速补充石油储备至关重要。但是他的运油船在海上被击沉了。同时,他的弹药船也被击沉了。这使隆美尔感到绝望。在给希特勒的形势报告中,他悲观地说:“除非供应情况立即得到改善,否则这个战役就要输掉。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供应情况几乎没有希望得到改善。”

  经过反复考虑后,蒙哥马利头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计划的轮廓。这一计划被他称之为“增压”,通过实施一次大的机动重新部署部队,以实施猛烈的最后打击。其主要点就是把第7装甲师由南面调过来加强北面攻击力量。这样,26日以后的战斗基本上不是按原来的“轻步”计划进行的,它主要被用于新计划的准备。

  5. 丘吉尔:我的蒙蒂在干什么呀

  10月28日,蒙哥马利把他的新计划准备停当。对这个计划,他很有信心,认为它可以给他和盟国带来决定性胜利。

  早上8时,他给已进入腰形山脊地区的利斯和拉姆斯登下达命令:第1装甲师必须撤出战斗,重新编组,并转入预备队,到他猛攻得手时再行出击。中午时分,他又命令新西兰师沿澳大利亚师的作战方向沿着海岸继续打下去,为加强力量,第9装甲旅调归他们使用,该旅可优先补充坦克。同一天晚上,他又命令在南线的第7装甲师采取机动,迅速撤离目前战线,转到北面来。该师第4装甲旅仍留在南线上,第44师的第131步兵旅转隶第7装甲师。这样就为他的“粉碎性”打击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预备队。

  根据军事需要,在战役中调整部署本来是件极平常的事。但是蒙哥马利犯了一个错误,他在准备变更部署前,并未向他的上级进行汇报,他认为自己有这种临机决断的权力。结果,万万没想到,他认为是顺乎逻辑的变动,以一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呈现在正焦急地关注战事发展的他的后台老板面前。

  开罗和伦敦得到的消息是,有几个师正在从阿拉曼前线撤走。这引起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地震。这一段一直着急上火的丘吉尔,得到此讯后,沮丧地问布鲁克:“我的蒙蒂在干什么呀,他是不是想让战斗停下?近三天来,他什么事也没干成,现在却要从前线撤走他的部队。如果他打算使一个战役半途而废的话,为什么他要告诉我们,他能在敌人的防线内突破呢?”

  那天中午12时30分,召开了参谋长委员会紧急会议。会上,布鲁克不得不针对丘吉尔以及其他内阁成员的责难为蒙哥马利辩护。但在史末资无条件支持以前,布鲁克的辩护没有取得任何效果。而且布鲁克自己内心也没底。他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时,说:“那天返回我的办公室后,我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一种绝望的孤独感攫住了我的心。”

  蒙哥马利太幸运了!在这次战争中,他的这位上司兼老朋友总是无条件地支持他,为他挡了许多驾。可以说,如果没有布鲁克,蒙哥马利早就被他自己惹的麻烦打败了。隆美尔要是知道这些,他一定会抱怨他和蒙哥马利的较量不是一次公平的决斗,因为希特勒总是要无端干涉他的指挥。

  蒙哥马利并不知道他所造成的地震。29日上午,驻开罗的国务部长凯西、亚历山大及其参谋长来到蒙哥马利的指挥所了解情况,蒙哥马利才知道陆军部正在惊恐不安。凯西见面的第一句话就问蒙哥马利,要不要给丘吉尔发封电报,以便让他在思想上对挫折有所准备。蒙哥马利回答道:“如果你想被撵出政治舞台,那么就发那样的电报吧!”在他向客人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意图后,他们都愉快地走了。凯西和亚历山大分别发去了请首相放心的电报。

  凯西一行刚走,特德也找上门来。原来空军对蒙哥马利进攻迟缓感到十分着急,他们担心进攻过迟会使他们来不及夺取机场去救援马耳他。马耳他岛是英国的重要军事基地,它的存亡直接关系到英国在地中海上的制空权,此刻它在德国空军的持续轰炸下已岌岌可危。蒙哥马利给他看了“增压”计划,但特德觉得该计划还不够大胆。蒙哥马利坚持说:“这是一次猛烈的较量。”特德只好让步,耸耸肩说:“好吧,这是你们的战役。”就在这时,情报部门转来一份最新情报:隆美尔的部署有变化。

  隆美尔不愧是老谋深算的“沙漠之狐”,他已嗅出了蒙哥马利变更部署的企图,把他的预备队第21装甲师和第91步兵师,全部调到了北海岸,准备同英军决一死战。

  这一份情报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据此,蒙哥马利得出这一结论:隆美尔已把其全部精锐部队投入了北面作战地段,而且他的手头已没有德军预备队了。这样,蒙哥马利认为战役开始前威廉斯所建议的那种情况,即把德军同意军分开的十分有利的可能性出现了。于是,他决定对“增压”计划作一个小小的修正,即澳大利亚师向北部海岸方向继续发起冲击,而新西兰师的出击线则向南移动一些,猛攻德意部队的结合部,撕开缺口。然后,第10军的全部力量——第1、第7和第10装甲师,外加两个装甲车团将冲进这个缺口。

  10月30日夜,澳大利亚师按计划向北发起第三次攻击。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增压”作战的准备。他们打得很出色。在德军的顽强抵抗下,他们虽然没能打到海边,但他们夺取了公路和铁路沿线的许多阵地,像是一把锋利的尖刀插进了德军的防线。德国坦克部队从西面发起了凶猛的反攻,但澳大利亚师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了这个突出部,为“增压”计划的顺利实施立了一大功。

  至此,“增压”作战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但蒙哥马利又把发起总攻的时间推迟了24个小时。这一建议是由弗赖伯格提出的。他的部队与其他配属部队的配合尚有一些问题,如果按原定计划发起总攻,预期的坦克决战可能不会出现。蒙哥马利同意这一看法,认为在当夜进攻,确有可能功败垂成。于是,他把“增压”作战的总攻时间改在了11月2日凌晨1时5分。

  6. 阿拉曼的蒙哥马利

  11月2日凌晨,“增压”作战的总攻正式开始。步兵师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第151旅和第152旅在规定的时间内夺占了目标,在他们左右两翼的第28毛利营和第133车载步兵旅也都夺取了能保证执行翼侧保卫任务的阵地。至于第9装甲旅,他的任务更加艰巨。

  与第9装甲旅作战的正面上的德军有坚强的防坦克战壕工事和反坦克火力。弗赖伯格在进攻前召开的会议上说:“我们都明白,我们要用坦克去攻击一堵由火炮构成的墙壁。这应当是步兵干的事,但我们再没有多余的步兵可供调遣,只好由装甲兵来干。”蒙哥马利对第9装甲旅任务的艰巨性非常清楚,他说:“我准备接受百分之百的损失。”

  第9装甲旅的冲锋是在6时15分发起的。当第9装甲旅的坦克轰鸣着冲向德军的炮群时,德军的反坦克炮发出了万道火焰,许多坦克被击毁了,躺在路边,冒出浓浓的黑烟。但是,第9装甲旅还是冒着炮火,继续发起“自杀性”冲击。经过几个小时的残酷战斗,第9装甲旅遭受了惨重的损失,94辆坦克只剩下20辆,官兵伤亡230余人,而德军的火炮防线仍未突破。但是,他们牢牢地控制了生死攸关的桥头堡,保证了后续部队进军路线的畅通。

  第1装甲师紧随第9装甲旅穿过走廊,与德第21装甲师的部队展开了一场激战。原来,隆美尔这时发现英军的主攻方向由北部转向了德意军结合部,急命第21师向南移动,以堵住第8集团军在他的结合部上打开的缺口。双方在这里打了一场战役中最猛烈的坦克会战,这正是蒙哥马利所预期的。越来越多的德意坦克在大炮和反坦克炮的支援下,加入了战斗,但英军的炮兵和沙漠空军也同样予以了有力的还击。经过两个小时你死我活的拼杀,隆美尔的第一次反攻才暂时停止。

  午后不久,隆美尔又增加新的装甲师和炮兵,发动了第二次反攻。结果受挫。这时候,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只剩下35辆坦克了。在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后,隆美尔认为凭他现有力量根本无法阻止英军的突破,为使非洲军团免遭被全歼的厄运,他决定把队伍撤到富凯。此时的隆美尔,内心一片悲凉,在给妻子的信中,他这样写道:“仗打得异常艰苦,战争对我们越来越不利。晚上,我睁着眼睛躺着,绞尽脑汁为部队寻找摆脱困境的办法。……死去的人们是幸运的,对他们来说一切都已了结。”

  就在隆美尔打算撤退时,希特勒阻止了他,这等于帮了蒙哥马利一个大忙。11月3日,希特勒在给隆美尔的电报中命令:“在你目前所处的形势下,除了坚持战斗外,不能有任何其他想法,不得放弃一寸土地,要把每一门大炮、每一个士兵都投入战斗,不胜利毋宁死!”

  这封电报使隆美尔心灵受到严重创伤。他说:“我按最高当局的指示发出坚守现有一切阵地的命令时,一种麻木不仁的感情攫住了我。”因为,按希特勒的命令,无异于让非洲军团引颈受割。在下达继续战斗的命令时,拜尔莱因问隆美尔:“真的要按元首的指令办吗?”隆美尔沉重地答道:“我无权同意你违抗命令。”冯·托马插话道:“我无法‘不放弃一寸土地’。”这时,南面的英第13军也突破德军防线。冯·托马驱车前往察看战场情况,不料落入了进展神速的英军坦克部队的包围,被迫投降,成了蒙哥马利的战俘。

  战斗在继续进行,非洲军团已经全线崩溃。尽管隆美尔没有下达撤退的命令,但他的部队事实上已在溃退。隆美尔是位忠诚尽职的军人,也是位清醒现实的统帅,他终于下了决心,决定要“挽救还可以挽救的东西”。11月4日15时30分,他发出了全面退却的命令,竭尽心智地组织了一次精彩的撤退。他指挥残余部队摆脱了混乱不堪的局面,从这场让他心碎的阿拉曼战役中脱身出来。

  至此,经过12天的战斗,阿拉曼之战终于以第8集团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在这次战役中,第8集团军伤亡13500人,损失大炮100多门,约有500多辆坦克被打坏(其中大部分可修复)。轴心国方面约有20000人伤亡,30000人被俘,其中包括非洲军司令冯·托马等9名将军。其坦克损失惊人,当隆美尔撤退时,他只剩下30辆坦克。第8集团军无可否认地赢得了一场全面胜利。这场胜利,扭转了非洲战场的局势,宣告了北非战场的战略转折。

  在伦敦,欢庆胜利的钟声在空中回响不绝。一直精神沮丧的丘吉尔,此刻已不再沮丧,他得意地说:“阿拉曼以前,我们总是失败;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们再没有打过一次败仗。”

 应天故事汇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