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9年9月欧洲战争爆发以来,马歇尔一直用冷静、严格的军事逻辑注视着事态的发展,并全力以赴地推动紧急扩军计划付诸实施,争取一切时间加紧训练部队,以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
但是,1941年夏季,孤立主义者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以制止美国卷入战争。他们在全国各地召开会议,并集中力量在华盛顿国会中展开了争取议员的攻势。他们判定美国似乎正被卷入战争中去,他们发现,罗斯福总统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已经商讨了对付纳粹潜艇在大西洋造成威胁的共同计划;以马歇尔为首的美国军事首脑已经同英国人交谈过协同作战的秘密计划;他们确信美、英双方已经心照不宣地同意美国不久即将参战。与此同时,美国舰艇已经在通往欧洲的航线上同纳粹交了火。
反战运动决定,一定要开展一场殊死斗争,来制止政府的各项备战计划。经过多次战略会议,他们决定集中力量反对马歇尔的扩充陆军计划。一年前,他们曾竭力阻止国会通过1940年征兵法案但未能成功,而现在一年已满,陆军要想保留其应征士兵,并再征召一批新兵,惟一的办法是请求国会投票批准征兵法案予以延长,因此,这次必须奋起阻拦。
尽管反战运动来势凶猛,但政府还是胜利了,这实属险胜。延长征兵法案的动议一直胜负未卜,最后仅以一票的多数获得通过。然而,马歇尔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他的扩军计划又受到新的威胁,使他重新坐卧不安起来。这次威胁来自完全没有料到的地方——盟国。
英国人和苏联人对美国全面征兵将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感到惶惶不安,因为美国要是全面扩充军队,就需要增编大量武器装备,这样,就必然会大大减少他们根据“租借法案”正在获得的武器和给养。就军备而论,美国工业生产能力还不能满足国内外紧迫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毫无疑问,美国实行全面扩军计划,其陆军和航空兵部队将优先得到武器装备,这样,英国人和苏联人就会因美国国内扩军而蒙受其害。无论如何,必须设法制止美国扩军计划的实施。
这场运动声势日盛。1941年底,《纽约先驱论坛报》刊登了一篇引入注目的文章:《为保持较小的陆军进一言》。此文出自当时最有影响的专栏作家之一沃尔特·李普曼的手笔,文章写道:
明确决定缩减陆军,集中力量加强海军、航空兵和执行租借法案,所有公众的怀疑和政治上的混乱,以及所有思想上的莫衷一是,都将一扫而空……今天就致力于建立一支强大的陆军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也不识时务。它干扰了我们的租借法案和海军政策。事实上,它是造成当前陆军内部不满的基本原因,一个重大祸害,破坏了全国团结,引起了公众不满,从而给颠覆分子以可乘之机,并削弱了我国的防御手段,即租借政策和海军政策。我认为,看来是要作一次外科手术——缩减陆军兵力从而提高其效率。
马歇尔见此不禁愕然。当时陆军兵力不足90万人。他计划在年底扩充到170万人,并且确信不久还将大大超过这一数字。在他看来,提出缩减而不是扩充陆军无异于蓄意破坏。他把这次破坏归咎于英国人,相信是他们对李普曼施加了影响。于是,马歇尔把他们叫来,斥责他们使用卑鄙手段,诋毁美国陆军的质量和作用。他警告他们:“如果他们不停止这种勾当,他将出面予以揭露,公开示众。”英国人在受到适当警告之后答应今后不再搞鬼。
李普曼文章中特别激怒马歇尔的一点是,文章暗示美国陆军已经发展过大。而就在此文发表时,尽管征兵法案已经实施一年,美国陆军却只有一个步兵师作好了参战准备,陆军航空兵则只有两个轰炸机中队和三个战斗机大队可以投入战斗。马歇尔十分清楚,即使扩军计划得以顺利进行,到1942年4月,美国也只有三个步兵师、一个装甲军、七个轰炸机大队和七个半战斗机大队能够做好参战准备。而纳粹德国仅在苏联展开的兵力就比美军大50倍。“我们不能参战,因为我们没有做好参战准备。”马歇尔对他的作战计划人员说。
在美国国内掀起反战运动的同时,苏联莫斯科已岌岌可危,而英国人即将丢失中东和苏伊士运河,英国的生命线危在旦夕。在远东,日本人已侵占中国大部地区,其海军正在太平洋扩张,威胁着美国的势力范围。在1941年最后几个月里,对美国来说,战争几乎一触即发,马歇尔将军意识到,美国即将不可避免地卷入战争。
至少有三件事使他作出战争不可避免的结论。
首先,德、意、日三国于1940年底签署了所谓的“钢铁盟约”,保证任何一个缔约国“在受到目前尚未参与欧洲战争或中日战争的某国攻击时”将相互支援。这里的某国显然是指美国,尽管他们强调只有在缔约国遭到“攻击”才提供援助,但马歇尔知道,对这句话完全不可置信。根据纳粹的说法,1939年是由于波兰“进攻”德国才爆发战争的。
第二,日本和苏联签署了为期6年的互不侵犯条约,这就意味着苏联将不介入日本在太平洋地区进行的任何战争。
第三,1941年夏天纳粹德国侵入苏联。在德军逼近莫斯科以及苏联很可能要亡国的情况下,日本的称霸野心随之增长。他们已经开进印度,正在中国步步进逼。不要多久,他们就将信心十足地来对付美国了。
事实表明,马歇尔将军的战略判断是对的。1941年12月7日星期天,马歇尔将军的秘书迪恩少校正在办公室为参谋长准备一份材料,突然,迪恩抬头看见一名海军士兵挥动着一张薄纸冲进屋来,他看得清上面用铅笔潦草地写的几个大字:“珍珠港被袭。并非演习。”
珍珠港位于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岛的阿胡岛西部,东距美国西海岸2090海里,西距日本3200海里,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军事基地,也是美国和远东、西太平洋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0年5月,美国为了遏制日本的扩张,将太平洋舰队从美国西海岸转驻珍珠港。基地内军事设施完善,并有大型修船厂和油库等重要设施,是美国支援太平洋地区作战的主要后勤基地。
日本海军的这次行动是美国历史上遭受损失最大的一次突然袭击。结果,美军伤亡近4000人,4艘战列舰,2艘辅助舰被击沉,另有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2艘辅助舰严重受损,总计249架各种作战飞机被击毁。因当时几艘航空母舰没在港内才幸免于难。美军大型修船厂和油库可能因日本人计划不周或行动仓促而幸免被炸,尽管如此,美国太平洋舰队已大伤元气。
珍珠港事件使美国人感到震惊,毫无疑问,日本已向美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落到了美国人的头上。
特雷弗·杜普伊上校在一篇题为《珍珠港:谁之过错?》的文章中断言:“如果没有领导上的过失——在某些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珍珠港事件这个重大悲剧就不可能发生。”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严峻挑战:在珍珠港悲剧中,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军扮演了什么角色?在多大程度上是属于陆军参谋长领导的失败?自珍珠港遭受袭击以来数十年间,为了查明这场惨祸之所以发生的原因,官方至少进行过8次详细调查,其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调查是由国会组织的,记下的数据、证词、结论和介绍共达39卷。对这次事件的讨论和确定责任属谁的尝试显然很广泛。国会的调查研究详尽无疑,其基本结论如下:
实际上,每个人对日本袭击珍珠港的舰队都感到意外。然而,华盛顿和夏威夷的军官们曾充分意识到遭受突然攻击的危险;他们认识到至少日本有用这种方式攻击珍珠港的可能性。他们得到的情报充分证明:战争迫在眉睫。
报告中还写道,华盛顿当局曾预先警告过夏威夷司令部,但那里的指挥官们没有依据这些警告去认真履行其职责。1941年11月24日,马歇尔将军就曾通知驻夏威夷的陆军司令沃尔特·肖特中将,美日外交关系恶化,来自日本的战争威胁已经明确,要求他把计划采取的措施迅速上报。不幸,肖特中将采取的惟一具体步骤,只是注意了对日本人可能进行的内部破坏活动予以防范。
在这次事件中,马歇尔的领导,在一个方面是可以受到批评的,即对肖特将军为对付美日可能发生战争的危险而采取的应变措施,没有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指示。然而,即使这种指责成立,也很难令知情的人信服。1941年时,马歇尔的责任非常繁重,他予以关注的问题实在太多,他必须授权给他的部下,否则,他是难以应付日益繁重的方方面面的工作的,因为他是人,不是神。当一个人指挥着千军万马,而且还必须关注全球战略时,他不可能做到事必躬亲和无微不至。况且,事件发生前的情况也的确错综复杂。
1941年12月6日星期六下午,日本东京外务省给日本驻华盛顿使馆发出预报,说一份内容有14部分的重要电报即将发出,将由大使在以后指定的时间递交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要求使馆人员立即做好准备。美国译电人员截获并破译了这份电报,并于当日下午向包括陆军部在内的有关部门报告了此事。马歇尔后来说他不记得有人曾给他看过这份电报,确实,公文正本上没有他阅过的标记。
当日傍晚,华盛顿译电人员截获了东京发出的分为14部分的电报中的前13部分,以及东京通知日本大使馆有关第14部分电报将于7日凌晨发出的指示。这部分电报十分重要,其内容已清楚地表明日本方面已经拒绝美国的所有建议,意味着美日外交关系已经破裂。陆军参谋部值班参谋鲁弗斯·布拉顿上校携带电报的副本去马歇尔家向他汇报,不巧将军不在家。布拉顿上校等了一会儿,最后不得不把电报带回办公室,把它锁在保密柜里。
罗斯福总统在晚宴结束时收到了这份电报,他看完后说道:“这就是说要开战了。”他抓起电话找斯塔克海军上将,得知他正在剧场里,就决定等第二天早上再同他联系。
12月7日星期天凌晨。破译员收到了从东京发出的电报的第14部分,上面写道:“日本政府不得不遗憾地通知美国政府,鉴于美国政府的态度,它不能不认为,已不能通过进一步谈判达成协议。”并指示日本大使,要他在12月7日下午1时整,把照会全文递交美国国务卿,然后把他的最后一台密码机毁掉。
陆军参谋部布拉顿上校接到这份电报大为震惊,天哪!这就是宣战啊!华盛顿的7日下午1点,正是夏威夷时间7日早晨7点,而在菲律宾刚刚天亮。现在是上午9点,离最后时限只有4个小时了。他急忙抓起电话拨通马歇尔将军家里,接电话的勤务兵说将军骑马去了,布拉顿让勤务兵转告将军,说参谋长一到家就让他亲自开车赶到办公室来。
上午10点30分,马歇尔将军才到达办公室。他看完了电文,马上起草了一份电报,并要工作人员马上把电报发给太平洋战区所有陆军司令部。电文如下:
日本人将于今日东部时间下午1点递交可视为最后通牒的照会。他们并已奉命立即销毁密码机。
我们尚不明白此时间是何含义,但务望随时进入戒备状态。
此时,离最后时限还有1小时40分钟。电报发出前,马歇尔打电话给斯塔克海军上将,谈了事态的紧迫性,并说他已起草了一份电报,是否可以同时通报给太平洋海军司令部。斯塔克将军同意在电报尽处加上“通报海军。”
按正常情况,这份电报将在30分钟内发送完毕,但由于通讯线路出了毛病,无法接通夏威夷的陆军司令部,最后,只好使用普通商用电报线路。结果延误了时间,珍珠港惨遭突然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到一顿痛打。
事后有人指责说,马歇尔遵照罗斯福总统的命令,本来就没有打算把日本进攻珍珠港的威胁通知夏威夷的陆军和海军司令。其推测的理由是,罗斯福想要日本进攻珍珠港,把我们卷入战争。但在以后大量的官方调查中,没有任何材料可以证实这种指责能够成立。
珍珠港事件,像林肯遇刺、肯尼迪总统遭暗杀等重大历史事件一样,美国人很可能要花几代人的时间去探索。关于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其中有多种因素,迥非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