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外国名著|寓言童话|武侠小说|百家讲坛|中外名人|故事传奇|名言警句|美文欣赏|散文|
|幽默笑话|礼仪知识|民俗风情|谜语大全|百科知识|教育成才|中国相声|期刊杂志|学生频道|其它阅读|诗歌|
 当前位置: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马歇尔传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使命维艰

  马歇尔来中国的前一周,他同总统、国务院和五角大楼的首脑们共同研究了对华政策。国务卿贝尔纳斯重述了他的观点,“必须使中国共产党、其他持不同政见的党派和国民党组成一个联合政府,否则,苏联可能拿走中国东北和华北。”并说马歇尔去中国时,“手里应有足够的武器去诱惑中央政府和共产党政府合在一起。”

  对这一点,马歇尔要求予以澄清。他说:“假如共产党做出可以接受的让步,而国民党政府却拒绝让步,怎么办?”贝尔纳斯说:“这样,那就应告诉国民党政府,我们本来要给予中国的援助将不再给予,诸如贷款、军事供应品、民用供应品、设立军事顾问团等;并且在华北撤走日本人的问题上,我们将直接与中共打交道。”马歇尔接着问:“如果是共产党不肯让步怎么办?”贝尔纳斯答道:“如果是这样,我们将全力支持国民党政府,我们将按需要把它的部队运到华北和东北。”

  1945年12月11日,马歇尔同几位首脑就对华政策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杜鲁门强调,他需要充分了解马歇尔在中国工作的依据是什么。贝尔纳斯说:“已经授权陆军和海军运送蒋介石的军队到中国东北……还命令陆海军秘密安排舰船和飞机运送蒋介石的军队到华北。”贝尔纳斯强调说:“在这两点上必须保密,以利于马歇尔压迫双方达成联合协议。”杜鲁门表示,他将全力支持马歇尔“为取得所希望的结果而作出的任何努力。”马歇尔说他理解了他们的意图。

  这是一种运用权术手段对双方施加诱惑和强迫来促成联合的秘密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偏袒蒋介石的不公正的协议。狭隘、贪婪和奸诈狡猾的蒋介石必将从这种政策中获益颇丰。而马歇尔此行,不是作为一个公正的中间人,而是一个用胡萝卜和大棒向谈判双方示意的强硬说客。

  12月20日马歇尔抵达上海,中国战区美军司令魏德迈和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代办沃尔特·罗伯逊,以及中美士兵组成的仪仗队在机场迎接。

  当天,马歇尔下榻在上海国泰饭店。他先与魏德迈进行了密谈。马歇尔把压缩到一张纸上的指示纲要递给魏德迈说:“你先看看这个,再把你的想法告诉我。”据魏德迈回忆,那份指示可以概括如下:

  促使中国的各派对抗力量,即国民党、共产党和知识分子各派达成和解,实现联合。须说服他们,为了将来治理中国和中国人民,一定要联合组成统一的政府机关。

  魏德迈知道,马歇尔性格和作风中最可敬的一点,就是讨厌别人唯唯诺诺,在征求对方意见时,他不能容忍那些不讲自己真实想法的人。魏德迈与马歇尔究竟谈了些什么,由于没有记录而无法查对。直到马歇尔去世,他对此都一直守口如瓶。魏德迈也很少谈到这次谈话。只有一点可以断定,罗伯逊惊奇地发现,俩人谈话后出现了不愉快的场面。他后来说:“他们上楼时还是相互信赖的同事,下楼时却似乎变得满腹猜疑。俩人的关系再也不像从前了。”

  次日上午,马歇尔飞往南京,接受蒋介石的正式款待。罗伯逊一同前往,马歇尔出人意外地没有让魏德迈同行。

  “你知道吗,他可真伤了我心,”魏德迈后来说,“我躺在床上,老是在想,他一直是我热爱和敬佩的人,自己对他可谓一片忠心。我只好对自己说,‘他老了,又刚刚经历了一场可怕的战争,他被搞得精疲力竭了,连感情都给耗尽了。他现在已是个老人了。而且刚刚飞过太平洋,莫非他病了。’你知道,我是千方百计原谅他,只有对最热爱的人才会这样。再说,真正谦虚的人并不多,他却是个谦虚的人。杜鲁门称赞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最伟大的美国人。他获得的赞誉不计其数,而他却无意中伤了我的心。天哪,真好比朝我的脾脏捅了一刀,而且比捅了一刀更厉害。”

  魏德迈对日本投降后国共谈判情况和双方军事动向的了解要比马歇尔清楚得多。蒋介石利用和谈,向华北、东北和上海等地空投、海运其精兵近百万,加紧抢收地区,同时印发“剿匪”材料。仅10月份向中共解放区进攻的蒋军就达八十余万人。10月26日,叶剑英发表抗议书,抗议驻华美军干涉中国内政。

  美国原以为中共会依照斯大林的指令,放弃军队,而实际上中共坚持不让。这使赫尔利和魏德迈怀疑中苏定有什么秘密协议,否则中共不会如此强硬。美国《纽约日报》谴责中苏勾结,煽动内战。中共《新华日报》则针锋相对,谴责美国支持中国反动派,要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一切灾难负责。蒋介石自然乐于看到这种混乱局面。

  此后,美国政府又开始进一步对蒋介石进行大量军援,1945年8月15日以后,对蒋之军援达8.39亿美元,而一半以上是10月15日以前交付蒋介石的。

  9月至10月,魏德迈批准美国海军、陆军在烟台、青岛、天津、秦皇岛等地登陆,直接接收日军占领区,阻止中央军队进驻。

  一个美国士兵给参议员汤姆·康纳利写信,诉说他们在为蒋介石对付中国共产党:

  在前来青岛的路上,上边告诉我们是来协助解除日军武装的。但在我们到达之前,蒋介石的部队已经牢牢地控制了这里的局势,甚至已开始重新武装一些日本人,以加强防范中共的武装力量。……我们在这里是要保护蒋军的利益,以防可能爆发的共产党起义。我们在这里的一切目的,在于直接或间接地使共产党受到压抑。

  魏德迈于11月8日在上海对记者公开声言,他将派5.3万名陆战队员帮助国民党在华北执行任务。12日,美国新任陆军部长罗伯逊·帕特森也发表了同样性质的声明,这表明美国更加公然地助蒋反共了。

  12月23日,马歇尔飞抵重庆起初,中共对马歇尔寄予一线希望。会谈开始后,周恩来向马歇尔诚恳地表示,只要不让中共交出军队和解放区,中共愿意实现和平解决,参加联合政府。蒋介石则对马歇尔既殷勤而又谨慎。他既答应与马歇尔合作,又坚持要中共交出军队和地盘,只让中共在政府中担任无足轻重的角色,决不让中共分享权力和据有军事、政治实力。

  12月25日,杜鲁门就对华政策发表声明,希望停止内战,呼吁实现和平、民主和统一。12月27日,国共双方代表在马歇尔主持下再度和谈。同日,成立由马歇尔、周恩来、张群组成的“三人小组”,又叫“马歇尔三人委员会。”谈判前,马歇尔先提出四项方案:

  一、一切敌对行动的安排立即停止。

  二、中国内部及东北境内所有军队立即停止调动,但为收复东北主权,政府军向东北调动不在此限。为补给行政及维持治安之需要,而且纯属地方部队之调动,亦不在此限。

  三、停止在各交通线的破坏和妨害活动,并完全拆除在陆路交通线上的障碍。

  四、目前所有部队均留驻原地。

  三人小组又对四项方案举行了六次会议,于1946年1月10日正式发布“一切战斗立即停止,军队调动一律停止”的命令,规定两军于13日午夜12时停战。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下达了停战令。13日,在北平成立了军事调停处执行部,成员由美军代表罗伯森上校、中共代表叶剑英、国民党政府代表郑介民三人组成,主要负责停战监督,并规定所有有关训令、命令,由三人同意后,以中华民国政府主席名义,由军调处发布之。1月10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为了更多地抢占地盘,蒋介石命令他的部队于13日午夜零时以前,更快出动,在全国各地抢占地区。

  1946年3月27日,东三省才接受《东北停战协定》。但4月1日,蒋介石以对东北行使主权为借口,继续发兵东北,进犯东北民主联军。5月间,杜聿明所部进犯四平街、长春、永吉等众多大中城市。至6月底,进占东北的蒋军精锐之师约达八个军和十几个机械化团。

  军调处下属26个执行小组。除广州小组完成了把境内中共军队调往烟台外,其他小组都未能正常活动。如徐州、济南、新乡小组的中共代表竟被扣留;青岛小组的中共代表被殴打;承德小组的中共代表被炸死四人。

  如同在五角大楼时一样,马歇尔在中国的每一周都安排得满满的,要同各类人士会谈:共产党人、民主同盟、青年党、国民党政府的各色人员、美国大使馆人员,中国政府雇用的美国人;组织召开接连不断的谈判会议;对各种有害谈判、促成停战、实现联合的事件进行调处……

  1月31日,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五项提案。内容如下:

  一、国民政府委员名额增加为40人。经国民政府选举,其中半数由国民党人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党派和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国民政府委员会为国民政府最高国务机关。

  二、民国三十五年五月五日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国民代表大会定额由现任的1200名增加到2050名。宪法之通过,须由出席代表四分之三的同意。

  三、和平建国纲领之要点为:尊奉三民主义为建国之最高指导原则,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建成统一、自由、民主之新中国。

  四、军队属于国家,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利用军队为政治斗争之工具。

  五、组织宪法审议委员会,起草立法、司法、监察、考核、行政分立的“五权宪法。”

  各党派的国民政府委员数目的分配未能达成协议。蒋介石要将各党派委员压在14名以下,从而使其他各派绝对控制于国民党之下。对此中共不能同意,并提出中共和民盟的名额共为14名,据有三分之一以上名额,从而具有否决权,以制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对此,蒋介石绝对不予让步。

  五项提案通过后,蒋发表谈话,表示完全拥护,并说此“乃是全国性”的,要全国各党派“共同遵行。”

  2月10日,国民党特务在重庆校场口殴打参加庆祝大会成功的各界人士,打伤郭沫若、李公朴、施复亮等60余人,并逮捕许多到会工人;同月21日,北平竟有特务组织反共示威,沿途高喊“打倒共产党”、“取消解放区”,“民主联军不容存在”等口号,并捣砸《新华日报》、《民主报》社,打伤工作人员。此后,其他各大城市也接连发生类似事件。

  关于军队问题,由于蒋介石一再坚持中共必须交出其军队的立场,因而未能达到协议。以后,在中共的积极努力和马歇尔的压力下,蒋才作出让步。2月25日,在马歇尔主持下,三人小组通过了整军方案,共两项:

  一、国民政府主席为中国陆海空军最高统帅。最高统帅有任免所属军官之权,但在整编军队过程中,撤免中共军队之高级军官,应由派在政府中之中共代表所提名之军官替补。

  二、陆军之编制,在一年之后,全国军队编为108个师,其中中共军占18个师;一年半之后缩编为60个师,其中中共军占10个师。

  军队配置(一年后):东北6个军,中央军5,中共军1,每军辖3个师;华北方面11个军,中央军7,中共军4;华东方面10个军,中央军9,中共军1;西北5个军,华南4个军,均为中央军。

  2月28日,蒋介石写道:“马歇尔对余之认识渐增加,然其受共产党麻醉日甚。美国民族之易受人欺诳,甚老练如马氏者尚且如此,其他更可知矣。不禁为世界前途忧也。”他说:“与中共商定统编其所属部队为18个师之方案,业已签字。此为政府最大之损失。”

  同日,三人小组赴北平、张家口、延安、汉口等地视察共六天。3月11日,马歇尔应召返回华盛顿述职。

 应天故事汇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