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阅读答案
古典名著
中国名著
外国名著
童话寓言
百家讲坛 武侠小说 中外名人 故事传奇 诗歌散文 其它阅读 成才励志 民俗礼仪 |
您现在的位置: 应天故事汇 >> 其它阅读 >> 百科知识 >> 音乐常识 >> 名曲介绍 >> 琵琶名曲 >> 正文 | Ctrl+D 将本页加入收藏夹 |
花木兰 |
||
|
||
《花木兰》是顾冠仁创作于1979年的一首琵琶协奏曲。乐曲以我国南北朝时的一首乐府叙事诗《木兰辞》为背景,根据辛亥革命时期白宗巍创作的乐府原词歌曲的曲调为素材,讲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历史故事,热情歌颂了这位巾帼英雄的勇敢坚强和爱国主义情操。 此曲于1980年“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演。作品在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中获三等奖。 在北魏年间,可汗征兵,民间女子花木兰因父老弟幼,乃假扮男装,代父应征,驰骋疆场十年,立下辉煌战功。胜利班师时,不受朝廷封赏,“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要求,重返故里。原诗塑造了热爱家园,不图荣华富贵的光辉女子形象。 这部单乐章协奏曲采用了奏鸣曲式结构: 一、呈示部“木兰爱家乡”。在短小的引子后,琵琶呈示了歌曲的主题,恬静而优美。主部主题来自辛亥革命时期广泛流传的爱国歌曲《木兰辞》,质朴委婉,富于民歌风味。琵琶施以推、拉、吟、揉等技法,使之更为柔美,表现了木兰温柔的少女性格。副部主题是活泼的小快板,由琵琶与乐队不断呼应发展着,表现了木兰练武时的飒爽英姿,也透露出她坚强性格的一面。主部主题再现时,乐队全奏,琵琶在高音区用摇指重复呼应,出现了呈示部的高潮,抒发了木兰对家乡的热爱。 二、展开部“奋勇杀敌顽”。包括三个段落: 1.“入侵” 乐曲以乐队强烈的不协和和弦开始,低音管乐器吹出凶暴残忍的侵略者主题,然后琵琶以散板奏出一连串先宽后紧的音型,刻划木兰闻敌入侵的不安心情。接着乐队全奏出高亢明亮的大调旋律,表现了木兰决心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坚强意志。 2.“出征” 音乐在急促的马蹄声中展开,琵琶运用多种组合手法,如凤点头、扫轮等,描绘出战马奔腾、由远渐近的出征场面。 3.“拼杀” 此段是全曲的高潮,琵琶用传统武曲中并弦等技巧,以突出木兰女子妩媚性格的特征。通过与乐队的快速竞奏和频繁的转调,展现出木兰浴血沙场的壮阔画面,塑造了木兰奔马飞驰追击杀敌的生动形象。 三、再现部“凯旋回家园”。一开始就鼓角齐鸣,描绘父老乡亲欢迎木兰凯旋归来的热烈场景,然后琵琶奏出变化了的主部主题,细腻地刻划了木兰重整女装时的喜悦心情。 尾声中又出现了“出征”的音调,表达了花木兰随时准备重跨战马的坚强决心。 这部协奏曲在如何运用和发展民族乐器的传统表现手法并使它与西洋音乐形式及作曲技法相结合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
||
Copyright © 2014-2015 gsh.yzqz.cn, All Rights Reserved |